电子报 正體版
 
不接地气的刘云山底气从哪里来?(图)
 
杨宁
 
2012年12月3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在新华网推出的中央新常委的人物系列特稿中,介绍原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文章题目是《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文章写道:“从北疆边陲到首都北京,从新华社记者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一路走来,始终给人谦和务实稳健的印象。‘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这既是他常用来要求下属的话,也是他多年主管中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工作的心得写照。”

根据文章的描述,刘云山接地气的主要表现是,在当记者时“采写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导”;当地方干部时,经常下乡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在当中宣部部长后,他强调“新闻记者应该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说短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并倡导和推动全国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他还一直提倡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则是要“积极利用、依法管理”。

如果在不了解刘云山本人的前提下,读罢此文,一定会为国人拥有一个开放、主张媒体贴近百姓、关心百姓心声和精神生活、关注媒体提升等方面的中宣部长大声叫好。可惜,特稿中所吹捧的刘云山与现实中了解他的人们的印象完全不同。

事实上,在担任中宣部长的过去十年中,刘云山素以保守派著称,对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的控制都异常严厉。不仅在各种天灾人祸及群体抗暴等事件上,中宣部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新闻封杀、造假;而且对于敢言的记者也是恐吓、打压。此外,中宣部对所有网站都持续施加巨大压力,要求他们删除有政治敏感内容的帖子,否则可能被取消营业执照。刘云山掌控下的中宣部成为中共具体执行党文化宣传、谎言洗脑的马前卒。

刘云山的恶行主要包括:在李长春、周永康授意监督下,对Google的封杀;对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禁止报导,成为媒体和网民的公敌;在2004年迫使北大辞退了发表《讨伐中宣部》的焦国标教授;禁止报导2009年胶济铁路4.28列车相撞特大事故;迫使素有舆论监督利剑之称的《财经》杂志60多名采编经营骨干集体辞职,《财经》新闻掌门人胡舒立辞职。紧跟江泽民镇压法轮功的政策,在媒体上恶意诋毁法轮功和法轮功学员。

有媒体从业者统计,自2002年11月,刘云山接掌中宣部以来,大陆各级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因报导内容犯“政治错误”,被关闭、整顿或处罚的事件逾百宗,因事件被“炒鱿鱼”或被处分的媒体人多达上千;因言入罪者数以百计。可以说,刘云山掌控中宣部这十年,中国新闻自由沦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引起了媒体、媒体从业者和众多网民的不满。是以有海外舆论封他为中国的“新闻自由杀手、舆论监督公敌”。

此外,对于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打黑”,刘云山也不失时机插上一脚。2009年11月刘云山到重庆调研,高度评价薄熙来“唱红”,盛赞重庆红歌演出:“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在十八召开前的中共高层博弈中,期望入常的刘云山为了献媚和讨好中共未来新一代领导人,制作了电视剧《知青》,歪曲历史,美化、粉饰当年那场导致数千万青年悲剧人生的“上山下乡”。

这样罔顾民众言论、上网自由权利而见风使舵、只知秉承上级主子意思的刘云山,又如何说得上是接地气?那么,不接地气的刘云山的底气又来自哪里?无疑,是来自中共的一党专制体制。因为刘云山所秉持的口径,就是标准的中共口径——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共口径,就是他参与制订的口径。

尽管有消息称,胡锦涛对刘云山近年来“极左”的表现很是不满,但在保党的思想下,最终将有江系背景的刘云山等三人塞进了新一届常委。据香港媒体披露,七常委中刘云山得票最低,连未能入常的汪洋等人也比他多,更证实了其官声不佳。而网民们对于其的当选,表示了更多的是担忧,认为这是中国网络自由前景险恶的标志。是否如此,人大刚刚通过的《网络信息保护法案》业已给出了答案。

 
分享:
 
人气:26,74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