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抗日的主力军(一):七七事变、淞沪会战
 
作者:李清明
 
2005年1月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读罢“九评”及史实资料,知国民党有两百个将军阵亡,便知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主体表现是由国民党军队表现的,那么那些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本文分若干部分予以细细道明。第一部分是七七事变及随后的淞沪大战。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驻天津部队不断增加,频频举行军事演习,与民间老百姓的冲突接连不断。七日晚上十一点四十分左右,日军借口在芦沟桥附近演习的部队,受到中国军队的射击,并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军队拒绝,日军遂扬言要包围宛平县。

芦沟桥距北平前门十五公里,属宛平县境内,是一座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石桥,为保定北上北平的交通要道,由国民党军第29军37师219团吉星文长吉星文戍守。吉星文接到如下命令:“固守芦沟桥和宛平县城,在日军未开火前,不能射击;敌方如果开火,便予以迎头痛击”。

八日凌晨四点四十五分,日军向中国军队全面开火,吉星文团奋起应战,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日军先集中兵力进攻于芦沟桥同架在永定河上的平汉铁路铁桥,芦沟桥北侧的中国军队阵地逐次被摧毁,宛平县城亦受到如雨的炮火攻击。经过四小时的奋勇抵抗,中国军队终于阻住日军的攻势。八日深夜,中国军队与日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但九日清晨,日军又向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炮击,日本欲全面进攻中国的野心,遂暴露无遗。

九日,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下令在四川的何应钦立刻奔赴南京,着手组编部队,准备全面抗战。此时虽然北平城外炮火连天,但在庐山开办的暑期军官训练团仍在照常上课,蒋委员长对几千名受训学员特别强调中国抗战的决心。

芦沟桥燃起的战火,开始向华北蔓延,不到一个月,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八月十三日,战火烧到了上海。蒋委员长特命令军官训练团教育长陈诚拟定全国动员方案,并进行全面对日长期抗战。经研究,中方认为:日军如在华北得手,必利用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沿平汉路直达武汉,武汉一旦失手,则中国将被日军东西纵断为二,因此不如扩大淞沪战争,诱敌人到东战场,国军则实施持久消耗战略,使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不能得逞;与此同时国内重要生产设备及物资,得以在这段时间内,转移到大后方,以对日展开“持久战”。“持久战”这个方针是一九三七年八月由蒋介石及陈诚设立,而非毛所创。“持久战”方针既定,中方将国军淞沪战斗序列分为三路:

司令长官:蒋中正
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
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 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另直辖部队九个师。

中国(非中共国)参战约五十余师,战斗兵员在70万左右,是中国军队的精华。

日军欲”速战速决“,以三个月灭亡中国,在淞沪战场投下大量精锐三军部队,企图一举拿下上海,日军先后投入的战斗序列是:

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
所部有:第三、六、九、一一、一0一、一0五、一0六、一一0、一一四、一一六等师团,总共不下30万人,配有大炮300余门、战车200辆、飞机200架、兵舰数十艘,战斗力之强,火力之旺,无法比拟。

中国空军八月十四日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第3舰队,炸伤旗舰"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十五、十六两日,中国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十七日,中国海军派出鱼雷快艇驶至上海外滩再次击伤"出云"号。

日本从本土来的援军源源不断在吴淞等地强行登陆,海陆空联合作战,火力极强,国军只有象征性的空军,及少量的战车与大炮,只能以密集轻武器火力阻挡日军快速前进,对日抗战全凭决心。

淞沪战场离苏嘉路第一道国防线有百余里,战场上军队既多,又无险可守。日军海、陆、空的火力全面滥射,国军陷入一个大熔炉中,任其焦炼,敌方火力之猛,国军毫无招架之力,根本是以血肉之躯来添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先例。

淞沪会战至十月中旬,国军已无法守,二十一军团原有旅长六人,三死三伤。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日后名镇中外、赢得东方野战之狐美誉的名将孙立人,此次战役中以税警团团长之职,带税警团赴沪增援,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不幸身中七、八弹,战况之惨烈由此可见。坚守江湾的孙元良部队中一师,经过五次整补,最后仍只剩四千人。十月二十六日,四千人中,抽出一营四百五十二人,号称八百,交给团副谢晋元,固守闸北的四行仓库,以牵制日军,掩护国军转移阵地。二十七日凌晨,日军从苏州河,对沿途村居民房纵火,搜索前进,来到四行仓库附近,不知到里面有伏兵,谢晋元一声令下,日军猝不及防,展开名震史册的四行仓库大战。尔后上海沦陷,谢晋元及部属被扣上海租界,谢晋元于一九四一年被刺殉国。

十一月初,蒋介石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淞沪大战全责,督率部队进攻,敌军主力迎面而来,即展开大规模的遭遇战。十一月九日,日军后续部队又增,中国军队淞沪阵地,完全陷入日军包围。依国军战略,淞沪会战的目的在转移日军主力,不使敌军顺利由平津南下直功武汉心脏地区,国军已在上海苦守三个月,牵制敌人大军已达目的,既着手撤退。

撤退计划经核准,又守三天,国军遂于十一月十一日撤离上海,前后在上海弹丸之地,英勇的与日军对抗了三个月,是役中国陆军共毙伤日军达9万余人,中国空军击落日机40多架,炸伤日本海军旗舰 “出云号”,全军共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

上海会战后,国军沿长江向南京撤退,国内重要生产设备和物资,得以在这三个月里面,转移到大后方。

 
分享:
 
人气:16,43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