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體制內忙亂且壓力很大 所有問題根源就一個字 |
|
默起千行
|
【人民報消息】如果你還抱著,體制內還是那個喝茶看報、安穩一生的「鐵飯碗」。這種念頭,那只能說明,你對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對正在發生的結構性危機,一無所知。
眼下體制內的忙和累,根子上不是哪個人的問題,更不是什麼「奉獻精神」的回歸。其本質,是一場深刻且不可逆的系統性危機,在末端的集中兌現。
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就一個字:錢。
過去幾十年,地方靠什麼運轉?土地財政。鏈條很簡單:賣地,開發商拿錢蓋樓,銀行放貸,老百姓掏空祖孫三代的錢包,背上三十年房貸。這個輪子一轉,地方有錢了,基建搞起來了,城市一片繁榮。但規律就是規律,任何由債務吹起來的泡沫,都有破裂的一天。現在,房地產這個巨大的發動機,眼看就要熄火了。以前開發商總說 「房價跌銀行先死」,現在怎麼不喊了?因為他們自己先挺不住了。
發動機熄火,但開銷的口子一分沒少。經濟下行,企業自己都難,稅收指望不上。幾百萬億的地方債,每天光是利息就是個天文數字。這筆賬,誰來還?
於是,一個極其擰巴的現象出現了:上面的任務越來越多,調子越來越高,張口就是「既要…又要…還要…」,但給的錢卻越來越少,甚至乾脆不給。事兒你得辦,錢卻沒有,怎麼辦?只能層層向下壓榨。壓力就是這麼傳導的,最後壓到每一個基層辦事員頭上,就成了「無解」的忙碌。這不是你能力不行,是系統性的資金枯竭,誰來都一樣。
錢袋子癟了,麻煩的口子卻在越撕越大。這就引出了問題的第二個本質:當經濟增長的潮水退去,「促發展」的口號,必然要讓位給「保穩定」這塊更沉重的盾牌。
這不是進步,這是退無可退的選擇。經濟好的時候,人人有錢賺,社會矛盾被高速增長掩蓋了。
現在呢?失業、債務、爛尾樓……各種地雷集中到了隨時會引爆的階段。「保穩定」這三個字,意味著責任的無限放大。鄰里口角、醫患糾紛,甚至網上的一句抱怨,都可能成為必須馬上解決、 零差錯搞定的任務。
更要命的是,現在人人部手機。你一句話說錯,一件事辦得有瑕疵,馬上就有人給你錄下來發到網上。這種輿情的代價,誰也付不起。那為了不出事、為了免責,唯一的辦法是什麼?就是把所有流程都走到極致。工作的核心,從「解決問題」悄然變成了「證明我盡力了」。
當外部沒肉吃了,所有的眼睛,自然都盯上了鍋裡僅剩的這點米。於是,第三個問題,「內捲」, 成了無法逃避的宿命。
經濟繁榮時,有本事的人可以下海,可以去外企,天高任鳥飛。現在呢?民企批量倒閉,外企悄悄撤離,市場上一片蕭條。體制,成了唯一的避風港。幾百萬人擠破頭要上岸,圖的就是那一點點確定性。
人多了,資源卻沒變多,怎麼辦?只能往死裡捲。為了篩選,為了管理,各種名目繁多的考核、評比、打分系統。這些考核,很多時候不關心你到底幹了多少實事,只關心你的文件格式對不對,PPT做得精不精美。你熬夜寫的材料,匯報的PPT,可能根本沒人關心裡面是什麼,它唯一的價值,就是在某個時刻,能證明「你沒閒著」。這種表演式的忙碌,才是對人最大的消耗, 因為它一邊榨乾你的時間,一邊凌遲你的價值感。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30/92555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