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沒錢 向億萬人徵糧填倉? 這三類人要注意了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自9月1日起,中國將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強制繳納規定,中共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任何規避社保繳納的私下協議都將無效。簡單來說就是:從9月1號起,中國要強制交社保,這項變革將涉及到數億人。特別有3 類人影響至深。 中國社保體系分為「五險一金」,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再加上住房公積金。 從前,中國的打工人與老闆之間一直有一種默契,「自願放棄社保,每月多領1000塊補貼,你簽不簽?」很多打工人在協議上簽下名字,換取更多的薪水。 從今年9月1日起,新規上路,這張「任何「自願放棄社保」協議均屬無效。即便員工同意簽字,老闆仍可能存在違法行為。違規者不僅要補繳欠費,還得支付日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也就是說,早餐店老闆、外賣平台、小工廠主,只要雇了人,沒有一個能逃掉。 這一新規猶如一個炸彈,引發大陸民衆巨大反彈。網民質疑,是國家沒錢了,要「徵糧填倉」,繼續從勞工身上找錢。 有分析指出,這次的社保強制措施,表面看是保障勞動者權益,實質是中國的社保體系已到危急時刻。 一方面,領養老金的老人越來越多,交錢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以前三個人養一個老人,現在兩個人養一個,再加上一邊是60後集體退休(年均超2000萬人),一邊是新生兒跌破900萬,錢從哪來呢? 此外,許多地方政府挪用社保基金來填補財政缺口。中共國務院六月下旬公布2024年度審計報告顯示,逾二十個省級政府挪用602億元養老保險金,用來償債、發放薪水等,讓中國民眾對瀕臨破產的社保基金更失信心。 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社保體系的赤字不斷擴大,光2023年中央政府就向社保基金補貼逾2.4兆元。 哪些人會受到新規的影響最大呢?發表在搜狐網的一篇文章指出,有3類人將減少收入,成本增加。 一,高收入群體:更高的繳費基數上限 新規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取消了各地自行設定的社保繳費基數上限,統一按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設定。 以2025年上海為例,社會平均工資為17300元/月,繳費基數上限將達到51900元,按綜合費率27%計算,每月繳費將高達約14013元。 二、小微企業:嚴峻的成本考驗 對於全國5200萬家小微企業而言,新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為所有員工足額繳納社保,徹底杜絕以往按實際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的操作。 以廣州一家擁有15名員工的小型服裝廠為例,每年社保費用將增加約18萬元。廣州市中小企業協會的調研顯示,約47%的小微企業難以承受全員足額繳納社保的成本,23%的企業主甚至考慮關停轉型。「社保成本上升後,我們的利潤率將從8%降至3%左右,幾乎沒有發展空間了,」服裝廠老闆劉先生無奈地說道。 而且,員工可以接受沒有社保,但絕不接受一個月少拿錢,如果不交,以後老闆挨告更麻煩。 三、靈活就業者:強制參保的挑戰 全國2.6億靈活就業者是此次改革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新規規定,年收入超過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60%的靈活就業者必須參保,且不得中斷。 以北京為例,月收入超過9480元的靈活就業者將被納入強制參保範圍,每月至少需繳納1892元社保費用。一位月收入約1.2萬元的90後網絡主播小林坦言,雖然理解社保的重要性,但突然增加的固定支出確實讓生活變得緊張。調查顯示,近65%的靈活就業者表示新規實施後將面臨不同程度的收入減少。 「對話中國」智庫所長王丹在臺灣《上報》評論說,對企業來說,社保繳費是剛性成本,不能砍,不能拖。當經濟形勢好時,企業可能咬牙交了,但現在訂單下滑、利潤被擠,這筆錢立刻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以預計,這項新規或引發中國中小企業嚴重的倒閉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