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唐青看时事】习近平亲手挑的24政治局委员成最大威胁(视频)
——上海深圳爆倒闭潮 失业大军现街头(视频)
 
【人民报消息】最近中国大事不断,大众汽车突然宣布关闭南京工厂,外资车企为什么在中国越混越难了? 深圳、上海这些曾经富裕的城市,如今企业大规模倒闭,失业大军流落街头,这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更夸张的是,中共政治局里习近平亲手挑的核心班底,如今竟乱成一锅粥,中南海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有甘肃幼儿园惊爆铅中毒惨案,官方调查被网友骂翻,背后到底藏著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大众汽车关厂撤出中国 外资车企为啥难混? 最近,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就连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众汽车,也不得不挥泪告别南京。路透社7月11日报导,大众和上汽集团合作的南京工厂,确定要关门了。 这家工厂从2008年成立以来,专门生产帕萨特和斯柯达速派这样的经典车型,年产能最高达36万辆。结果市场风云突变,燃油车的好日子一去不回,厂子又位于南京市区,物流运输困难、厂房转型成本高得吓人,大众最终下决心彻底关停。 帕萨特的生产虽然会转移到江苏其它地方,但大众这次撤厂,对它来说无异于元气大伤。过去,中国市场可是大众的摇钱树,占全球交付量的30%,如今却节节败退。这还不是大众第一次在中国关厂,早在2022年,大众已部分关停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将燃油车生产迁往江苏仪征,原址改作研发中心。 大众在中国怎么混成这副惨样?Electrek的报导指出,中国燃油车市场急剧萎缩,比亚迪、小鹏、蔚来这些国产电动车品牌飞速崛起。尤其是比亚迪,在2023年首次超越大众,成为中国销量最高品牌,光是今年6月就卖出了38万辆,上半年更是突破210万辆,同比暴涨33%。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活生生被蚕食。 更要命的是,本土电动车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比亚迪的车型比大众便宜了整整40%。分析师算了笔帐,要大众电动车2028年前在中国达到年销120万辆,才有可能不亏钱。汇丰银行和杰富瑞预测,大众如果熬到2029年,有望赚个6.5%的利润。但瑞银却浇冷水说,这轮价格大战,可能彻底把大众利润空间给「打穿底」。 其实,不光大众在中国市场受困,Jeep的母公司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也一样不好过。他们跟广汽集团合资的广汽菲克公司,已申请破产,从2022年10月起,Jeep车型只能靠进口在中国卖,销量惨到家了。 这种局面与过去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的遭遇十分相似。《华尔街日报》报导,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时,马斯克还自信满满地说「中国就是未来」,结果不过几年,特斯拉在中国培养的供应链伙伴迅速转化为强大竞争对手。 同样的故事也曾在摩托罗拉和苹果身上发生。90年代摩托罗拉技术领先进入中国,最终却被联想收购移动业务;苹果则扶植出了华为、小米等强劲对手,高端机型还被排除在政府消费补贴政策之外,市场份额被持续挤压。 从摩托罗拉、苹果,到特斯拉、大众,这些跨国企业发现昔日中国市场的「徒弟」如今已变为「师傅」,外资品牌逐渐被边缘化。 中共多年来针对外商采取的就是「养套杀」模式,先以庞大市场、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再通过技术转移、合资、商业间谍等手段盗取技术,最终把外企排挤出市场。 如今这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多少生存空间?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深圳上海经济拉警报!企业倒闭潮 失业大军街头流浪 不仅外企,现在就连深圳和上海,这两个号称中国最富裕的大城市,也开始响起了经济警报。 先看深圳,这座被誉为「亚洲硅谷」的明星城市,经济数据近来可谓是「跌得鼻青脸肿」。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深圳工业增速只有3.5%,同比暴跌8.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率逼近四成。固定资产投资更惨,下滑9.2%,民间投资甚至跌了11.8%。出口下滑8.6%,对美国出口暴跌12.5%。 与出口密切相关的货运量也大跌,其中铁路货运量下降18.9%,铁路货运量是中国经济「克强指数」三个核心指标之一,被认为比中共官方GDP更能反映经济真实情况。 经济一差,老百姓日子就不好过了。博主「深圳湾小仙姐」爆料,深圳罗湖某高中老师5月工资只发了三分之一,高科技企业、央企、国企都拖欠工资,不少企业为节约成本,甚至逼员工主动辞职。南山科技园办公楼大量空置,有的直接改成共享工位,甚至商场也开始变菜市场了。 更扎心的是,街头流浪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博主「996Rainmaker」记录,龙华的汽龙华汽车站、广场、公园都能看到失业者露宿街头。连福田CBD核心地带的桥下、地铁口和写字楼后巷,都有人夜晚铺纸板睡觉,其中包括失业的程序设计师、建筑工人或外卖骑手。 企业倒闭潮加剧,港资、台资企业撤离尤为明显。2023年8月18日,深圳一家有38年历史的港资家电企业宣布关闭。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去年9月的报告也指出,超57%的台企已考虑或启动撤出大陆,原因就是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稳和政策环境恶化,很多老板甚至要「半夜拆设备」悄悄跑路。 再说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情况也不妙。虽然官方公布今年一季度GDP增长5.1%,但老百姓却感觉完全相反。 博主「阿昌」在上海开了多年面馆,他表示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几乎撑不下去了。疫情后上海街头明显冷清,地铁空荡荡,市中心人流稀疏,办公楼空置率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首次跌破千万,同比减少23万人,租房市场也随之萧条,公寓空置率不断攀升。 更要命的是,上海的中产阶级正在破产边缘挣扎。博主「上海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曾是标准中产,疫情前高额贷款买房,盲目投资餐馆。疫情期间餐馆倒闭,为还房贷借高利贷,最终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而博主「阿昌」则透露,上海餐饮业整体艰难,十家有八家在苦撑。 从深圳到上海,这些曾经富裕的城市,如今却是一片愁云惨淡。外企大撤退、制造业萎缩、高科技产业受挫,过去人潮拥挤的城市现在越来越冷清。 那么,深圳、上海的经济低迷是短暂调整,还是进入了长期衰退?这些曾经辉煌的城市,未来路在何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中共政治局乱成一锅粥 中南海内斗升级? 刚才咱们聊到深圳、上海经济惨淡,其实背后跟中共内部的权斗和决策混乱密不可分。 7月10日,独立评论人杜政在台湾《上报》撰文指出,习近平亲自挑选的政治局班底,任期过半却陷入严重内斗,整个阵营越来越不稳。 首先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本被习近平寄予厚望,主导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协调。但实际情况呢,这些规划几乎全成烂尾。今年6月,全国政协都公开承认大湾区规划推进不顺,暴露出丁薛祥能力不济,也凸显出高层内斗白热化。 前新疆书记马兴瑞7月突然免职,更是引发种种猜测:有人说他卷入航天科技集团腐败案要被查,也有人猜测他可能要去接替蔡奇任中办主任,或接替石泰峰任政协第一副主席。不管怎样,他的下台势必牵动高层权力布局。 中央组织部长石泰峰和统战部长李干杰互换职位,更是玄机重重。今年3月石泰峰刚刚掌控关键的中组部,而李干杰却转到统战部这个明显冷板凳的位置,引发外界猜测,李干杰会不会是下一个被查对象? 更离谱的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自从3月突然「人间蒸发」,外界普遍认为他已经落马。军队大权几乎全落到75岁的张又侠手里,甚至出现了「枪杆子指挥党」的局面。 相比之下,「经济大臣」何立峰最近却风头正劲,不仅掌控「钱袋子」,还频频代表中共与美国谈判。但杜政也点出,何立峰在官场培植势力过于明显,亲信遍布发改委、财政部、中央金融系统,比如郑栅洁、蓝佛安、王江这些关键岗位人物,都是他的旧部或校友。 至于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原本被视为习的接班人之一,可他在贵州主推的大数据产业却闹出大规模腐败案,如今在天津又没任何亮眼表现,仕途岌岌可危。 再看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虽然从国安部长晋升政治局委员,却被公安部长王小洪和国安部长陈一新架空,成了个空头司令。 杜政还进一步分析,其他政治局成员,比如李希虽然抓人不少但没树立威信;王毅、王沪宁、蔡奇这些人更像是摆设,实际权力不多。 最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自己。今年6月底,中共政治局审议党内权力调整规定,马云控制的《南华早报》分析认为,这可能意味著习近平开始阶段性下放权力,甚至可能为退休铺路。再加上秦刚、火箭军将领、军中大管家苗华等纷纷落马,习近平的权威明显受损。 杜政认为,中共内部斗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习近平自己挑选的班底反倒成了他最大的威胁。这种乱象不仅削弱了中共统治,也让外界看到,它真正的敌人恐怕就藏在党内。 甘肃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官方调查为何难服众? 刚才我们提到中共高层权斗不断,地方治理也乱了套。最近甘肃天水幼儿园的铅中毒事件,又暴露了地方政府的治理危机和公信力崩塌。 这次甘肃天水麦积区培心幼儿园,一共有233名孩子检测出血铅超标,其中四成孩子的血铅含量已经达到了中度甚至重度中毒的标准。很多孩子腹痛、脱发,甚至牙龈都出现了黑斑。 事件曝光后,官方赶紧出调查通报,说是幼儿园厨房用了网上买来的工业彩绘颜料给食物染色,而包装上明明写著「不可食用」,现在园长等8个人已经被刑拘。但问题在于,这个看似明确的调查结果,却完全说服不了老百姓。 公众号「基本常识」的一篇文章提出三大疑点:第一,幼儿园用工业颜料根本不合理,因为彩绘颜料并不比食用色素便宜几块钱;第二,投资多家幼儿园的老板,监控视频里两位年轻的厨师,看起来并非是愚昧无知的人群,他们很难无知大胆到用工业颜料做饭;第三,当地检测结果跟西安的结果居然天差地别,有孩子本地检测血铅值只有82微克,但在西安检测却高达512微克。 公众号「晖常有道」的文章也披露,网友们发现涉事幼儿园与当地工业企业相距不远,都靠近河边,很可能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一些学化学的网友也质疑,即使使用彩绘颜料,也很难造成如此严重的铅中毒,因为孩子们只是偶尔吃一次发糕,摄入量远不足以导致如此严重中毒。最关键的是,有家长反映,一些根本不在幼儿园吃饭的孩子也出现了血铅中毒,这就更蹊跷了。 监控视频也被网友质疑,说太清晰、像补拍的,连日期和时间都没有,有人讽刺说:「这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幼儿园后厨。」 网友们更是直说:「幼儿园明显背锅!」「这个地方肯定有重工业,排铅超标。」「这是当地操盘手依赖的企业,KPI都靠这玩意。」 公众号「端端酱」更进一步指出,甘肃历史上铅污染早就成了「老病根」。早在2006年,天水吴家河村就发生过334个孩子铅中毒,2009年陇南徽县、2015年金昌市,以及2018年白银市也都爆发过类似事件。每次官方都迅速定下责任人,却对系统污染装聋作哑,污染治理永远停在运动式的短期措施。 CNN采访了一位当地母亲,她的孩子虽然没上涉事幼儿园,但她也明确表示,所有家长都认为食物根本不是中毒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只有政府知道,但政府不可能告诉他们真相。她甚至担心被政府报复,不敢公开姓名。 官方虽然表示已经检测食物、水、土壤,说食物样本铅含量超标2,000倍,但这解释依然站不住脚。一位吴姓家长质疑:「孩子们每周只吃一两次所谓的三色糕点,怎么可能中毒这么严重?」 对比国外案例,美国弗林特市2014年也曾发生严重的铅污染事件,但美国政府最终公开道歉,并拨款进行系统整改,赔偿了受害家庭,才彻底解决了问题。而甘肃这次事件,官方并未采取系统性措施,而是迅速把责任推到几名幼儿园员工身上,完全回避了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甘肃这次事件真正暴露的,是中共地方治理机制完全失效,官方一再撒谎,掩盖真正的问题,导致公众信任持续崩溃。 朋友们,你怎么看这次甘肃铅中毒事件?你觉得官方到底在隐瞒什么?污染真正来源又可能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14/9138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7月1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