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台灣的抗爭者 留台、回港、入獄——三個不同的命運
2025年4月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人生路途上,緣份令形形色色的人相遇,一場「反送中運動」將一群年青人聚集於街頭,有些可能只是擦身而過,有些則成為彼此的牽絆。三個年輕人雞丁、Peter(化名)及阿森(化名),五年多前因害怕被捕而各自逃到台灣,但有人不捨親人選擇回港,最終被捕入獄;而即使免於牢獄之災,卻因低氣壓的環境終日悶悶不樂……最近,他們在台灣重聚。
「就是騎樓位置頂樓那層,我記得是三張碌架床,床是粉紅色。」三個男孩在台北街頭重聚,選擇在這間旅館外碰面,是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那時候不知道誰常常霸佔洗手間…是這間嗎?好像是。」他們說說笑笑,回憶往日趣事。走訪昔日一起居住的地方,也讓他們會心一笑「反而在這段時間挺開心,雖然是走難,但大家為了同一件事來,即使不認識大家也有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他們相遇的故事,要從五年多前說起。當時幾名年輕小伙子起初只打算到台灣「避風頭」,對未來未有明確想法,連居住也成問題,後來幸得民間團體幫忙安排住所及協助長期居留,並認識了彼此。他們起初只知道對方在Telegram的網名,還在猜大家是男是女,結果成為「落難兄弟」。一起隔著汪洋大海,透過直播看香港抗爭現場而落淚、想方設法慳錢天天吃魯肉飯、在旅館吃雞肉健身想變得更強壯、騎著自行車走訪台灣角落。
放不下家人、朋友 最終二人回港一人留台
離開香港幾個月,人身自由了,但不捨得的卻有更多,Peter與阿森後來選擇回港,只有雞丁繼續留台。Peter說:「始終香港這個地方留下了我的家人、朋友,甚至很多情感在香港。所以其實我自己是放不下,加上我見到回去的人沒有被即時拘捕,可說是博一下的心態回去。」
而阿森則因為「721」而決定返港:「我在旅館看直播,我生氣到哭起來,然後便決定不行,我一定要回去, 博一下回去,能幫忙便幫忙。」
選擇留下來的雞丁,大家認識他是「高登音樂台」唱作人,他不諱言自己是自私:「大家回去,我留在這裡。不是說沒事做,但好像在逃避一些事,逃避大家。但其實即使回去,我覺得就算你很開心但在香港也是在受苦。」
因為不同的考量,三位年輕人分道揚鑣後各自面對不同命運。Peter最終被捕入獄;阿森雖然平安但在港終日悶悶不樂;雞丁則因為正式獲政治庇護而不能再回港。
如果可以重來 可能會選擇留台
有流亡台灣的港人今年終取得台灣身份證,準備展開「新生活」。如果可以重來,這三位年青人仍會做相同抉擇嗎?
阿森堅定地說:「我還是會回香港,沒有後悔任何事。我當刻有想過,如果當時繼續留在台灣,我也可以和他們一樣繼續留台,不用回去香港。但我覺得當時我有回到香港出一分力,對得著我自己。」不過Peter畢竟入過獄,所以對於自己當初回港的選擇有保留:「我自己可能會選擇留在台灣,因為即使我在台灣唸書後,仍可選擇回港或繼續留台工作。但現在的我就好像少了一個選擇,在香港也沒完成我的學業。我不想覺得以前做得很錯,雖然抉擇上不是最好,但是可接受的選擇。」
至於有望取得台灣身份的雞丁,並沒有感到太大喜悅,言談間還透露出一絲悲傷,因為覺得朋友都離開了,在台感到孤獨。已經30多歲的他自覺在校園格格不入,經常被同學稱呼為「叔叔」。
能在台聚首一堂 「也算是另類開心」
經過今次交談,才知道原來大家並沒有很高興,他們不約而同也說「我想社運後沒有人是開心的,我想開心的都是表面,但提起這些事,大家都是刻在心裡」,「當你知道還有一班人在(監獄)裡面,其實你還見到大家在這地方(台灣)聚首一堂,其實也算是另類開心」。
怎樣的道路也好,能夠重聚是緣份,只希望各自安好。臨別之際,雞丁不捨道「回來探我」,Peter則打趣「希望台灣不會被中國打」。收起笑容,「不要放下2019年發生過的事,雖則大家也躺平但不要善忘」。△(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