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高潮針風靡中國大陸:智商稅與道德邊緣的危險狂熱(圖)
 
苗青
 
高潮針風靡中國大陸:智商稅與道德邊緣的危險狂熱。(示意圖,AI合成)
【人民報消息】近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種名為「高潮針」的醫美項目,宣稱通過注射富血小板血漿(PRP)或玻尿酸等物質到女性私密部位(如G點、陰蒂),刺激神經與血管再生,提升性敏感度與性高潮體驗。價格從每針6000至3萬元不等,視醫院等級、醫生資質與藥劑種類而定。部分女性用戶在小紅書等平台分享「高潮針」帶來性生活改善的體驗,稱其「逆天改命」。然而,醫學界對其效果多持懷疑,認為臨床證據不足,且可能存在感染、淤青等風險。2024年,中國高潮針市場規模達87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150億元,顯示其商業熱潮。民眾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視其為女性「悅己消費」,有人批評其為「智商稅」與道德淪喪的象徵。 高潮針在中國大陸的流行,表面上是女性追求性福與自我滿足的消費趨勢,實則反映了多重社會與文化因素的交織,以及潛在的經濟與道德危害。 首先,女性「悅己意識」的覺醒與商業化操縱是主要驅力。隨著「她經濟」的崛起,中國女性越來越注重自身需求,性健康與性體驗從禁忌話題轉為公開討論。高潮針瞄準30-45歲女性,尤其是產後面臨陰道鬆弛或敏感度下降的群體,宣稱能提升性生活品質,迎合了這一市場空白。醫美機構通過小紅書、微博等平台的大量用戶分享(如「夫妻關係更和諧」),營造「高潮自由」的誘人幻象,吸引女性消費。然而,這種商業化宣傳往往誇大效果,缺乏嚴謹臨床數據支持,實際成效因人而異,部分女性僅感受到短暫充血感。高昂的價格(每針6000-3萬元)與高復購率(效果僅維持6-12個月)使其成為典型的「智商稅」,利用女性對性福的渴望收割財富。 其次,病態審美推波助瀾。中國社會的「白瘦幼」審美標準與對女性性角色的刻板期待,將女性物化為「取悅男性」的工具。高潮針被宣傳為能讓女性「更緊致」「更敏感」,強化了這種物化邏輯,暗示女性需通過改造身體滿足男性需求。這種「媚男」文化的包裝,表面「悅己」,實則順從畸形審美標準。部分女性為追求「完美性體驗」不惜承受注射私密部位的風險。 高潮針的流行對社會帶來顯著危害。首先,其作為「智商稅」的商業模式損害女性經濟利益。醫美機構以高價吸引消費者,卻未披露潛在風險,如感染、淤青或長期依賴導致的敏感度下降。小診所低價攬客更埋下安全隱患,缺乏資質的機構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2024年高潮針市場規模已達87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150億元,顯示資本對女性財富的掠奪規模驚人。 更深層的危害在於道德底線的侵蝕。現代人為追求享樂,將性高潮這一私密體驗赤裸裸地商品化,視為可通過金錢購買的「快感」。高潮針的流行折射出部分女性在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驅使下,對身體與性愛的極端物化,喪失了對親密關係的尊重與對自我價值的認知。這種行為不僅強化了女性作為「性工具」的刻板印象,也讓性愛淪為機械化的消費品,削弱了情感與倫理的基礎。當女性為追求「高潮自由」不惜冒險改造私密部位,社會的廉恥觀與道德底線被進一步衝擊,助長了享樂至上的畸形價值觀。 高潮針的流行是消費主義與病態審美結合的產物,表面滿足女性「悅己」需求,實則以「智商稅」形式掠奪財富,推高女性對自身身體的不滿。醫美機構與資本利用女性對性福的渴望,編織虛假的「高潮自由」神話,卻掩蓋了健康風險與道德淪喪的後果。為追求享樂而漠視廉恥底線,女性被物化為性工具。社會應警惕這一趨勢,鼓勵女性以健康與自信追求真正的自我價值,而非淪為資本與享樂主義的犧牲品。監管部門需加強對高潮針的醫療規範,遏制其商業亂象,保護女性權益,守住道德底線。△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5/9026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