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學雷鋒」宣傳再起 中共官媒造勢網民冷淡
 
【人民報消息】近日,中共官方媒體再次掀起「學雷鋒」宣傳熱潮,然而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民間輿論對此卻反應冷淡。有學者指出,雷鋒形象長期被塑造為官方宣傳工具,難以真正提升中國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今年3月5日是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62週年紀念日。近年來,當局有關「學雷鋒」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以來,央視新聞等中央級媒體與中宣部紛紛發表倡導民眾學雷鋒的文章,並宣傳各地開展的雷鋒紀念活動。 民間反應冷淡學雷鋒是否脫離現實? 江蘇網民李蒙本週四(6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普通百姓對「學雷鋒」宣傳普遍缺乏興趣:「現在推廣學習雷鋒,但在現實環境下,普通人對此並不買賬。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說真話、做善事、幫助別人未必有好結果。」 據新華社報導,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志願者為網約送餐員和快遞騎手提供免費體檢;在江蘇宿遷泗洪縣,政府組織兒童學習助人為樂;湖南嶽陽雷鋒家鄉強化文明實踐,企業單位參觀雷鋒事跡展覽……。一系列活動看似豐富多彩,但其真正的社會價值如何?是否會成為「任務式」或「儀式化」的活動? 李蒙進一步表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長期堅持的善行,而非一次性的公益展示。然而,在一些地方,學雷鋒活動仍侷限於特定紀念日,呈現出「一陣風」的特點,缺乏持續性。 學雷鋒與現實社會的落差 當前,中國社會問題涉及貧困救助、養老保障、勞動權益保護等多個層面。雷鋒精神強調的無私奉獻,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是否還能被年輕一代廣泛接受? 山東網民盧女士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現實中已少有人關注雷鋒,因此官方特別倡導學雷鋒精神:「基本上沒有人做,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很多地方政府行政干預(要求學雷鋒)要群眾去做。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這些東西不值得推敲,發現全是假的。謊話說了一百遍,他們自己信。」 相比官媒的熱烈宣傳,社交媒體上的反應較為冷淡。在中國微博熱搜榜上,未見與學雷鋒相關的內容,反而是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央視採訪時談及行業內卷現象,引髮網民廣泛討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報導多聚焦正能量敘事,而對現實社會矛盾的探討較少。例如,如何在經濟壓力下讓志願服務持續?如何讓學雷鋒不僅是道德倡導,而成為制度性安排?這些問題鮮少在官媒報導中得到深入分析。 倡導學雷鋒是否意味極權主義回歸? 學者陸沉淵認為,當局號召民眾學雷鋒可能是一種極權主義回歸的信號。他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換句話說,就是宣傳虛幻的道德偶像,試圖藉助於過去的宣傳模式來重塑社會道德。然而,這注定不會有實際效果。」 他還說:「雷鋒他的那些行為,包括照片都是擺拍的,稍微有一點智商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虛假偶像怎麼能提升中國人的道德?沒有任何可能性。」 旅美博士唐茂琴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的志願者行動往往流於形式,難以持續。她認為,與其高調宣傳學雷鋒,不如建立完善的社區義工制度,使志願服務成為日常社會實踐,而非依賴特定人物的宣傳造勢。 有輿論認為,中國若要真正提升社會公益精神,政府應更注重制度建設,而非依賴對特定人物的宣傳造勢,雷鋒精神是否能適應現代社會仍有待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7/8927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