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四中全会首日热传视频:群众冲上天安门
 
【人民报消息】中共四中全会第一天,10月20日网上多个平台热传一段用AI制作的“后共产党时期”视频,视频内容被网民称为“中国人的梦”。 视频中,首先是人民走上街头。人群先是冲上天安门广场,打出“共产党下台”的横幅,呼喊著口号冲过武警的包围圈,摘下了中共前党魁毛泽东的画像。各地也撤下“永远跟党走”的标语,呼吁要“言论自由”,要“选票”、“人民有权选择”的诉求。 画外音介绍,全国各地同时爆发大规模示威,民众拆除中共党徽、国徽,呼吁结束一党专政。从东部沿海城市到乡村,街头巷尾都有抗议。 接著画面一转,新的执政者在大会上宣布将制定一部宪法,来保护这个国家里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中共的血旗被降下,毛的雕塑被拉倒。2025年上海开始了竞选市长,选情民调在电视上播出。 同时,大量在共产党统治时期的政治案件被重新审理,政治犯获释,与家人激动团聚;人们有了选举权,喜气洋洋的排队投票;校园里,老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根据国会的要求,学校下午4点放学了,学生欢呼雀跃。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纪念堂被正式更名为转型正义纪念馆,毛的遗体棺木被搬出。 6月4日,纪念六四的电影《北京北京》票房爆满,首日票房5个亿。转型正义委员会的牌子挂了起来;工人权利法案获得通过。而在共产党执政期末通过权力寻租和其他违法手段犯罪的党官也被正义法庭审判…… 共产党倒台(AI视频) 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我都快看哭了。”“我知道是AI,但是我多么希望是真的啊!”“大家都在转,这才是中国人的梦啊!”“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中华民族就还有希望。” 视频的制作者杨若晖,是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抗共组织“公民会”发起人兼会长,他声明放弃该视频及其文案的一切制作和版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随意引用。 杨若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利用周末(10月19日)一个下午的时间制作了这个视频,四中全会是一个契机,其实之前就有类似的想法,比如中国民主之后,上海市长选举、中国的转型正义等等,这些东西是能够振奋人心、鼓舞人心的,因为你要先瞥见光明是什么样子,你才有动力去向光明的未来去努力。 “转型正义”是指历经独裁或威权统治后的政府,如何面对过往历史,并追究责任以及补偿受害者的政治工程。比如,台湾戒严之后的转型正义,还有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瓦解后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杨若晖表示,视频里面有其对民主中国的一些想法。「在我的畅想里面,中国在共产党下台之后,第一要务是要确保人权,确保民主,确保法治,最重要的是确保不会再出现另外一个专制政权卷土重来。对公民的教育,对过去共产党党员的处理实也要非常的慎重,不能跟当年的共产党一样乱打乱杀,要通过法治人权、通过程序来处理。 “中国民主化的过程中,那些共产党的官员、警察、军人,包括共产党的高官,如果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做出了贡献,涉及到转型正义,不是纯粹的一个法律手段,相对来说补偿空间就会大一点。”他说。 杨若晖之前是温和的偏改良派,2018年习近平修宪让他认识到共产党是完全不讲逻辑的,尤其是到了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中已明显凸显出来共产党对于制度、条约是多么的摒弃。他说,“它自己签的条约变成历史文件,宪法说改就改,主席随便全票通过,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延续性当成儿戏一样。” 他表示,以前在中国不了解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中国社会情况,以及中国经济、民生方面的各项数据,只能接受到共产党信息。出国之后接触到更加多元、真实的信息之后,发现共产党的倒台才是对广大中国人民最重大的一个福祉,共产党才是当前全世界侵害中国人民利益与人权的最恶毒的一个组织。 今年7月,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布《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中国:为后中共时代中国做准备》的报告,由军事情报、经济、人权、转型正义和宪政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探讨中共政权垮台应采取的初步措施,以及稳定期后中国可能走向的长期轨迹。 报告从多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共很快垮台的可能性,呼吁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各界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所有证据都指向,即便中共过去曾侥幸度过若干危机,但这次政权突然垮台并非完全不可想像。 杨若晖认为,如果共产党依旧延续著残暴的统治,那就是一场噩梦。 他做这个视频本身就是希望能够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希望越多的人看到越好,也是让大家思考比如转型正义、中国政治制度、民主化过程这些问题。 “特别感谢广大网友对于这个视频的喜爱。未来可能会做一些更加成熟、完善的视频。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有一天把这些视频里面的AI作品变成我们纪录片里的现实。”他说。 (文章来源:大纪元)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21/92760.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10月21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