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艾滋:一颗深埋在中国未来的炸弹
2025年1月1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老年人、爱滋病、性传播,都曾是中国社会的老问题,但组合到一起却成为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新问题。据中国媒体报导,60岁以上老年人在中国新增HIV感染者的艾滋患病人比例逐年上升,预计到2035年会超过30%。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有哪些?
据中国南方媒体《羊城晚报》,一位79岁大爷多次因慢阻肺急性发作入院,最终发现竟是爱滋病。被问起什么时候感染的?大爷一脸茫然:丧偶十多年,有生理需求的时候就出去找了。「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了。对方也五六十岁了,没有用过避孕套。」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这则新闻上了新浪热搜。《羊城晚报》表示:近年来,中国老年人感染爱滋病的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有研究预测,预计到2035年,老年爱滋病患者接近总爱滋病患者的33%。
「其实大约从2015年开始,老年人在中国新报告HIV或者爱滋病人中的占比就逐渐上升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前医疗救助部部长任瑞红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只不过大家一直没有特别重视。」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对本台表示:「大约2010年以前,中国的爱滋病传播主要以卖血为主,比较容易引起媒体关注,但现在中国爱滋病传播已经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老年爱滋病人增多是最重要的挑战。」
「老年爱滋病人的特点是,他们一般都到很重的时候才发现,」中国爱滋病权益活动人士万延海对本台表示,「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社会医疗保障环节中的一个缺憾,说明爱滋病的预防不能只是针对特定的高危群体,而是应该针对整个社会人口,包括老年人。」
大幅上升的数据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老年艾滋在中国并不一个新鲜现象,已持续数年,但可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微生物学》2020年发表的《中国老年人爱滋病毒感染风险高: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所披露的数据,在重庆,从2011年至2019年间,50岁及以上人群报告的爱滋病毒感染者比例从27%急剧上升至58.4%。在广西,2014年新报告的HIV病例中有46%为50岁以上的男性。
新增报告人数大幅上升的同时,性别差异也很明显:2012年至2018年间,老年男性病例总数增加了三倍,女性病例增加了两倍。2010年至2016年中国新诊断的女性HIV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从2010年的17.8%上升至2016年的38.1%。
老年HIV感染者也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别。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从2015年到2022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华南地区。
但这并不意味著这一趋势在发达城市不存在。据深圳市疾控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2023年1-10月,深圳全市报告50岁及以上中老年病例198例(75.8%为男性),占同期新报病总数的15.1%,而在2008年以前,这个数字一直低于8.0%。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也在2024年12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广州2024年新报告的病例当中,60岁以上的占比在20%左右。」
据央广网报导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报告现存活爱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已经高达132万多,超过了美国的感染人数(约120万),在中国总人口占比中已经接近1‰。但据上述《微生物学》一篇论文分析测算,中国老年人群的HIV总感染率为2.1%,远高于普通人群,也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同龄人群的感染数据。
「这还只是官方公布的数据,真实数据恐怕更高。」黄严忠分析,「他们很多是感染后由于免疫力下降,发生了其他感染,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的。但还有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症状,而且老年人也不会主动去测HIV。」在黄严忠看到的数据中,有研究报告的地区新报告老年爱滋病人的感染数据已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
除了人数及占比上升,万延海认为中国老年艾滋现象的现状还有一个更重要特征:「比如这位大爷,很多老年人不是常规体检中发现的,也不是在公共衞生筛查中发现的,很多都是病重了,发展成爱滋病了去医院,才发现的。这说明真实的、潜在的数据可能会更高。」
并不「清心寡欲」的老年人
在新增感染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感染原因是商业性行为或非婚性行为。如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报导中,老年HIV感染者中,因异性性传播感染的占比高达90.9%。
任瑞红对此分析:「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从2015年前后,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另一个原因是离婚率开始增加,老光棍越来越多,导致老年男性高危的性行为增加。」
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9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2%。
而在中国主流媒体和年轻人的印象中,老年人与性需求毫无关联。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19年曾在深圳街头进行过一次针对15-60岁范围人群的随机问卷调查,在对老年人的印象调查问题上,357份有效问卷中,「清心寡欲」的选择量达143人次,占比40%,仅次于「健康」一词。在不少人的理解中,已然脱离生殖年龄区间的老年人,早已与「性」无缘。
中国头部自媒体《一条》曾经做过一份在线调查:「你认为你的父母还有性生活吗?」近1000份答卷里,有85%的年轻人认为父母已经没有性生活。
真相相去甚远。
根据中国社会学家教授潘绥铭教授在《给「全性」留下历史证据》中的数据:在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性生活,还有14%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每星期1次以上。也就是说,在50~61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仍有一半以上的人保持著每个月一次及以上的性生活频率。
在潘绥铭的调查中,这个趋势在持续上升: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50~61岁人群性生活明显增多了。其中「乏性」人数(每个月不到一次)从66%下降到47%;「有性」的人(每个月1~3次)则从25%上升到了39%;「富性」的人(每周一次或者更多)虽然本身并不多,但也增加了大约5个百分点。
根据2015年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对3000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60~80岁老年人对于性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有17%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完全不需要性生活。
同时,单身老年的占比也很高。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单身老人(单独居住的老人)为3729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1.38%,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了约6.5%。
这并不是独居老人的总数。据人民日报旗下杂志《民生周刊》记者梳理,除掉因丧偶、离异、终身未婚导致的无配偶型独居老人,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独居老年人属于:虽有配偶,却被子女以带孩子原因被迫分开。
同时,由于性别差异,男性在60岁之后仍普遍有性需求,而女性的性需求则随年龄增加而较快降低,因此即便是有家庭的老人,仍存在夫妻双方的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不过,老年人「艾滋率」上升只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侧面,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