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IBM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裁員逾千人 分析: 美中脫鉤最新徵兆(圖)
 
2024年8月30日發表
 
示意圖,圖為2022年2月28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GSMA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第一天,SK電信展台的IBM展台外亮起了徽標。(David Ramos/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美國電腦巨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星期一(8月26日)證實,其將完全關閉在中國的研發業務,恐因此導致上千員工遭裁員,此重磅消息連日來引發中國官媒和網民熱議。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美國近年加強對華科技管制,及中國推動所謂的「消A(美國)行動」,以減輕對美依賴的前提下,IBM等美企加速撤離中國是美中兩強經濟脫鉤的最新征兆。 據美國之音引述路透社的消息報道,IBM經多家中媒透露將大舉裁員的消息後,星期一證實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但強調「這些變化不會影響IBM支持大中華地區客戶的能力。」 環時:IBM撤離是「偽命題」網民嘆:景氣一年比一年差 對此,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星期三(8月28日)引述經濟學者盤和林的說法稱:「IBM全面撤離中國」是危言聳聽的「偽命題」。 報道稱,此次遭波及的是IBM中國開發中心(CDL)和中國系統中心(CSL)兩大部門,主要職責是研發和測試,從人員結構來看,只佔全中國1.2萬IBM員工總數的一小部分,僅能算是一次「常規調整」。 相較於IBM裁員的壞消息,中國商務部星期二(8月27日)發布的統計則呈現一片榮景,因為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有31,654家,同比增長11.4%,只不過,此一利好數據隨即慘遭部分微博網民嘲諷。 網名「我要投稿」的微博博主就發文質疑:「那些外資公司不招人的嗎?怎麼都沒有看到有崗位?」 另一位署名「文明必將到來」的微博網民更留言斥,中國商務部的數據是「假新聞」。 「IBM裁員」話題也引法微博網民的沉重討論,其中博主「明鯉司」直言:這幾年感受是「年年感覺差,結果是一年更比一年差。身邊都是裁員失業的,或者拿著和以前收入30%的去上班的。」 其留言,有其他網民附和說: 「不知道最差的底兒在哪?年年都能刷新你對差的認知。」 學者:美中脫鉤加大外企在華營商難度 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一致認為,IBM這波裁員凸顯近年來「美中脫鉤」引發的在華營商沖擊越來越強烈。 在台北的科技力智庫執行長烏凌翔以電郵告訴美國之音,據他掌握的消息,IBM早在2021年雖曾裁撤過中國研究院(CRL),但當年是因為單位主管不當使用研究經費而導致管理疏失所致;反觀此次無預警裁員,不僅人數龐大,且涉及制造產品的開發單位,無論原因或影響程度都令人咋舌。 烏凌翔說,IBM等美商科技大廠紛紛減少中國業務,其實始於本世紀初的長期趨勢。 他說,從中國視角來看,隨著本土科技產業的成長,逐步減少對西方的依賴本屬合理,例如,中國政府和國企刻意減低對IBM等硬件供貨商的采購。反觀美企,在中國運營成本升高、業績卻下滑的前提下,將效率偏低的部門移往印度等低成本國家,也是合理選項。 拉高格局來看,烏凌翔認為,美中競合關系從本世紀初的「交往戰略」已於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轉變為「戰略競爭對手」,他說,在美中兩大強國的競爭態勢下,「美、中個別企業的發展策略必然受美中對抗的影響,也必須考慮大環境的變化。」 中國「消A行動」沖擊IBM在華營收 IBM早於1984年進軍中國市場,1995年成立研發部門,長期為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提供計算器系統整合等服務。 據港媒《鳳凰財經》報道,目前IBM在華辦事機構已擴及北京、上海和廣州等33座城市,業務更滲透到全中國300多個城市。 報道稱,IBM近年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壓力較大,2023年的集團營收619億美元,同比增長2%,但同期,在華營收卻驟降19.6%。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IBM、微軟等外企近年在華經營愈發困難,首先因中國政府於2022年提出所謂「消A(美國)行動」,要大量以國產軟硬件取代美國企業的產品,此趨勢導致美企等外企在中國遭遇不公平的競爭。 盡管中國政府不承認有「消A行動」,但史鶴凌說,今年4月,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的一項調查就顯示,「不公平競爭」是在華美商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 此外,史鶴凌認為,中國《國家安全法》對外企恐祭出嚴厲的司法手段,使外企擔憂在華員工的人身安全及監管日漸收緊的營商環境,都是外企萌生去意的背後主因,這樣的沖擊不僅限於IBM一家公司。 史鶴凌說:「IBM在中國已經深耕多年,連這麼深根基的企業都離開的話,更不要說其他企業,所以,我估計接下來會有一大波的國外企業,如果他們覺得在中國受到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就會選擇離開中國。」 美國對中科技管制 限制在華外企研發能量 在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則認為,IBM裁撤中國研發單位釋出的重大信號是,地緣政治的影響迄今未歇,反成為在華外企的營商決策中比重越來越高的考量因素。 戴志言說,在美中科技戰的大背景下,隨著美國政府對芯片、人工智能(AI)等高階關鍵技術的轉移,設下越來越嚴格的限制,企業的研發投資也勢必受到沖擊。 戴志言分析,IBM和微軟等大廠皆為了經營中國市場而投入過大量的研發能力,落地成立多個高階研發中心,不過,隨著地緣態勢的變化,這些研發能量將撤回美國、還是轉往周邊其他亞洲國家,值得進一步觀察。 學者:「消A」後,中國與國際科技的落差恐惡化 另外,他說,中國政府無論是主動「消A」或被動應對美中科技戰,想要真正擺脫對美國科技產品的依賴,另行建立一套計算器作業系統,不僅難度高,甚至可能因無法與國際接軌,又成為外商被迫放棄中國市場的另一個理由。 戴志言告訴美國之音:「作業系統要更改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因為大家習慣的這些(作業系統)大部分都來自於美國,你(中國)現在突然要做一套國產的作業系統,但是又沒有很強的市場機制在背後支持,其實很難運作。」 對此,史鶴凌也說,中國政府顧忌美中爆發新冷戰,甚至因台灣而開戰的可能性,基於國安考量,恐寧可犧牲外商較好的科技產品服務,也要改用國產品,但長此以往,只會拉大中國境內的計算器應用和國際先進技術間的差距,且越拉越遠。 在南台灣高雄的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助理教授劉奇峰也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管制和圍堵是促使IBM撤離研發單位的肇因。 劉奇峰說,美國嚴格限制美制高階芯片對中出口,並加強對中國籍工程師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審查,直接導致已將人工智能納為核心業務的IBM中國團隊難以運作。 人力充沛、文化契合,印度成美企首選去處 在此前提上,針對中媒報道,IBM和微軟都打算將相關業務轉往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的消息,曾在印度任教8年、對當地科技產業有深入研究的劉奇峰認為,這是合理的選擇。 他表示,印度理工學院近年大量培養芯片設計等軟件研發人才,輔以地理和文化優勢,都讓印度有機可趁,於美中的大國競局中,取代中國的全球制造中心地位。 劉奇峰告訴美國之音:「(印度)班加羅爾跟(美國)硅谷的聯動向來都很密切,有很多國際航班,時差12個半小時,剛好可以銜接,而且現在美國很多科技大廠的高管都是印度人,所以,也沒有溝通的問題。」 隨著外企撤出中國、轉進印度的趨勢愈加明顯,劉奇峰認為,未來的全球市場格局應是美、印持續強化經貿合作,中國則繼續開發自己的生態系。
 
分享:
 
人氣:7,29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遼寧建昌洪災慘重 二百餘村受災 災民:我們被拋棄了| #人民報
遼寧建昌洪災慘重 二百餘村受災 災民:我們被拋棄了| #人民報
中共高調吹捧鄧小平,是中共盡失民心?整個官場躺平應對,謠言滿天飛,
中共高調吹捧鄧小平,是中共盡失民心?整個官場躺平應對,謠言滿天飛,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