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不裝了!「為大局服務」取代「為人民服務」(圖)
 
【人民報消息】從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時代開始,一直喊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包括北京中南海正門也挂有此口號。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近期發文談檢察工作時,只談「為大局服務」。同時,各地公共部門也把標語「為人民服務」改為「為大局服務」。此舉引起網民關注和討論。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求是》雜誌撰文,談檢察事業的發展,標題把「為大局服務」放在「為人民司法」和「為法治擔當」之前,更提到檢察機關必須主動融入和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要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維護穩定,有關內容引髮網民的關注和討論。微博出現多則配以政府部門挂有「為大局服務」標語的相片帖文,有網民表示,不明白法院門口挂此標語的用意和其所指的「大局」是誰?也有網民質疑法院為何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大局服務」。網媒《今日頭條》也刊登各政府機關把「為人民服務」變成「為大局服務」現象的評論文章,表示兩者均有服務的含義,是相輔相成,只是側重點不同。
《今日頭條》網站截圖(RFA)
評論:中共眼中「人民」非個人權益大局觀按政局需要作不同解讀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表示,有留意到標語用字改變的現象。他表示,從中共的政治用語角度來看,把「為人民」變成「為大局」並沒有分別,因為「人民」的含意是指黨的整體和根本利益,不論是「人民」和「大局」也與普通人的權益沒有關係。 陳道銀說:「這個人民不是公民個體,他指的就是大局、整體,這個整體的概念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解讀的。當下現實判斷肯定是安全大於發展。這個大局是凸顯司法和政法工作,在維護國家安全、保證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或者安全的作為首位,中國共產黨所說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的目標就是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它是一個根本的利益。」 評論:「為人民服務」只是謊言 改成「大局」顯示專政已完全掌權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表示,中國共產黨靠人民起家,在政治口號使用「人民」的字眼是為了騙取民眾支持。他表示,「為人民服務」只是政治包裝的手法,以公檢法和軍隊為例子,從來只是為政權服務,不是為個人服務。現在把「人民」改成「大局」,顯示最高領導層覺得不必再借用「人民」鞏固自己的權力。 馮崇義說:「所謂為人民服務本身就是以一句謊言和騙局。這個大局是一個非常實用主義的概念,為了大局就可以在所不惜。在毛時代就是維護毛澤東的絕對權力,鄧小平鎮壓六四之後大局就是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共產黨江山不能丟,用坦克上北京天安門廣場殺學生,跟維持黨的統治大局相比,都是小菜一碟。現在的大局就是一人獨裁,就領袖獨裁,要維護習近平的最高權威,該滅就給滅,該剝奪的就剝奪,這就是共產黨所說的大局。」 評論:以「大局」凌駕法治是倒行逆施的做法 流亡的人權律師吳紹平也表示,法院等部門近年已逐步換走「為人民服務」的招牌,再配合應勇的文章,顯示「大局」有凌駕法治的權力。 吳紹平說:「人民都被踢出局你更可以看到,中共在習近平治下法治的喪失。當然他們是打著法治的名義出臺很多的惡法,比如說愛國主義教育法、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法,它都是藉著法律的名義為中共所謂的大局而服務。用這一套思想來指導法治建設的過程當中,倒行逆施是越來越嚴重,老百姓越來越失去權力,就是犧牲人命的大局來保證他們的安全。」 吳紹平表示,因為中國的司法不是為人民,才會容許官商勾結等傷害民眾利益的問題存在,又說,在以「大局」為先的環境下,普通民眾要檢舉涉及公檢法和既得利益者違法行為,只會越來越困難。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7/8263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