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今晚撥快時鐘1小時 夏令時的前世今生(圖)
2024年3月10日,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進入夏令時。(Shutterstock)
【人民報消息】時間飛逝,轉眼又到了美國標準時間向夏令時交出接力棒的時候了。 據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3月的第二個週日(3月10日),就是今天,凌晨2點,美國、加拿大大部分地區的人要將時鐘撥快一小時,進入持續八個月的夏令時。然後,在11月的第一個週日凌晨2點,再將時鐘撥慢一小時,回到標準時間。 美國現行的3月至11月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又稱日光節約時間)制度始於2007年,但實際上這個概念要古老得多。據美國交通部交通統計局稱,夏令時的採用起源於火車時刻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在歐洲和美國實施,爲的是節省能源。 夏令時在英國、歐盟與其它地區的叫法是Summer Time,每年3月最後一個週日開始,直到10月的最後一個週日結束。 雖然關於夏令時是否可取的相關爭論一直不斷,但大約70個國家(約占全球國家的40%)目前正在使用美國人所說的夏令時,包括與美國同步切換時間的鄰國加拿大。 不過,在美國,法律不要求各州都要採用夏令時。 夏令時源起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採用夏令時,同樣是爲了節能並保持規範。1945年戰爭結束時,蓋洛普詢問受訪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只有17%的人希望全年保持夏令時,當時叫「戰爭時間」。 1973—1974年冬季,美國再次嘗試實行永久性夏令時。當時正值能源危機,這個想法還是為了節能。1974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總統簽署相關法律時,這一舉措很受歡迎。但到了月底,佛羅里達州州長呼籲廢除該法律,原因是有八名學童摸黑上學被汽車撞了。全國各地的學校也都應聲推遲了開學時間,直到太陽升起。 到了夏天,民眾對夏令時的支持率直線下降。10月初,國會投票決定改回標準時間。 每年兩次的時間更替都會引起很多抱怨,甚至造成混亂,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全年使用標準時間或全年使用夏令時。 於是,美國國會在1966年通過了《統一時間法案》(Uniform Time Act),規定各州可以實行夏令時,也可以不實行,但必須在全州範圍內統一做法。該法案還規定了全國夏令時的開始和結束日期。 1967年,亞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率先獲得夏令時實施豁免,不過密歇根州於1972年又開始實行夏令時。目前,夏威夷、亞利桑那州大部分地區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部分地區都不使用夏令時。 2022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立法,將夏令時永久化。該法案獲得一致同意通過,但眾議院議員未能在2022年對該法案進行投票。 2023年3月2日,由十幾名參議員組成的兩黨團體再次提出立法,終止時鐘調換,支持永久性夏令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弗恩‧布坎南(Vern Buchanan)提出了這項《陽光保護法》(Sunshine Protection Act)的配套立法。但該法案至今無果。 爲何實施夏令時 關於夏令時的利弊一直存在更多爭議。過去25年的研究表明,一小時的時間變化會擾亂人體與地球自轉相適應的節律,從而加劇了夏令時是否可取的相關爭論。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少睡一小時,車禍就會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每天可以多享受一小時的日照,搶劫就會減少。我們也知道,夏令時開始時人們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更高。但有人反駁說,白天多出一個小時,似乎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快樂。 當然,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它爲人們在陽光下的戶外活動買單。儘管節省能源經常被作為實行夏令時的理由,但所節省的能源並不多,甚至根本沒有。 相反,夏令時的遊說活動主要來自不同的經濟部門。在20世紀中葉,休閒運動產業(例如高爾夫練習場)的遊說團體希望有更多的顧客在辦公室工作一天後出來運動。當一天結束時還陽光明媚時,要說服客戶就更容易了。 但電影業不喜歡夏令時,可能沒有多少人願意在大白天去看電影。農民也不喜歡夏令時,因為他們很難一早把食物運到市場。 總而言之,對夏令時的評估還沒有一個最終定論。而且美國的夏令時似乎不會很快消失。所以,每個人自行調整身心狀態,對夏令時持順其自然的狀態也許是明智之舉。△ (本文參考了CNN報導)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趙安吉沉塘亡 中共造假消息掩蓋啥?(視頻) 2024/2/25 (70,097次)
車禍死後陰魂不離現場 靈異畫面曝光(圖) 2024/1/28 (72,635次)
神奇經歷!一位教授靈魂出竅的經歷(視頻) 2024/1/18 (63,234次)
天生無雙臂 英男用腳開車20年無車禍 2024/1/13 (54,399次)
令計劃之禍(2)令計劃遊刃於江胡之間(視頻) 2023/11/7 (82,484次)
美加夏令時週日結束 多一小時睡眠 2023/11/5 (40,315次)
令計劃之禍(1) 圍繞車禍的爭奪戰(視頻) 2023/10/18 (71,506次)
「我爸是李剛」成流行梗 「官二代」囂張是常態(視頻) 2023/10/10 (58,155次)
38歲中共AI天才,車禍謎案(視頻) 2023/7/24 (90,046次)
 
中國繁榮落幕!北京200人搶一個職位!打工人找不到工作  3天餓九頓
中國繁榮落幕!北京200人搶一個職位!打工人找不到工作 3天餓九頓
南京樓市卷瘋了!開發商「倒貼10萬」賣房!北京上海房價加速下跌!
南京樓市卷瘋了!開發商「倒貼10萬」賣房!北京上海房價加速下跌!
3元早餐店急劇增長 北京回到N年前 中國通縮嚴峻!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3元早餐店急劇增長 北京回到N年前 中國通縮嚴峻!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北京經濟比想像的還糟糕!上海開年國際展會 沒有外國人  只有內卷!
北京經濟比想像的還糟糕!上海開年國際展會 沒有外國人 只有內卷!
2024年中國經濟更慘!北京民眾勒緊錢袋子!安徽民眾:生活壓力太大了
2024年中國經濟更慘!北京民眾勒緊錢袋子!安徽民眾:生活壓力太大了
人民被迫延遲退休:為何推遲享受養老福利?是因為養老基金被挪用
人民被迫延遲退休:為何推遲享受養老福利?是因為養老基金被挪用
 
高級情報頭子叛逃 鄧小平怒撤國安部長(視頻) 2024/3/12 (55,955次)
二月初二「龍抬頭」 聊一聊民間祈福的習俗(圖) 2024/3/12 (96,711次)
中共頂尖專家連續死亡的警示(圖) 2024/3/12 (59,423次)
中共銷毀疫情資料 親歷者揭露詳情(圖) 2024/3/11 (269,121次)
TikTok乾了件大蠢事 效用適得其反 2024/3/11 (55,498次)
鐵鍊女唐山女也能「夢想成真」? 2024/3/11 (55,040次)
王毅這齣戲演砸了 該如何向習交差?(圖) 2024/3/11 (81,750次)
華爾街日報披露趙安吉死亡細節 中共財新網暗中捅出真相? 2024/3/11 (58,825次)
孤身駕車衝撞中南海 司機獲贊「真正勇士」(圖/視頻) 2024/3/10 (255,952次)

中美科技對抗 步步升級 2024/3/10 (55,524次)
無法通告的真相--東航321墜機事件 2024/3/10 (120,796次)
太囂張!中共漁船橫行世界成公敵 多國海巡提高執法力(圖) 2024/3/10 (58,128次)
風景這邊比較好 臺股日股狂飆大贏(圖) 2024/3/10 (54,038次)
「不聽黨話」成為新潮流 「讓領導先走」有新意(圖) 2024/3/9 (90,833次)
中美45年合作協議美未續簽 誰損失最大 2024/3/9 (79,371次)
黑龍江省十五個落馬的地級市委書記都幹了這種事(圖) 2024/3/9 (113,442次)
中國富豪加快移民海外 別等聽見槍聲才「潤」(圖) 2024/3/8 (78,149次)
冤民起來反抗了!江蘇某政府被炸 作案者公告動機(多圖) 2024/3/8 (202,164次)
對中共不吉利!李強這話成了K博士新歌的和絃(圖) 2024/3/7 (66,570次)
11高官每年花掉10億元 李強提這事引爆網炸(多圖/視頻) 2024/3/7 (119,566次)
主席延任了 人民被迫延遲退休(視頻) 2024/3/6 (60,871次)
沒良心等於一無所有 中共隱瞞高層病情原由(視頻) 2024/3/6 (58,810次)
習怕承擔責任?中南海下令全面銷毀新冠疫情資料(圖) 2024/3/6 (276,699次)
美中對抗升級 親共僑領頻被查 2024/3/6 (60,878次)
兩會戲難演 李強受辱 習閉門稱王 2024/3/5 (210,150次)
習近平矮化李強 中共進入垃圾時間(圖) 2024/3/5 (247,518次)
對兩會不抱希望 青年人改變命運靠刮刮樂(視頻) 2024/3/4 (81,253次)
習近平四大老臣搞亂中國政局 2024/3/4 (247,575次)
新四人幫掌權 中國集體抑鬱(視頻) 2024/3/3 (59,641次)
胡錦濤被架離真相曝光 布林肯嚇壞中共(視頻) 2024/3/2 (93,911次)
他不是許家印 但他家房子大到令網友震驚(多圖/視頻) 2024/3/2 (231,740次)
加拿大歌手或是瑪麗蓮.夢露轉生(圖) 2024/3/1 (67,931次)
歐洲議會:臺灣、中國互不隸屬 中共氣跳腳(圖) 2024/3/1 (58,422次)
秦剛「辭職」中共此地無銀三百兩 2024/3/1 (66,414次)
全球自由度「臺灣94分」中國9分成為不適合居住國(多圖) 2024/3/1 (92,67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