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人類的出路(一)人類已經危險了
 
乾龍
 
2024年10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2017年10月4日,一顆巨大的火流星在雲南省迪慶州發生空爆,據當時媒體報導:當天20:00,夜空突然如雷聲巨響,一顆明亮的點劃成閃光,稍縱即逝後又再度出現,照亮夜空,一顆火球拖著尾巴,撞向遠處的山峰,黑夜中的山峰被映照得亮如白晝。專家說,其撞地能量相當於550噸TNT的炸藥。其實,在之前,世界許多科學家多次警告:有700顆左右的小行星對地球構成撞擊危險。而慶倖的是,人類多次躲過了與地球擦身而過的近地小天體撞擊災禍,最明顯例子就是迪慶事件和2013年的俄羅斯城市車裡雅賓斯克事件。2013年的俄羅斯上空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在半空中卻被不明力量擊碎,掉入車裡雅賓斯克的碎片震損了數英里範圍內的窗戶,並傷及了1,400多名俄羅斯村民,如果小行星沒有空中解體,倫敦可能被摧毀。 其實,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類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基本年年發生,只是很多以流星雨的光熱在高空解體融化。英仙座、獵戶座、獅子座……天上時時在演出著星球爆炸的大戲,只是人類還未弄明白,為什麼地球這麼幸運能一次次躲過災難,如果宇宙的物質是平衡的、有規律的,那對應人間,地球難道能安然無恙嗎?宇宙的環境之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否已影響到地球? 2017年11月下旬,來自於全球184個國家超15,000名科學家再次聯合發佈警告「人類危險」通知書。科學家們表示,至2017年的25年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62%,全球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世界人口增加了20億,而動物的種群則被滅絕了近30%。人均淡水使用數量減少了26%,海洋魚類減少,海洋死亡區數量增加了75%,18億畝家業用途林地流失,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栖類,鳥類和魚類的數量減少29%。而世界人口卻增加了35%。 其實,不只是這些量化的環境破壞資料,二十多年來,地陷、地震、江河斷流、沙塵暴、霧霾、水石油煤等各種資源的日漸枯竭、森林減少、草地沙化、海平面上漲……種種「天塌地陷」般的災難越演越烈,在人類的身邊已張開了血盆大口。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預言:人類所剩時間不多了,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 科學統計顯示,2050年,世界海洋中塑膠垃圾數量將超過魚類數量,人類的垃圾塑膠正在以每年800萬噸的速度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輛卡車垃圾倒入海洋,據估計,目前海洋中有超過15,000萬噸塑膠。這些塑膠在洋流力和陽光作用下分解成直徑為1毫米左右的小顆粒,並隨地球洋流運動到達全世界海洋。近期,研究人員在英國考察了4個海灘,塑膠污染了80%貽貝,含有小於5毫米的的微塑膠。人類將無法食用,然而,帶有塑膠的魚可能會出現在我們的盤子上。科學家稱,它們可以穿透器官甚至細胞,將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科學家安德里斯‧范費拉內克發現,目前南極80%鳥類胃中都有塑膠,而管鼻鸌平均每一隻鳥都有31塊塑膠碎屑,因為當食物和微塑膠混合在一起,這樣就會被管鼻鸌誤食。 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占全球河流總量14%的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全球2,500萬人死於飲用不潔水,約1.7億正在飲用被有機物汙染過的水,世界有3億城市居民面臨水污染。 目前乾旱面積占世界面積40%,由於人為因素加速土地荒漠化,每年荒漠面積增加約2,500平方公里,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從80年代開始,每年擴大2,100平方公里,今後10年還會以1.32%速度擴張。 環境污染下必然會有生存威脅的實質性表現。迄今十多年來,非典、禽流感、豬流感、埃博拉、登革熱、超級病菌、鼠疫、洪災、海嘯、乾旱、飆風……各種天災輪番上演,虎視眈眈,已埋下了全人類整體性滅絕的威脅根苗,甚至已實質發生。 其實,來自外界的毀滅性力量還有挽救的可能,更可怕的是來自人類自身的毀滅,正應了中國的俗語:天作孽還猶可救,自作孽不可救。近三十年來,人類的道德極速下滑,特別是中國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人經歷了極端的政治運動和貧窮後,一下到了極端的經濟和致富運動,自私、為了賺錢和個人利益不擇手段,什麼透支資源吃盡子孫糧,什麼毒奶粉毒大米毒油,什麼宰親殺熟,什麼見死不救落井下石,什麼恐暴事件……人人互相視為敵人,成了常態。 曾經參與黑社會和搞性亂的人會被人們戳後脊樑,現在要成為商業大佬就得黑白通來,只崇拜物欲勝者,砍啊殺啊惡性競爭,妓院「美容院」開到公安局門口,政匪一家親。同性戀、吸毒、虐童、亂倫成風,養小三二奶成了成功者的象徵。中共媒體自報的凡是貪官污吏被查被抓的,基本都有與他(她)人通姦、養私生子一語,沒被查出來不知還有多少。 中國大陸亂象確實如同一個修煉者在明慧網上描寫的:社會公開宣揚性解放,反傳統,追星,引導人把物欲橫流當成了生活意義。讓薄、透、露、體型褲、性感、誘人、網戀、一夜情等等成為社會潮流,KTV歌舞廳、按摩室、招妓酒店、男模歌廳、成人情趣用品充斥大街小巷。誰的婚外戀多被說成是有魅力,有本事,是成功者,把恪守傳統說成落後,失意者,他們受到嘲笑和冷落。社會有意誤導人把這當成社會繁榮、生活幸福的標誌。科技使網路縱橫,QQ、微信、短信、聊天室、手機等具體交流接觸工具普及到每一個人,使人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色情的圖片、視頻、新聞、裸聊,都能找到想淫言穢語或性亂的對象;讓色慾引領社會時尚,讓全社會色情化,隨便在城市的公園或大街上搭一個人就可以回家搞一夜情。而妓女的低齡化,從大學生到小學,甚至有小學生在網上裸播、招嫖……更促使社會道德崩潰。 反傳統、反規矩的變異思潮充斥生活領域。書店裡吹崇多角情愛、暴力的書到外都是,現代派黑乎乎不知所云的書被認為深刻、有文化,而「四書五經」類的書沒有人過問;美術作品都是些奇形怪狀變態的作品,沒有人能看懂,也不知美在哪裡;音樂或是狂暴或是情啊愛啊的流行歌曲佔據了櫃檯;電影電視多是些暴力鬥殺或情愛無聊低級趣味;垃圾新聞、無聊資訊充滿電腦;超市鬼譜、骷髏象、蛇怪、變異卡通人物……賣的快,人們喜醜棄美。年輕人頭髮兩邊染成紅綠中間高高一綹黃色,衣褲剪得破洞百出,鼻子嘴唇上打戴個耳環…… 人們甚至公開互相危脅和殘殺,把人不當人看,反人性、反道德,做壞事還洋洋自得。媒體經常報導車站或廣場、校門口等公共場所砍殺無辜路人;一車人看著流氓當眾強姦女子沒有人站出來;老年人摔倒在地沒人敢扶;看見有跳樓跳河自殺的大家看熱鬧起哄;性侵未成年人或虐童;綁架小學生作人質;暴恐組織經常人為爆炸工廠、企業或村鎮;青少年犯罪呈年輕化惡劣化集團化;黑社會擴大化;政府以合法名義強迫驅趕或拆離居民住宅;政匪聯手組織集資欺騙;社會以經濟名義破壞傳統;國家合法活摘國民器官;戰爭以核武危脅世界……而種種個人或黨政集體製造出天災人禍後,黨媒控制的宣傳機構為官帽總是把喪事報成喜事,對全國全世界撒謊,甚至為政權陰謀製造假新聞…… 而共黨在國際上輸出的所謂平均、進步等思潮,夾雜著科技、現代意識等,整個人類的信仰、文化都被影響、變異。 精神、思想、文化、人心……這些也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的敗坯和物質敗壞互為循環,而人類的滅亡就是物敗與精神敗壞的必然結果。 茫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粒塵埃。在物質「產生、發展、高潮、衰弱、滅亡」的規律中,「塵埃」及「塵埃上的物質」一旦精神敗壞,毀滅的概率大大增強。 2017年,全球不同國家的天文學家和氣象局、地震局測到不同國家有64起來自天空的不明巨響,美國、澳洲、英國等各地,在同一年不同時間出現,讓專家百思不解,至今還沒查明。 2017年11月,英國《衛報》報導,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of America)年會中,科羅拉多大學教授畢爾漢(Roger Bilham)與蒙大拿大學教授班迪克(Rebecca Bendick)發表研究論文說,科學界發現地球自轉減緩,儘管每天僅減少1毫秒,但表明接下來,地震全球出現破壞性強震的概率大增,這與地球核心運轉的輕微變化所致。如果地球哪天突然停止,地球上的一切瞬間全消失。 而這個地球或地球上的人類,說不定已經毀滅過多次。 2004年颶風艾文重創美國,阿拉巴馬州刮起強風巨浪,把墨西哥灣阿拉巴馬州外海250公里處,一座沉在海底深處的叢林往上帶,當地潛水店(潛水用具行)的老闆發現了它:湛藍大海下,魚群悠遊,但它們不是圍繞著珊瑚礁,而是繞著樹根棲息覓食。科學家估算,這座叢林應該6萬年前就存在,後來因為海平面突然上升,整座叢林淹沒大海。 老闆布羅頓說:「我們接到一通電話,說是有一個漁場,但卻從未被發現,沒有出現在任何紀錄上,希望委託我們來調查一下,我們開船出海後,到了水面下就看到,這像是史前時代的河床。」各地的學者和記者都來一探究竟,不管是研究海洋,還是陸地生物的科學家,都大開眼界:「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片水下叢林時,真的讓我非常驚豔,好像就是有人把一整座柏樹叢林,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全部移植到墨西哥灣海底。」 海洋生物學者說:「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座叢林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陸地,突然間就被淹沒了。」古生物學家貝克說:「阿拉巴馬州曾有一半以下的面積,是浸在古代海洋下,這可追溯至恐龍時代。」報導說,也就是說在5到6萬年前,地球溫度突然上升,也讓海平面跟著上升,吞沒了原本的陸地。對比現在全球暖化的情況,我們現在的陸地,很可能有一天也會突然被淹沒。 2010年前後,媒體報導了很多關於海底的建築,這些建築大都是一些有規則的幾何圖形,多為房子,還有多層的石頭平台、石頭城堡、牆壁樣的結構,以及環繞著六角形柱子的石環,都帶有人工雕琢的味道。石頭上面有或許用來插入支撐木結構的柱子而留下的孔。而考古專家和一些建築學家們,無法確定建於哪個歷史時期,似乎這些建築是亞洲建築,至少有上萬年歷史了。這些都似乎在暗示人們,這裡曾經是遠古代的城市,不知何年,何故沉入海底了。 其實,世界許多考古家在各大洋的海底發現海底建築自上世紀中葉就見報了。據報導,一九六八年以來,考古專家秘魯海岸邊的水下二百米深處,發現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築物。人們不斷在比米尼島一帶水下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有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秘魯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牆十分相像。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沒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是無法建造的。 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八張海底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爛的海草外,還有一座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臺階。它沉沒的時間也是在大約一萬多年以前。報導稱,這些沉沒在海底的文化痕跡,都屬於地球史前文明的東西。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建築技術,實在無法用我們今天的歷史學來解釋,因為它們太古老了。 科技界已有人承認,人類曾被毀滅過,而且不只一次,相隔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史前文化證明人類歷史是一茬茬的。 人類為什麼會滅亡?是不是物質與精神敗壞到失衡,使地球承受不了這種變異的破壞而以自然之力毀滅了生靈? 讓我們來看科學家發現的另一些證據,這些證據說明什麼呢? 2002年2月19日,在印度古茶拉底省外海康貝灣海床發現一座古城,長寬均達九公里,這是一個偶然的發現,當時國立海洋技術學院的海洋學家正在檢測該地區水污染的程度,卻收到奇怪的訊號,於是放下兩具敏感度極高的聲納裝備下海探測,赫然發現一處長寬均達九公里的海床上的古城遺址。 一具挖泥機自此一遺址挖起數噸淤泥,其中包含了諸如石制工具及飾品等許多人工制品,甚至還有人類的下顎骨和牙齒。 領導挖掘工作小組的凱希羅裡說:「我們當然非常興奮。」初步的檢驗顯示,古城年代可能遠溯至西元前七千五百年。 在此前後,美國動物學家范倫坦博士來到大西洋巴哈馬群島進行觀測研究。范倫坦是個深海潛水好手,在水下考察時,他意外的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建築。這些建築是一些古怪的幾何圖形——正多邊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還有連綿好幾海裡的筆直的線條。 1968年,范倫坦博士宣佈了新的驚人發現:在巴哈馬群島所屬的北彼密尼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長達450米的巨大丁字形結構石牆,這道巨大的石牆是由每塊超過一立方米的巨大石塊砌成的。石牆還有兩個分支,與主牆成直角。范倫坦博士興奮不已,他繼續探測,並很快發現了更加複雜的建築結構——平台、道路還有幾個碼頭和一道棧橋。整個建築遺址好像是一座年代久遠的被淹沒的港口。 「飛馬」魚雷的發明者,法國工程師兼潛水家海比考夫來到現場,他是水下攝影的高手,用當時最新的技術勘察了這一片海域,並拍下了幾張照片。這些照片發表後,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轟動。 1974年之後,巴哈馬群島一帶便擠滿了世界各地趕來的科學家、潛水家、新聞記者和探險者。對這些建築究竟是誰造的這一點上,有人認為,巴哈馬與瑪雅人的故鄉尤卡坦半島相距不遠,因此這可能是史前瑪雅人的古建築,由於地殼變動而沉入水下。有人則從巴哈馬海域陸地下沉的時間上推算,認為這些水下建築建成於西元前七、八千年間,因此應該出自南美古城蒂瓦納科的建造者之手,但蒂瓦納科的建造者是誰本身就是個謎。 除海底建築外,還有被稱之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的拉斯考克斯洞穴壁畫、肖維特洞穴壁畫、馬古拉洞穴壁畫等等,根據對岩石紋理等同位素分析,都是史前藝術,但其中畫上去的人物、動物等活靈活現,技藝非常高超,從畫中內容看,更不可思議的是,都有現代人的裝束及生產工具,這些,令科學界震驚。各種猜測或預言五花八門。 當然更多嚴肅的科學家們拒絕各種猜測或預言,他們認為這些水下建築年代「相隔年代相當久遠。」可見,史前毀滅過的人類不只一次。一茬人類毀滅了,留下來一點史前文化繼承了下一次的人類,然後再是精神和物質敗壞,再毀滅。在這個離這茬人類最近的史前文化來看,人類在古時期,卻有如此高深的修養和文化,可見,人類本不是猴子進化來的,因為,當時人類就有高度精神文明。那麼,這些人類到哪去了呢?為什麼當地沒有這些社會或人類的延續呢?這些證據能讓我們嚴肅地思考些什麼嗎? 還有,史界認定的亞特蘭蒂斯、樓蘭古國、大西洲等,他們真的存在過嗎?到哪裡去了呢?(未完待續)
 
分享:
 
人氣:10,53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大陸最賺錢地鐵神話破滅;臺灣嗆中共:搞文革才是民族敗類;
大陸最賺錢地鐵神話破滅;臺灣嗆中共:搞文革才是民族敗類;
海南暴雨 兩大水庫加大洩洪! 淹沒123個村莊! 民眾在屋頂求援!
海南暴雨 兩大水庫加大洩洪! 淹沒123個村莊! 民眾在屋頂求援!
咋辦?房子越來越多 人口越來越少;A股普跌 滬指失守3300點
咋辦?房子越來越多 人口越來越少;A股普跌 滬指失守3300點
上海已死 各行各業大蕭條!上海國際展會不見外國人 國內人也寥寥無幾!
上海已死 各行各業大蕭條!上海國際展會不見外國人 國內人也寥寥無幾!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