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會在某一點來到:聲援白紙運動 家人被抓也無悔(圖)
 
2023年11月27日發表
 
2022年12月,華盛頓的中國留學生在白紙運動期間舉辦守夜活動。(張津睿提供/美國之音)
【人民報消息】2022年底,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二年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張津睿,因為在校園聲援白紙運動,參與由中國留學生創立的「炬火-波多馬克」民主團體。他說中共從不承擔其政策結果的任何責任,更堅定了他反對這種體制的想法。即使他在中國的家人因此受到騷擾,父親被國保帶走。 今年六月,張津睿的姐姐先是接到不明人士的電話,指稱他是「炬火—波多馬克」的骨幹成員。兩天后,警察來到他家帶走父親,質問他的兒子是否一直是反共分子。 張津睿說:「我媽看到我爸爸被帶走了,嚇壞了,我姐姐當時在外地,她給我姐打電話說天哪,家裡出大事了,你快回來,父親被抓走了。」 這次經歷給張津睿的家人帶來極大驚嚇,他的父母被迫按照國安人員要求,勸說張津睿不再做類似事情,儘管他所做的只是在美國參與聲援活動。張津睿只能根據他們的需求在電話中表示同意。 除了他以外,其他幾位參加活動的學生也遇到類似情況。他們不解國安人員是如何得知他們的身份資訊,找上在一萬公里以外的家人。 他說:「真的是很可怕,也很詭異。因為『炬火-波多馬克』這個組織大部分被騷擾的人是沒有參與過的,甚至只是朋友的朋友有做這個組織,但是自己沒有參與,然後國保就說,你們都是骨幹成員,你們都有問題。」 校園活動遇上挑釁 「有一個蘇聯的笑話,一個人他在街上舉著一張白紙,然後員警過來說你這是在幹什麼?他說我沒有在幹什麼,這是白紙,我什麼都沒有說的。員警說,我們都知道你要說什麼,就把他抓走了。這是一個笑話,但是在中國,這就變成了一個真實,」張津睿說。 一年前,烏魯木齊大火事件讓張津睿感受到中國在清零政策下已經到達臨界點。看到在中國的學生都已經舉著白紙站出來表達意見,在美國的他受到鼓舞,認為自己既然身在言論自由受保護的美國,更應該挺身而出,呼籲變革。 他說:「他們在那種環境下都勇敢地站出來了,並且只用一張白紙指出這種專制的荒謬。那我們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地方,我們更是要站出來支持他們。而且這個政策其實很多在海外的中國人,間接上也是受害者,比如說往中國的旅行在好幾年內是不自由的。」 在自由安全的美國,他們舉的不是白紙,而是寫了訴求的標語牌。張津睿的牌上寫著「關閉新疆集中營」,還有人在習近平的照片上畫上希特勒的鬍子。 儘管抗議的方式有所不同,仍有一點是相似的:參與的學生大多變裝,穿著黑衣、戴上口罩,在夜晚戴著墨鏡。他們與中國的抗議者有相同的恐懼,害怕身份洩漏,試圖規避中共無孔不入的監控和報復。 他說:「因為我們都害怕共產黨,害怕有一天共產黨會找到我們,把我們抓走,然後在監獄裡也沒有正常的法律系統來讓你有足夠好的代表,陳述你在這方面的事實。中國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們害怕這樣的事情,也害怕被關進去。」 參與校園聲援活動時,張津睿遇上幾名小粉紅上前辱駡和挑釁。 「你是不是收了美國的錢?美國給了你多少錢?」一名中國學生怒氣衝衝的對正在發訴求傳單的他說。 張津睿反駁說,美國沒有給錢,「那麼多人都死了,你需要別人給你錢,才能說出來這個事情是不對的嗎?為什麼你在這裡還害怕說出這些事情?」 對方大罵他是「叛奸」和「敗類」,隨後撥打視頻電話到中國,將手機對著他的臉說:「快把這個人報告到中國的派出所去。」 在美國無懼中共嚇唬手段 儘管在電話中被迫答應父母不會再參加相關活動,張津睿表示,在美國的他不會被中共的嚇唬手段影響。他說,中共一貫的策略就是利用整個國家機關來試圖恐嚇海外中國人,而在了解中共本質之後,身在自由國度的他無所畏懼,將繼續投身民主活動。 他說:「共產黨能對我造成的傷害其實是很小的。首先,我在一個不同的國家。其次,這個國家對於這些言論的自由是有恰當的法律保護的,尤其是政治言論。這樣的話,我個人其實不是很害怕。」 白紙運動後,中國解除封控。張津睿表示,中國一下全部封鎖,一下全部放開,都是突然執行政策,根本不顧人民生命安危。看到中國的執政者不去承擔其政策結果的任何責任,更堅定了他反對這種體制的想法。 他計畫在華盛頓建立長期討論中國現況的社羣,反對中國專制並思考解決辦法,期望有一天能建立新的體制。 他說,白紙運動反映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其實很害怕任何形式的不穩定,而各種維穩措施和宗教打壓,都顯示中共政府對不同聲音提出挑戰的恐懼。 白紙運動的結果也讓張津睿對未來懷抱信心。雖然在改變發生前可能回不了家,家人也可能繼續受到國保騷擾,但他不後悔也不會動搖。 他說:「白紙運動或者說反清零,大家表現出來的一點是,在中國,反抗共產黨專制的這些力量是有很多的,我們只需要逐漸開始利用並且團結他們,那麼變革會在某一點來的。」△
 
 
分享:
 
人氣:35,26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