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新聞簡述(圖)
 
畢藤菲
 
德國承諾加強其在北約東翼的存在,9月4日,約有一百名德國士兵及一些軍用車輛抵達立陶宛。

【人民報消息】 北約加強東翼部署 百名德軍抵立陶宛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德國承諾加強其在北約東翼的存在,9月4日,約有一百名德國士兵及一些軍用車輛抵達立陶宛。 4日,德國第一裝甲師第41機械化步兵旅抵達立陶宛克萊佩達,到達港口後便開始卸下軍用車輛。德軍將組成一個新旅的指揮單位,該旅通常由大約4,000名士兵組成。該旅指揮官克里斯蒂安.諾拉特說:「我們向東翼這裏的盟友傳達的信息是,我們致力於確保安全。指揮部隊將永久留在波羅的海國家,而戰鬥部隊將加入他們的行列。」 近年來,北約加強了其東翼,特別是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2017年,四個多國戰鬥羣部署到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 繼俄羅斯於2月下旬開始入侵烏克蘭後,北約決定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建立四個新的戰鬥羣。 防颱海衝突 日本計劃加強邊遠島嶼防禦 根據日經新聞9月2日報導,日本國防部計劃加強駐紮在「南西羣島」的導彈和電子戰部隊,該島從九州島最南端延伸到臺灣附近。根據日本防衛省2022年版的年度防衛白皮書,日本誓言「讓對手意識到對日本造成傷害將是很困難的,也是要承擔後果的」,以此威懾敵方。 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僅110公里,處於兩岸緊張局勢的最前沿。日本今年將在這個島的三個地點派遣電子戰部隊,他們將負責干擾敵人的通信和雷達。 中共從8月初在臺灣周圍進行規模巨大的實彈演習時,中共軍方發射的導彈就落在距離與那國島海岸約80公里處。 根據計劃,到2023年3月本財政年度結束時,日本將在石垣島新設立自衛隊駐軍、部署反艦和地對空導彈。 美升級管制 禁三款高階AI芯片出口中共國 近年來,華府對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芯片實施了越來越多的出口限制,以避免中企竊取商業機密,或將其用於軍事目的。 綜合路透社和CNBC報導,8月31日,繪圖芯片大廠英偉達(Nvidia,港臺稱輝達)表示,美國官員已要求該公司停止向中共國(包括香港)、俄羅斯出口可運用於人工智能(AI)的頂級計算芯片。 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Nvidia表示,這項禁令影響了加快機器學習的A100和H100芯片。美國政府表示,該芯片或相關產品可能被中共軍方使用。 該文件還表示,這項新規定也將適用於所有性能大於或等於A100的Nvidia產品。 此外,超威半導體(AMD)也證實,該公司已收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類似通知,要求禁止向中(共)國出口執行AI運算的圖形處理器(GPU)系列產品。 韓擬與蒙古國合作 降低依賴中共國原料礦物 韓國核心產業的原料礦物因嚴重依賴中(共)國而面臨風險,爲此,韓國擬加強與礦產資源豐富的蒙古國合作。 在美中對峙和美俄矛盾下,位於中俄之間的蒙古國戰略價值日益上升。同時,蒙古國還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資源富國,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環境下,成爲一個倍受關注的地方。 韓國於1990年與蒙古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兩國政經、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2021年,兩國關係提升到了「戰略伙伴關係」。 韓國外長樸振8月28日~30日訪問蒙古國。在烏蘭巴托29日的召開的韓蒙外長會談上,兩國就供應鏈等經濟安全領域積極推進互惠合作達成共識,決定儘快推進成立「稀有金屬合作中心」。 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當日也接見了樸振,樸振向其轉達了尹錫銳總統的親筆信。 應對中共威脅 印度批准開發4.5代戰機 爲了因應來自中共及巴基斯坦的安全威脅,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已批准開發「光輝2型」(Tejas Mk-2)先進中型戰機的計劃。 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所領導的內閣安全委員會批准爲「光輝2型」開發計劃追加650億盧比(約合8.18億美元)的經費,用於發展原型機、飛行測試以及認證。此前,印度政府已批准爲「光輝2型」計劃提供250億盧比(約合3.14億美元)的開發經費。 「光輝2型」將取代印度空軍的美洲豹攻擊機、幻象2000戰機和米格29戰機,預定於2、3年內首飛,2030年開始量產;空軍預計採購120架,至少組成6箇中隊。 報導指出,在「光輝2型」之後,新德里當局還將推出一個更爲雄心勃勃的第五代隱形戰機項目,目標將在2035年開始量產。 旱情嚴重 全球穀物產量預期下降 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肆虐。從歐洲到北美、亞洲以及非洲,都遭遇了創紀錄的乾旱天氣;迭加兩大糧倉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的負面影響,今年全球農作物減產預期較強。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9月2日發佈的《穀物供求簡報》預估,今年全球穀物產量相比2021年將減少3,890萬噸(降低1.4%),爲27.74億噸,這一數字相比7月份的預報年產量減少了1,790萬噸。 今年,歐洲遭遇了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降雨嚴重缺乏導致歐洲的河流水量大幅減少,近三分之二的地區受到乾旱威脅。歐洲農作物中受乾旱影響最嚴重的是玉米、大豆和葵花籽,預計今年的產量相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將分別下降16%、15%和12%。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9/8/7485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2/9/8)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