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正直无私 秉公为民的杜衍(图)
 
宇祥
 
2022年12月31日发表
 
杜衍一生为人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常到民间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

【人民报消息】杜衍,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读书,注重品行修养,进士及第任平遥县县令。诏令推举质量优良的官吏,杜衍被提升为干州知州,又调任凤翔知府,后来在他调京时,当地百姓沿途相送,都说「何夺我贤太守也」! 干州曾有一宗重大杀人案件,当地官员判案犯死刑,但案犯不服,多次上告无门,正要执行死刑时,杜衍调到这里当官,并开始重新审理此案。杜衍多次深入民间调查,访问案件双方当事人,倾听他们讲清案件的原由,多次明察暗访当地群众,终于查出案件的来龙去脉,找来人证、物证,将真正杀人凶手捉拿归案,还案件真相,释放无辜,赢得百姓赞誉。 石州太守高继升被人诬告,说他串通蕃族图谋叛乱,被关押在狱中,长时间没有定案,一拖再拖,成了一大悬案。因为案情重大,百余人受株连而锒铛入狱,石州民众怨声载道。杜衍分辨案卷,经反复核实辨明这是一起冤案,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于是将受冤之人全部释放,并将诬告者关押治罪,石州百姓人人称快。有司上奏杜衍辨别冤狱依法当受赏赐,升职刑部。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从不严厉苛责属下,而下属、百姓敬畏他的清廉整肃。他回到京师,久闻其名声之人都不敢私自请托。 宋仁宗特地召他为御史中丞,他上奏说:「中书、枢密是古代所说的三事大臣,也就是所谓坐而论道之人。如果只逢双日进对前殿,又凭什么全知天下之事呢?应不断地召见他们,来敬献可否之议。」 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之况,杜衍提出「年有丰凶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改善民生状况。 宋仁宗有位姻亲想求一官,皇帝碍于情面批条恩准。杜衍见到御批,第二天一上朝,就拿着条子质问宋仁宗:「昨日何忽又降此批?」 宋仁宗心内有愧,只好说:「卿只勉行此一批,盖事有无可奈何者。」希望杜衍能破例一次,然而杜衍正色奏曰:「但道杜衍不肯!」宋仁宗只得将自己的御批收回作罢。 「但道杜衍不肯」令青史生辉,杜衍大义凛然,屡拒「恩降」,遂成为吏治史上的经典,被广为传颂和取鉴。 中书舍人曾巩在《上杜相公书》中,称赞杜衍为相「能以天下之材为天下用」。每当贤士们遭受排挤诽议时,杜衍「复毅然坚金石之断,扶持树植,欲使其有成」;若实在无法挽回,「则引身而退,与之俱否」。如范仲淹、欧阳修、孙甫都得到过杜衍的热情栽培、大力提携和竭诚维护。 范仲淹因直言指出宰相吕夷简弄权误国,吕夷简于是私下怂恿参知政事宋庠,在皇帝面前诬陷范仲淹:「范仲淹贻误军机,可斩!」杜衍挺身而出,义正词严为范仲淹辩解,范仲淹得免大难。 杜衍一生清廉,从不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以致退休后连几间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的回车院。杜衍在回车院一住就是十年,吃住简陋却从不抱怨。即便有客造访,也不过「粟饭一盂,杂以饼饵,它品不过两种」。 有人劝他着居士服,他却说:「老而退休,哪能以高士自居呀!」他每日读书吟诗,安贫乐道,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每闻朝中有不利于人民的事,就直谏皇帝,劝说皇帝要时刻想着人民,民是国之本。 杜衍一生为人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常到民间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在赠给友人的诗中写道:「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表达其理想与追求:坚持正道,追求高标特立的人格与境界,念为苍生,仁爱遍及众多的生命、天下苍生万物。 (参考资料:《宋史》)△

 
分享:
 
人气:55,54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