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史魚尸諫與朱雲折檻 直臣留名青史(圖)
 
周曉輝
 
宋人《折檻圖》局部。

【人民報消息】西漢的《素書》有言「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意思是君王聽到諂媚的話就開心、聽見勸諫就生氣和怨恨,後果很嚴重,是以臣子的諫言對於君王非常重要。 《論語》則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身爲臣子,爲國爲民,盡忠職守,勸諫君王,是爲臣的本分。古代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臣子直諫君王、君王虛心納諫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魏徵屢諫唐太宗並被太宗視爲「一面鏡子」的佳話,而史魚尸諫與朱雲折檻的故事,在歷史上也頗爲有名。 史魚尸諫 春秋時期,衛國有位賢人蘧伯玉,他是孔子的朋友,也是道家「無爲而治」的開創者。然而,衛靈公卻不肯重用這位爲人忠恕、德才兼備的賢人,反而對容顏俊美但德行不夠的彌子瑕青睞有加,委之以重任。 作爲衛國大臣的史魚十分憂慮,屢次向衛靈公諫言,請其重用蘧伯玉,但衛靈公根本不聽。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臨終前,他囑咐兒子道:「我活着時不能讓君王任用賢德的蘧伯玉並遠離彌子瑕,是我的過失。既然生前無法正君,那麼死了也不當成禮。我死後,把我的屍體放置在北堂(古代婦女盥洗之處),這樣足矣。」 史魚去世後,他的兒子遵照其遺言,將其棺木放置在北堂。衛靈公前去弔唁,問這是何故。史魚的兒子將父親之言轉告。 衛靈公很驚愕,臉色都變了,馬上說:「這是我的過失啊。」遂馬上召見蘧伯玉並重用他,同時罷免彌子瑕,並讓史魚的兒子將史魚的棺木轉放到正堂,依照禮儀安放。衛國自此得到更好的治理。 孔子聽說後,讚歎道:「古來有許多敢於直言相諫的人,但到死了諫議便也結束了,從未有像史魚這樣的。死了以後,還用自己的屍體來勸諫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誠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這難道稱不上是秉直之人嗎?」 朱雲折檻 漢元帝、成帝時期有一位大臣朱雲,他出生山東,身高八尺有餘,相貌堂堂,魁梧有力。年輕時性情就相當豪爽,喜歡結交豪俠,還想着要像俠客一樣劫富濟貧、施展抱負。四十歲時,他師從博士白子友,學習《易經》,後又跟從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並學有所成,擅長辯論。 朱雲的談吐和才華折服了漢元帝,他被授予「博士」之職,其後,又前往杜陵縣(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任縣令。他與朝中同樣保持高尚氣節的御史中丞陳鹹交好,不依附於專權的中書令石顯,還多次上疏指出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進退。 韋玄成心懷不滿,遂在元帝面前誣告朱雲和陳鹹,兩人被下獄,直到元帝駕崩後,兩人才被放出來。出獄後,聲名在外的朱雲又被薦舉爲方正,做槐裏縣縣令。 當時的漢成帝即位後,提拔自己的老師張禹做光祿大夫,拜爲關內侯。其後又將他升爲丞相,賜爵安昌侯,成帝對其甚爲尊重。不過,張禹表面看起來忠厚謹慎,但實則爲人圓滑,政績沒有多少,卻斂了不少財。 一直憂國憂民的朱雲遂上書求見成帝。當着成帝和諸位大臣的面,朱雲上陳道:「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給百姓帶來利益,皆是尸位素餐之人。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希望陛下賜臣尚方寶劍,斬佞臣一人以警戒他人。」 成帝問:「你要殺的人是誰?」 朱雲答道:「安昌侯張禹。」 成帝大怒:「區區下臣敢誹謗上臣,當庭侮辱朕的恩師,罪當處死,不可饒恕。」隨即命人將他拿下。 豁出去的朱雲雙手緊緊地抓住殿前的欄檻,堅決不鬆手。在掙扎中,居然將欄檻給拉斷了。即便如此,朱雲仍高喊道:「微臣能到地下與關龍逄、比干在九泉之下同遊,已經心滿意足,只是不知道朝廷的前途會怎樣。」(龍逄,夏朝末年賢臣,因夏桀暴虐,其多次直諫被殺;比干是商紂王時期的忠臣,因勸諫紂王,被剖心處死。) 在朱雲被拖下去後,左將軍辛慶忌站了出來,他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在殿前石階上叩頭諫道:「臣平素就聽說朱雲以狂直聞名於世。如果他說得對,就不可以處死,如果說得不對,也請陛下寬容。臣願以一死擔保。」說罷,不斷叩頭,竟把頭叩出血來。 早已爲朱雲之語震驚的成帝聽了辛慶忌的話,怒氣稍稍平息,於是赦免朱雲的死罪。 後來宮中要修理斷了的欄檻時,成帝阻止道:「不用換新的,照原樣放着就行,以此表彰剛烈正直之臣。」 自此,「朱雲折檻」成爲典故,後世常以「攀檻」、「折檻」、「檻折」等指直諫或形容進諫激烈,以「朱雲節」、「朱雲折檻」代頌臣子敢於直諫。 (參考數據:《新序》、《漢書.朱雲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7/17/71158.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爲法輪功創始人接生的是她(圖)
1. 爲法輪功創始人接生的是她(圖) (555,393次)

太行山的一個符號:申紀蘭與黨共進退(多圖)
2. 太行山的一個符號:申紀蘭與黨共進退(多圖) (504,611次)

咋回事?!雙肺75%化膿壞死 如今竟活的精精神神(多圖)
3. 咋回事?!雙肺75%化膿壞死 如今竟活的精精神神(多圖) (371,575次)

環球時報傻呆!7常委逃夭夭 彭斯演講脫口罩(多圖/英文演講全文)
4. 環球時報傻呆!7常委逃夭夭 彭斯演講脫口罩(多圖/英文演講全文) (353,859次)

習不惜命!香港國安法與白鳥撞崖(多圖)
5. 習不惜命!香港國安法與白鳥撞崖(多圖) (347,374次)

閆麗夢冒死出逃 加快川普倒共步伐(圖)
6. 閆麗夢冒死出逃 加快川普倒共步伐(圖) (344,538次)

香港國安法通過,大抓捕在即(圖/視頻)
7. 香港國安法通過,大抓捕在即(圖/視頻) (327,631次)

世界瘋了!黑人命貴 法國美白霜下跪(多圖)
8. 世界瘋了!黑人命貴 法國美白霜下跪(多圖) (311,750次)

恐怖!中共制定的香港國安法全文(圖)
9. 恐怖!中共制定的香港國安法全文(圖) (309,217次)

說幾句並不多餘的話(圖)
10. 說幾句並不多餘的話(圖) (303,490次)

新華網的大實話《山仍在那裏》(圖)
11. 新華網的大實話《山仍在那裏》(圖) (298,865次)

第二波瘟疫離我們還有多遠?(圖)
12. 第二波瘟疫離我們還有多遠?(圖) (283,485次)

畫在心裏的素描(圖)
13. 畫在心裏的素描(圖) (259,155次)

驚天霹靂 墨西哥這水下史前文明難解釋(圖)
14. 驚天霹靂 墨西哥這水下史前文明難解釋(圖) (257,418次)

特異功能大師梅辛:破迷的時間快到了(圖)
15. 特異功能大師梅辛:破迷的時間快到了(圖) (231,246次)

奇聞有答案 新生兒一舉動爲何媽媽死而復生(多圖)
16. 奇聞有答案 新生兒一舉動爲何媽媽死而復生(多圖) (227,673次)

當溺水小女孩看見自己身體時…(圖)
17. 當溺水小女孩看見自己身體時…(圖) (200,654次)

終認清中共 美國安顧問中國問題講話全文(圖)
18. 終認清中共 美國安顧問中國問題講話全文(圖) (112,855次)

四川劉賢斌出獄 朋友前去迎接被抓(圖)
19. 四川劉賢斌出獄 朋友前去迎接被抓(圖) (72,869次)

蘇州戈覺平案
20. 蘇州戈覺平案 "證人"揭法院造假(圖) (72,834次)

向媒體曝光冤情 河北村民遭威脅噤聲(圖)
21. 向媒體曝光冤情 河北村民遭威脅噤聲(圖) (72,757次)

重慶母女起訴市府公安 數十公民聲援(圖)
22. 重慶母女起訴市府公安 數十公民聲援(圖) (72,749次)

余文生被祕判4年 判決書至今未送達(圖)
23. 余文生被祕判4年 判決書至今未送達(圖) (72,585次)

河北保定村民抗強拆 設路障日夜備戰(圖)
24. 河北保定村民抗強拆 設路障日夜備戰(圖) (72,457次)

四川
25. 四川"百慕達"森林 讓科學家束手無策(圖) (72,365次)

俄女孩三次被宣佈死亡又奇蹟復活(圖)
26. 俄女孩三次被宣佈死亡又奇蹟復活(圖) (72,343次)

王宇律師揭穿當局捏造證據構陷訪民(圖)
27. 王宇律師揭穿當局捏造證據構陷訪民(圖) (72,339次)

先鋒網信爆雷一週年 投資人上海維權(圖)
28. 先鋒網信爆雷一週年 投資人上海維權(圖) (71,569次)

《非新聞》盧昱宇曝獄中遭遇 從未認罪(圖)
29. 《非新聞》盧昱宇曝獄中遭遇 從未認罪(圖) (71,526次)

謝陽案第三份會見筆錄 揭更多酷刑細節(圖)
30. 謝陽案第三份會見筆錄 揭更多酷刑細節(圖) (71,137次)

公民記者監獄回憶錄(一) 獄醫草菅人命(圖)
31. 公民記者監獄回憶錄(一) 獄醫草菅人命(圖) (70,197次)

瑜伽老師三次死而復生 命運從此改變(圖)
32. 瑜伽老師三次死而復生 命運從此改變(圖) (69,479次)

709大抓捕五週年 維權律師感謝各界支持(圖)
33. 709大抓捕五週年 維權律師感謝各界支持(圖) (69,263次)

北京多區強拆 未成年人被騙當黑保安(圖)
34. 北京多區強拆 未成年人被騙當黑保安(圖) (68,837次)

末日預兆!北京冰雹狀似中共病毒(圖)
35. 末日預兆!北京冰雹狀似中共病毒(圖) (68,729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