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古代的UFO:墜落的圓球 飛行的巨珠(圖)
 
宋寶藍
 
2019年9月6日發表
 
中國清代畫家吳有如作品《赤焰騰空》。

【人民報消息】從古至今,世人探索不明飛行物的熱度並未減弱,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關於UFO的科幻影視持續上演。 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UFO的叫法,不過有不少文獻記載了不明飛行物出現的景象,甚至還被時人畫了下來。 墜落的「圓球」 明朝人熊休甫的住宅前有二個池塘,萬曆四十六年(1619年)夏天,一天正午,天空忽然出現沉香色的飛行物,形狀圓滾,猶如一個大球,從樹梢上乘風躍起,不料墮落在池塘中。頓時,池水沸騰。不一會兒,那「圓球」再次躍起,結果又墮落在另一個池塘中。 熊休甫走上前去查看情況,但見池水沸騰,發出很大的噪聲。「圓球」墮落的地方,池水翻起白色的浪濤,同時也變成了黃色。過了很久,「圓球」再次躍起,飛速地從大門東角衝了出去,此後便消失了蹤影。 飛行的巨「珠」 沈括是北宋時期科學家,他在天文、地質、物理、醫學等方面皆有造詣,曾擔任「司天監」一職。他在《夢溪筆談》中記錄了揚州出現的「明珠」。 北宋嘉佑年間,揚州出現一個不明飛行物。當時還沒有UFO的說法,沈括記載此事時,稱其體型很大,並稱之爲「珠」。根據記載,這個大珠「天晦多見」,它不只是出現過一次,而是很多次了。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在天長縣陂澤中,後來大珠轉而飛入甓社湖中,繼而又轉飛至新開湖中。無論當地居民,還是路過的行人都看見過它。 沈括有一位友人將書齋建在湖泊上。一天夜裏,友人忽然看見這顆巨「珠」。剛開始,巨「珠」微微地打開珠房,一道光從吻沿處射出來,像是一條橫着的金線。一會兒,「珠」房忽然張開,有半張席子那麼大。但見殼中是一片銀色的白光,中間有一顆如拳大的珠子,絢麗璀璨,光彩奪目,耀眼的光芒猶如初升的太陽,令人目眩,不敢正視,方圓十多里的樹木都出現影子。天空佈滿紅色的光芒,猶如燃燒的野火。巨「珠」能在瞬間飛走,疾駛飛速,懸浮在湖面上,遠遠望去猶如日光。 巨「珠」放出的光芒,並不像明月傾灑的月光,而是光芒萬丈,猶如燦陽一般。高郵人崔伯易以前常見到巨「珠」,親眼目睹奇觀,爲此還特別寫了一篇《明珠賦》,但後來人們就鮮少見到巨「珠」的蹤影了。爲了見到它,人們便在樊良鎮的船上過夜,守株待兔般,等待它的出現。人們觀「珠」的亭子,從此有了一個別致的雅號「玩珠」。 在龐元英編撰的《文昌雜錄》也有類似記載。宋神宗元豐年間,在高郵新開湖邊,祕書少監孫莘老看見湖中出現大「珠」,明亮猶如明月。在大「珠」的照耀下,即使在迷霧中,人們也能看到對方的面貌。這一大「珠」,張開珠房,一殼浮在湖水上,一殼猶如帆狀。大「珠」疾駛如風,人們迅速划着小艇追逐它,始終趕不上。 飛行的巨「卵」 清朝末年,吳有如畫了一幅圖《赤焰騰空圖》,圖中描繪的景象是,一羣人站在橋上望着一個火球,彼此交頭接耳,指着它談論着。根據圖畫上的題記可知,那是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出現的景象,地點是在金陵(南京)城南。 當時,人們忽然看見一團火毯(火球),自西向東飛來,形狀猶如巨大的「卵」,雖爲紅色但並沒有光。那巨大的「卵」飄蕩在半空中,移動速度非常緩慢。儘管天色昏暗,浮雲蔽空,但人們依然能夠清楚地看見它。數百人站在朱雀橋上,翹首踮足望着天空的奇景。不久後,巨「卵」漸行漸遠,最後徹底消失了。 從古籍的記載、圖畫描繪的景象來看,古人對不明飛行物的迷戀和熱情,不亞於今人呢。△

 
分享:
 
人氣:78,10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