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蔣公過世後 其遺物中有驚人發現(多圖)
 
仰岳
 
2019年4月5日發表
 
臺灣中正紀念堂「蔣中正總統辦公室展廳」完成整修,有別於最初落成開放的辦公室場景,更進一步形塑歷史原貌與空間氛圍,增添臨場感。(中正紀念堂臉書)
蔣介石在辦公室留影。
國立中正紀念堂展示的1943年版《中國之命運》中英日文版。

【人民報消息】1975年4月5日午夜,一代偉人蔣中正介石先生與世長辭,原本的晴朗天空,此時卻突然烏雲密佈,接着是轟轟的雷響,一陣傾盆大雨排山倒海而來。 當時蔣公的副官翁元先生回憶道,老先生在彌留之際仍喃喃的說:「光復大陸、拯救中國」、「反攻大陸、解救同胞」。 當時任職北投憲兵隊的一位士兵回憶道:「那天晚上正好停電一片黑,而北投大飯店背後現出一片橘紅光,大到正好籠罩整個北投飯店,我想是否遠方有什麼汽油爆炸?」但此紅光正後方是士林官邸。 「此時(橘紅光)已有三分鐘以上,接下來半圓光在呼呼聲中開始縮小,過程有一分鐘才消失。在如此漆黑停電的大雨中,此光卻是明亮無比。我站的位置,風雨帶來的雨已淋到身上,這是一生中親見不可思議的光圈。第二天一早起床後,才知夜晚見此奇觀的時刻,就是老總統升霞之時,讓我身上驚出一身雞皮疙瘩。」 當時副總統嚴家淦先生前來瞻仰儀容後,準備爲蔣公移靈,外邊大雨正下個不停,但移靈之事不可延誤,車隊只得在大雨中慢慢前進,但是一到中山北路時,雨就奇蹟似的停了,隨行官員說道:這是老先生迴天去了! ● 整理遺物的意外發現 蔣公過世後,夫人宋美齡女士每天都得忙進忙出,到深夜才能休息,當時主持禮儀的牧師周聯華先生每日都要向夫人報告禮儀的細節,有次夫人睡不着覺,就與周牧師一同去看蔣公的臥室,周牧師發現蔣介石先生平日睡的床鋪僅是一個狹窄的硬板床,上面就是普通的枕頭及棉被,旁邊就一個木質小桌,放着一些日用品及一張普通的印刷耶穌像。周牧師驚訝極了,這就是一個國家元首的房間?此後,他益發敬佩蔣公簡樸的作風。 在喪禮結束之後,隨從及行政人員們清點蔣公的遺物及財產,發現僅有一些生活日用品及衣物,還有一個隨身攜帶的黃色皮包,裏面裝有一份陳舊的中國大陸地圖及共匪的軍事部屬圖,皮包內有一個小皮夾,內有一張國民黨黨證及身份證而已。 之後,經查蔣公一生幾乎沒有個人產業,來臺灣後,初期以臺糖公司的草山行館當官邸,僅客廳換過一次地板,其餘部份未曾整修。各地行館都是公家產業,而他所有的個人收藏品,在生前就已贈與給了博物館或黨史會,身後幾乎一文不名。 而夫人宋美齡在臺灣同樣也沒有任何房地產。惟一擁有的一棟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齡女士1927年在上海與蔣公結婚時的陪嫁,而大陸淪陷後,這房子遭中共接收。 ● 名廚師無用武之地 在蔣公個人的傳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擅長作魚翅、海鮮的名廚經官員引薦到臺北士林官邸擔任廚師,但三個月後他自動報告請辭。這時大家都感到奇怪?爲何有如此好的工作機會卻放棄?他回答說:委員長每天吃飯總是兩三樣寧波小菜,任何人都會做,我實在是無用武之地。 他另外談到:委員長在食的方面,早餐通常就吃稀飯,偶爾吃一小碗湯麵,加點鹹菜。中餐及晚餐只有兩三樣小菜,即使宴客也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湯。遇上招待外賓、記者、僑胞,通常就用簡單的茶點。 蔣公不抽菸、不喝酒、不飲茶,多是喝白開水,一根香蕉若上午吃一半,一定留下一半下午吃;一個梨子吃上好幾天,不準隨從丟掉。 一次蔣公與夫人到桃園角板山行館遊歷,用餐時還親自下廚做飯,還有一次陪着兩個孫子吃飯,飯後侍從送上兩片西瓜,剛好一人一片。但是蔣介石還用刀子將其中一片切成兩半,還一面告誡孫子吃東西要惜福,別任意浪費,只要夠吃就好了。這一切不難想見,他是一位生活非常簡樸的人,哪怕已身居最高的領導職務,可以吃任何最精緻的佳餚,但他從未改變他樸實的作風。 對於衣着方面,蔣公不太講究華麗,只是特別注意整潔。他在接見外賓或遇有重大活動時才穿軍服或禮服,平時在家總喜歡穿中山服或長袍大褂,而一件衣服他往往穿了6~7年以上,他平時辦公的便服、軍服、甚至是內衣、毛衣,也多是一補再補,除非是破舊到無法使用才會更新。 在住的方面,他要求自己的房間只要有床及一張書桌可以閱讀就好,若不是因爲身居要職有衛兵在外站崗,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國家最高元首的房間。 國民黨元老吳鐵城曾說:「蔣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無異。」 ● 平易近人的一面 蔣公的傳記中還記載了這一段趣聞: 民國三十四年時,某日蔣公自贛州到廣州的南雄,半路上司機累了,就在路邊的小茶館稍微休息,這時在隔壁桌有三位正準備要考大學的青年學生髮現他了。 其中一位學生對他的同伴說:「這位看起來應該是蔣委員長!」另兩位學生不相信,如果真的是委員長,怎麼可能在這破舊的小茶館休息呢? 後來這位學生經多方探聽後,確認就是蔣委員長,於是準備一本簽名簿,想請蔣公爲他題字留念。 其他兩位學生勸他:「算了吧!委員長怎麼可能爲你題字?」這位學生卻不放棄,想試試看。 於是他走到蔣公面前,先行一個禮,並且說:我們今天能見到蔣委員長實在是莫大的榮幸,希望委員長能在簽名冊上題字,留作紀念。 蔣公聽了:笑着點頭說:「好!我爲你題字,可是身上剛好沒帶筆,請你把鋼筆借我用一下。」之後蔣公爲他題了「萍水相逢」四個字,這位學生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除此之外,在蔣中正介石先生身邊的隨從人員在日後的回憶錄提及:蔣公對部屬幾乎不會疾言厲色,即使在公開場合對某些人斥責,都會列舉傳統文化典籍上的例子作爲比喻,心平氣和地教誨,婉言開導。平日更樂於與一般的平民、士兵接近,關心他們的生活,凡是見過他的人,莫不對他慈祥親切、平易近人的風範留下深刻的印像。 ● 病中的手稿 接着隨扈人員發現了蔣中正介石先生在病中親手寫的十餘篇手稿,茲列舉數篇: 今日戰爭,精神力量勝過物質力量,只要精神力量強大,任何武器不足畏。 經國(指長子蔣經國)告知美議員,我與匪絕無和談之可能,否則等於自殺話語,其意與我完全相同也。 共匪之慣技乃是欺詐虛僞,言而無信,是以虛聲恫嚇、威脅利誘、買空賣空、無所不用其極!! 昔在大陸以依賴外援而淪陷,今日在臺不須經援而圖強,於是經濟反得自立自足。今日基地已有自強自保之道,而樂觀奮鬥之心理亦由是建立。 這幾篇手稿在今日讀來格外的有時代意義,除此之外也發現了類似對聯的兩段話: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我人類全體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是創造其宇宙繼起的生命。 這兩段話,當時經教育家、書法家吳稚暉先生以古籒文重新撰寫,送予蔣公珍藏,他同時稱頌此爲世間最高之哲理。 這一段話最早來源於專著《中國之命運》,爲蔣公在對日抗戰時,總結中國的五千年曆史的演變及傳統儒家文化底蘊而成,書中最後指出,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前途息息相關。 書中說道:西方已變異的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將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凡我國民應發揚中華民族崇高的文化,繼續努力作長期艱苦的奮鬥…… 蔣中正介石先生生前就將這兩段話列於全臺灣各中小學禮堂兩側,讓全體師生熟記。今日讀來,可以體會到蔣公心中期望,後世在臺灣島這個復興基地的人們,人人都能在個人生活上先他後我,做一個真正的好人;同時在人生的歷練中能不斷提升自我,成就並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綜合兩文,原題爲:《蔣介石過世後 整理其遺物時有驚人發現》和《蔣介石的飲食習慣 讓新到職的廚師自動請辭》 參考書目: ◎《偉大的先總統蔣公中正》 杜英穆編着,臺灣名望出版社,1987年9月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王豐/着,翁元/口述,書華出版,1994年 ◎《名人傳記全集102-蔣公》梁實秋主編, 楊思真着,名人出版社 (轉自大紀元 略有修改)

 
分享:
 
人氣:738,89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