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圖)
 
劉曉
 
2019年10月11日發表
 



《永樂大典》(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的插圖採用白描手法,描繪人物等形態逼真,十分精緻。

【人民報消息】武功卓絕、對外宣揚「共享太平之世」的明成祖朱棣,在文化上亦提倡和獎掖,重視文人,同樣取得讓後世矚目的成就,其中「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就是在此時編纂而成的。

積書遺子孫

明成祖稱帝后,將儒學視爲「國家致治首事」,稱「孔子代天立教,故萬世帝王敬事之」。他認爲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由於天下的知識散落在各種書中,不容易檢閱,所以他希望將天下書籍全部收集,彙集成冊。

永樂元年(1403年),成祖命大學士、有着明朝第一才子之稱的解縉等人編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技藝之言,各輯爲一書,毋厭浩繁。」

不過,解縉一開始並未理解明成祖的真正用意,他一年後拿出的編撰書冊,成祖並不滿意,認爲「尚多未備」。

永樂三年,成祖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

永樂四年,成祖到御殿觀覽圖書,問解縉道:「文淵閣內經史子集全備否?」

解縉回答:「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

成祖又說,士從家稍有餘資便欲購書,況於朝廷?遂召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購訪天下遺書。又指示購奇書要不惜代價,「書值不可計價值,唯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

成祖還對解縉說:「置書不難,須常覽閱乃有益。凡人積金玉欲遺子孫,朕積書亦欲遺子孫。金玉之利有限,書籍之利豈有窮也?」

曠世奇書問世

永樂六年,動用文人儒臣三千餘人,輯古今圖書八千餘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即囊括前代關於政治、歷史、倫理、地理等方面所有重要著作的一套叢書問世,明成祖十分滿意,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藏於文淵閣中。據《進永樂大典表》記載,成書總字數約3.7億字,一度被《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譽爲「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採用的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單個字分列在韻目之下,每個單字下詳註音韻訓釋,備錄篆、隸、草字體,然後分類彙編同這個字有關的天文、地理、認識、名物資料,以及歷史上發生過的奇聞異事和有關的詩文詞曲。這部書所徵引的資料,採取原文抄錄的辦法,往往整段、整篇甚至整部書照抄下來。清代以來的學者從這部「大典」中分析出來的在當時已經失傳的圖書就達到590種(附錄4種),其中有338種被收入清代大型叢書《四庫全書》之中。

永樂大帝文治標誌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永樂時期文治的重要標誌,拉開總結、整理傳統文化典籍的序幕,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着極爲重要的貢獻。最難能可貴的是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很多都未刪未改,實爲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

除了編撰《永樂大典》,成祖時期還編撰《大誥三篇》、《大明律》、《禮儀定式》、《表箋式》、《新官到任須知》、《韻會定式》、《六部職掌》、《科舉程序》、《孟子節文》、《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孝順事實》、《爲善陰騭》、《勸善書》等書籍。

後來成祖遷都北京後,在紫禁城內東廡南,又建「文淵閣」,南京的書籍大量北運,在把《永樂大典》運至北京後,專貯於「文樓」。而自此之後的二百年中,各種書籍和文章大量刊行,明朝學術上出現新的繁榮期。

大典下落

《永樂大典》編成後只有一套正本,有大臣建議成祖將其刻板複印,但因爲工程浩大,成祖沒有付諸實施。

嘉靖時期,世宗極爲珍愛《永樂大典》,是其必備的參考經典,並時常在朝廷上引用。當時,南京國子祭酒陸可教上書建議刊刻大典,但同樣因爲工程量太大而作罷。

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帝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永樂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萬分,足見《永樂大典》在他心中的份量。

火災之後,嘉靖帝下令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朝末年,大典正本神祕消失,有人說是毀於戰火中。

清朝康熙年間,學者徐幹學和高士奇等在皇家藏書閣中發現嘉靖版的《永樂大典》副本,但是已經殘缺兩千多卷。雍正時期,副本被運到翰林院保存起來。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大多數副本也被毀掉。現僅存世3%,被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機構收藏,但其價值仍爲世人重視。△

 
分享:
 
人氣:26,56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