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五月初五 端午糉香飄(圖)
 
高天韻
 
2018年6月7日發表
 
端午節是綠色的。綠色的糉葉,綠色的江水……

【人民報消息】端午節是綠色的。綠色的糉葉,綠色的江水。那一片綠色,離我遠去了嗎? 唐人街的中餐館,幾乎家家都擺出了一盤盤新鮮的糉子,有肉餡的、鹹蛋的,也有紅棗、豆沙的。一般南方人偏愛鹹肉餡,而北方人多喜歡糯米配棗或豆沙。看着顧客們挑選糉子的熱情,不由得想起了兒時的我,對着香噴噴的純糯米糉,蘸着白糖,一口一口、美滋滋的享用。往昔裏,除了吃糉子、感念屈原之外,很少有過深入的文化探究。那時,我並不太在意節日背後的故事,只惦記着過節的熱鬧勁兒。 當我踏上異國的土地後,原以爲會專注於吸收新鮮事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故鄉的一切忽然變得那麼清晰生動,文字、語音、語調、文化、習俗、歷史、現實,在腦海中穿梭跳躍,似乎在向我召喚,引我向前。於是,我抽身局外,以一種新的眼光審視、回望來時路。撥開迷霧,中華文化的璀璨瑰麗,愈發清晰明亮。客居他鄉,方才努力認識自身的歸屬。 每一箇中華節日,都是一本厚厚的書。兩千多年的長度,賦予了端午節特別的厚重。 這個節日,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多國多地,串聯起歷史和文化的花環。端午節的起源背景是多元的;驅瘟避疫、祭龍、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因此相關習俗各異多彩;吃糉子、賽龍舟、懸香草、佩香囊、纏五彩絲線等。五月初五,承載着豐富的內涵;史實、詩歌、圖騰、醫藥、美食、競渡…… 汨羅江,文明的支流,見證了楚國詩人的上下求索、悲情憤懣,被視爲龍舟和糉子的發源之地。滔滔江水,捲走了屈原的愛國熱忱,帶去民衆對他的敬愛思念。「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 幾年前,我所在的學校舉辦國際文化節,意在促進跨文化交流。在這一天,中小學生們都穿上自選的某個民族服裝,品嚐各國菜餚,並參加不同的文化工作坊,學習體驗。當時恰逢端午節,我和同事們便決定以此爲主題,開設「龍舟」工作坊。大家分工合作,齊心協力。一位擅長手工的同事負責製作道具,廢舊的紙箱紙皮在他的巧手下竟然變成了一條近兩米長的立體龍舟,龍目赫赫生威,五彩鱗片閃閃發光。他又用廢紙捲成了幾柄船槳,置於舟內。另有人編輯中英語課件,以動畫和錄像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還有「美食家」採購了幾十枚迷你糉子,用線將它們串起,從教室的棚頂垂掛下來,一串串搖盪着,煞是誘人。我打印了大幅中文題字:龍舟夢。 活動當天,學生們分組來到「龍舟工作室」,首先觀看錄像,聽教師講解節日趣聞,再進行知識搶答。然後,每人領取一張龍舟模型紙,自由上色後,按圖形剪下、黏貼折迭,就做出了自己的小龍舟。最後,他們分批進入大型龍舟,揮槳競賽。有趣的活動組合獲得了熱烈迴響。參與者看得仔細,聽得認真,積極提問。賽龍舟自然是節目的高潮。「競渡」結束,孩子們笑容盈盈,離開教室時,都一個個躍起身子,去摸一下吊着的小糉子,方才心滿意足。聽說可以划龍舟,洋人同事也紛紛跑來看個究竟。記得一位女老師感嘆道:你們的文化真好,這麼豐富有趣! 是啊,這一條龍舟,從遠方起航,播灑中華文化的美麗繽紛。我們,或許不能歸鄉,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歸航。△

 
分享:
 
人氣:37,12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