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图)
 
智真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人民报消息】包拯,字希仁,北宋时安徽庐州人,他自幼学习经史,仰慕古代圣贤所为,有“报国安民”之志。先后任开封知府、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性峭直,立朝刚毅”,一生为民请命,是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 堪称我国历史上的清官典范。 忠于职守 秉公执法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倡导任人唯贤,对祸国殃民的贪官及庸碌无能的昏官大加弹劾。著名的事例有:七次弹劾贪官王逵。王逵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宋仁宗把王逵贬到了池州,不久就又提拔起来,任为江南西路转运使。 包拯听到任命的消息,立即上书弹劾说:王逵在前任上,就苛政暴敛,民怨沸腾,应该得到严厉的处罚,而不能提拔重用。宋仁宗于是把王逵改任为淮南转运使,包拯还是不同意,连续七次上书弹劾道:如果任命王逵这样的酷吏,等于给当地百姓带来一场大灾难,在包拯的坚持下,宋仁宗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包拯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在张贵妃的请求下,宋仁宗把张尧佐提升为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再次直谏,指出张尧佐平庸不称职,请皇帝另选贤能,大臣们也纷纷支持包拯。张尧佐见状,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宋仁宗再次收回成命。 这年八月,张贵妃多次向宋仁宗提出封张尧佐为宣徽使,一日宋仁宗早朝前,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说:“皇上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的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以国家为重!”张尧佐站在一旁,听的心惊肉跳。众大臣又纷纷襄赞包拯,宋仁宗又没有合适理由反驳,气的一甩手回到宫里。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所以等宋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宋仁宗斥责说:“妳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规谏君主 以德施政 包拯无论是平时,还是遇到天灾、星变之时,都上疏宋仁宗,既对宋仁宗本身的过失提出指正,又对治国安民的大计提出建议。 包拯特意上了一道《进魏郑公三疏札子》,把唐朝魏征的三篇奏疏抄录给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像唐太宗那样,成为“英明好谏之主”。他上书天子应有的德行,“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一方面兴利除弊,一方面要选贤任能。 包拯在奏疏《乞不用赃吏》中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意思是说,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贪污则是危害人民的盗贼。主张用人要用忠直廉明的君子,他为因触怒权贵被贬的范仲淹等人呜不平,并建议重新起用他们。对于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并且永不录用。他的建议多被宋仁宗采用,使贵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包拯还多次上疏推行善政,提出“宽民利国”,以保百姓福祉。他采取了一系列“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治理水患,兴教办学等措施,并督促各路行政机关能够尽职为百姓谋福。他下令,凡各库的供品,以前都是各州摊派的,这对百姓的负担很重,现在都要变成与百姓公平交易。他请求宋仁宗支义仓米赈济灾民,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并请求真正放免民户欠负的赋税等。宋仁宗接受了包拯的建议,曾任命他专门负责“放天下欠负”,结果一次即除放各种欠负一千二百万。史载包拯:“公所莅职,常急吏宽民,凡横敛无名之人,多所蠲除”。 一心为民 清正廉洁 包拯为了防止权贵们找他“走后门”,干脆完全断绝了与高官显宦及亲朋故旧的私人书信往来。有来走后门者,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亲朋好友,一概拒绝。他在权知开封府时,按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作出了新的规定:大开官府正门,凡是告状的,都可以进去直接见官,直接面陈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拦刁难,杜绝奸吏。于是呈现了“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是非明辨”的局面。 包拯严于律己,生活俭朴,“饮食器用如布衣时”。他的“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出任端州(广东肇庆)时,端州的特产──端砚闻名天下,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而包拯直到离开端州,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传说包拯任满后,端州男女老幼万人空巷来码头相送,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 有个人便将一块最上等的端砚用黄布包好,悄悄放进舱内,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包拯的船不久就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的天气此时却风起云涌,大浪不止,几乎快要将船给淹没了。 包拯下令停船,暗自诧异:“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的天公这般动怒?”于是命人将行李查看一下。果然,发现了一块端砚。包拯将端砚扔进江中,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随后,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了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后来成为沙滩。这便是传说中的“砚洲”、“黄布沙”或“墨砚沙”。当地人请名匠雕刻了对联纪念,对联上书:“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今古”。 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妇孺皆知其名。他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那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书端州君斋壁》),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拯的做人道德准则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敬佛行善 神明佑之(图) 2017/9/16 (36,002次)
北宋和尚用神通修复赵州桥(图) 2017/7/15 (68,678次)
北宋王济爱民尽责(图) 2017/5/13 (45,914次)
苏辙奇梦(图) 2017/5/11 (44,808次)
正直无私 秉公为民的杜衍(图) 2016/10/30 (40,607次)
<训俭示康> 司马光的教子之道(图) 2016/8/27 (31,850次)
道德高尚 学究天人的邵雍(图) 2016/8/21 (31,272次)
重义轻利 问心无愧(图) 2016/8/19 (29,788次)
便民为先的黄庭坚(图) 2016/8/15 (31,990次)
初心换!中纪委网站重磅专栏告别之后(多图) 2017/11/6 (235,789次)
习近平率常委上海拜码头 各唱各的戏(多图) 2017/11/4 (260,405次)
一个震惊世界的新闻:对科学家的救赎 (多图) 2017/11/3 (314,996次)
金无怠的启示:当间谍的底牌被掀开时(多图) 2017/11/1 (752,872次)
人世之旅18年 他就是为这个来的(多图/视频) 2017/10/30 (292,739次)
习近平,你也是被中共蒙蔽的红二代(多图) 2017/10/29 (262,973次)
拿猴子当祖宗的科学家对此肯定说不准(图) 2017/10/26 (122,968次)
常委出场动态表明十九大四分五裂(图) 2017/10/25 (263,245次)
精彩!三个轮回转生的故事不可思议(多图) 2017/10/20 (146,352次)

祈祷发生作用 妻子冲回家救他一命(图) 2017/10/19 (131,934次)
20万年保持原始风貌的新疆喀纳斯(多图) 2017/10/18 (315,116次)
爆炸新闻:原始人竟然有织机 织帽子衣服(图) 2017/10/16 (129,557次)
丛林沉海底6万年 墨西哥湾曾历大难(图) 2017/10/15 (133,044次)
内幕:忠于毛的林豆豆被逼上飞机送死(多图) 2017/10/13 (755,539次)
一位太子党:看完这个视频 "牛"朋友服了(图/视频) 2017/10/12 (385,590次)
烧毁大麻园!加州大火长眼 连烧数县(图) 2017/10/11 (284,628次)
浙江女婴出生携宝 医生大胆开牙解迷(图) 2017/10/8 (143,073次)
科学家挠头了:先有妈还是先有儿子(多图) 2017/10/7 (300,893次)
天使与恶魔交战!没有灰色地带让我们容身(多图) 2017/10/6 (315,499次)
遮住红太阳光辉的女谍 受访被监控(多图) 2017/10/5 (709,141次)
沙堆上搞研究 幻想宇宙有神秘舞蹈(多图) 2017/10/4 (295,309次)
普京与高僧不腐肉身两次单独会面(图) 2017/10/3 (144,049次)
何兵教授一句调侃 党孬吓的吱哇乱叫(多图) 2017/10/1 (232,361次)
这件事情若发生,化解的迷底就揭开(多图) 2017/9/30 (311,196次)
神的启示!三个女孩眼中流出不同石头(多图) 2017/9/29 (129,616次)
江绵恒换肾连环杀人 涉活摘不留活口(多图) 2017/9/28 (976,402次)
别喷饭!胡、江、曾各有如此不同的童年(多图) 2017/9/25 (445,862次)
久闻其名,原来"天书"是这样写的(图) 2017/9/24 (135,083次)
十九大的唯一悬念:习集权后保党还是弃党(多图) 2017/9/22 (259,069次)
纳斯卡巨大平坦山顶 这茬人无法解迷(多图) 2017/9/21 (128,599次)
清朝这幅画证明外星人找错了家(图) 2017/9/18 (139,049次)
解周易八卦与神传文字之水乳交溶(4)(多图) 2017/9/17 (274,444次)
看趋势 刘云山真心服了习近平(图) 2017/9/16 (247,668次)
科学家晕倒!3500年前数学竟会超现代(图) 2017/9/16 (125,928次)
两起蹊跷惨案!若早一分钟或晚一分钟…(多图) 2017/9/15 (299,697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