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復興傳統文化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多圖)
 
李輝
 
徽州古城歙縣。
徽式古宅。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編者按︰中共破壞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從一切方面入手,連地名都不放過。但地名恰恰與歷史無法分割,改掉了地名,就失去了那段歷史。有人認爲,當時爲了促進旅遊,將徽州改成黃山,這樣獲得的經濟利益是非常短暫的,而其毀掉的是與歷史、文化的紐帶,斷了「回家的路」。 今年3月30日,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李輝在微信公號「六根」上發表《徽州,歸來吧!》一文,隨後4月13日在《人民日報》第5版評論版刊發署名文章《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文章稱︰「『徽州』(今黃山市)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 安徽省黃山市,原名徽州,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臘之亂後,將歙州改名爲「徽州」,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區被取銷,改成黃山市。 李輝還寫道,說到襄陽,會想到王維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想到杜甫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說到荊州,會想到「大意失荊州」;說到衡陽,會想到高適的「衡陽歸雁幾封書」;說到徽州,會想到湯顯祖的「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試想,如果將「襄樊」、「荊沙」、「黃山」在詩句中予以替換,今人與後人的感受,又該如何?幸好衡陽、泰安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經典詩詞,將從此失去地名帶來的歷史內涵和鄉愁。 5月28日,一場紀念「徽州」得名895週年的座談會在安徽黃山舉行,期間「徽州複名」成熱點話題。有學者認爲「地名」既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標記,離開了這些標記,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些反對聲音認爲,改名將付出鉅額的行政開支,支持者則直言,「原來改掉不提成本,現在改回去就提成本,這是偷換概念。該花的代價必須付出。付出的成本是對我們過去不尊重歷史,不尊重文化的補償。這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敬畏歷史,敬畏地名文化。」 下面讓我們看看李輝爲徽州恢復歷史地名所寫的三篇文章︰「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徽州,歸來吧!」。 ◎可惜從此無徽州 稍有歷史知識、文化知識的人,幾乎都會知道徽州。一個「徽」字,有着極爲豐富的歷史文化含量。 徽州,早在秦漢時期設郡,北宋時期正式建徽州府治,已有長達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民風民俗,這一切使徽州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而,徽州,不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而是已經成爲世人矚目的區域性文化的一個經典之作。 寫建築史,不能不提到徽派建築。粉牆青瓦,木刻磚雕,明清遺韻,至今令觀光客、令研究者流連忘返。 說起商業,少不了徽商的風光。「無徽不成鎮」,這個說法是當年歷史上徽商崛起的最好印證。 說起京劇,誰人不曉徽劇?二百年前「徽班進京」,拉開了京劇歷史的序幕。 文房四寶中,徽州的徽墨、歙硯,大名鼎鼎,歷久不衰。 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爲他們的故鄉贏得了榮光。 安徽省的名稱,更是少不了這個「徽」字。 徽州,是歷史,是文化,是現實與傳統連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可惜,這個地名如今消失了。 徽州易名黃山,一個直接的弊病立即表現出來。 屯溪實際上與黃山有相當遠的距離。據有關材料,這裏距黃山南門75公里,距北門131公里,距西門140公里,距東門96公里。徽州地區改爲大黃山市之後,原徽州地區各縣爲了發展旅遊,紛紛打出「黃山」的牌子。屯溪火車站改爲黃山站,屯溪機場改爲黃山機場。 ◎請來黃山,丟掉徽州 著名風景勝地黃山,八十年代進入開發高峯。最初於1983年設立的黃山市(俗稱小黃山市),管轄範圍主要限於黃山風景區周圍。其市府所在地太平縣城,與黃山緊鄰,推窗即見黃山景色,距九華山風景區也只有40公里。此時的黃山市,與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遙相呼應。原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是徽州文化的中心城市和依託城市,屯溪老街、歙縣牌坊、黟縣民居,構成了一個完美的人文景觀區域。可以說,此時的黃山市與徽州,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雙翼並存的良好形態。 但是,1987年,黃山市擴大至大部份徽州地區,市中心搬至屯溪,徽州地名取消,易名爲黃山市(俗稱大黃山市)。巖寺離黃山60多公里,也叫黃山南大門,歙縣離黃山80多公里,對外也稱黃山腳下,甚至遠離黃山一二百公里的地方,飯店、旅行社、旅館都掛上了「黃山」的桂冠。 真正不方便的是遊客。興沖沖下了車下了飛機,以爲到了黃山,誰知卻遲遲難見黃山真面目,結果不得不再長途跋涉。實際上,從旅遊角度看,所謂黃山市,不過是一個黃山南部地區部份遊客的中轉站。尤其令人遺憾的是,「徽州」作爲地名從此再無蹤影。歷史悠久的徽州,被一座山一口吃掉。「皖南處處皆黃山」,這是一些有識之士的自嘲和無奈。 ◎地名是歷史文化 歷史不能割斷,文化不能串位,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名更換,應該慎之又慎。歷史文化,不是幾個空洞的口號,也不僅僅是教科書上幾個簡單的概念定義,更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它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每個領域和角落。作爲地名這樣一種特殊的語言形象,它更有其響應的穩定性、豐富性。特別是類似徽州這種類型的地名,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尊重歷史,尊重文化,首先就在於珍愛歷史的賜予,而非忽視它們,甚至無所謂地拋棄。重視自然風景區的價值,開發旅遊資源,並不意味着消解傳統文化,淡化歷史形象。一個疑問是︰失卻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旅遊又如何真正發展起來? 在民政部召開的一次關於「地名」問題的專題座談會上,專家們曾指出︰「名山大川在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已形成特定形象,不宜擴大其名稱的指稱範圍,以避免造成名稱的泛指、泛用,避免造成特定空間形象和地理區域範圍上的名稱混亂,現行政區名稱無任何弊端,無任何不妥之處,且沿用已久,如『泰安』之名,不僅是由『泰山』派生出來,而且取名高雅,含義健康,不必改名爲泰山市。」 專家們的意見無疑是尊重歷史文化,符合地名規律的。幾年前,湖北省的沙市和荊州合併時,舍歷史悠久的荊州地名而不用,改爲「荊沙市」,是一個明顯的失誤。經過輿論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湖北省政府於1996年12月發出通知,將「荊沙市」更名爲「荊州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尊重歷史文化的賜予,堪稱明智之舉。 隨着經濟的發展,隨着農村逐步向城市的過渡,地名的更換必然會越來越頻繁。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尊重歷史和文化,如何遵循地名規律,值得重視,值得研究。 但願名山大川吃掉歷史文化的事情不再發生! ◎徽州,歸來吧!

安徽省黃山市原名徽州。
吳冠中在徽州宏村的寫生作品。

或許受到恢復「荊州」地名的影響,我想到了另一個地名的消失與恢復,這就是「徽州」。在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近幾十年來,中國地名消失最讓人遺憾的,莫過於鼎鼎大名的「徽州」被改爲「黃山市」。 其實,在荊州地名恢復之後,我還寫過一篇《可惜從此無徽州》,1998年4月17日,發表於《人民日報》「大地週刊」。在《可惜從此無徽州》文章開篇,我以「天下無人不識君」爲小標題談「徽州」的重要性︰ 稍有歷史知識、文化知識的人,幾乎都會知道徽州。一個「徽」字,有着極爲豐富的歷史文化含量。 徽州,早在秦漢時期設郡,北宋時期正式建徽州府治,已有長達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民風民俗,這一切使徽州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而,徽州,不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而是已經成爲世人矚目的區域性文化的一個經典之作。 寫建築史,不能不提到徽派建築。粉牆青瓦,木刻磚雕,明清遺韻,至今令觀光客、令研究者流連忘返。 說起商業,少不了徽商的風光。「無徽不成鎮」,這個說法是當年歷史上徽商崛起的最好印證。 說起京劇,誰人不曉徽劇?二百年前「徽班進京」,拉開了京劇歷史的序幕。 文房四寶中,徽州的徽墨、宣紙、歙硯,大名鼎鼎,歷久不衰。 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爲他們的故鄉贏得了榮光。 安徽省的名稱,更是少不了這個「徽」字。 徽州,是歷史,是文化,是現實與傳統連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可惜,這個地名如今消失了。 八十年代徽州地區與黃山市行政區劃變化圖示。 《可惜從此無徽州》一文發表後,頓時引發各方反應,我們先後收到幾十封讀者來信,大部份贊同恢復徽州地名,包括黃山市的多位讀者。當時,陶行知夫人吳樹琴健在(2003年去世,享年88歲),與陶行知同是徽州人。她從南京致信於我,非常贊同我的意見。我們將信壓縮後,以《陶行知夫人致信本報恢復徽州地名是明智之舉》爲題發表。 轉眼間,恢復徽州地名的這一呼籲竟然18年了。黃山市還是黃山市,徽州依舊呼之難出。恢復徽州地名,久久未能實現,心裏糾結卻始終難去。關注和憂慮,常在心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對傳統的重視,知道了對歷史的敬畏。當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須恢復舊名稱,但對於「徽州」這樣極其重要的歷史地名,卻值得付出一定代價予以恢復。沒有徽州,哪裏有「安徽」?其實,這些年我們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彌補過去的輕率、無知造成的惡果。某種意義說,在用新的努力和改變,爲歷史還債。如果我們這一代不「還債」,不糾正錯誤,後人會以什麼樣的眼光審視我們? 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無疑給了我們一次新的契機。通過普查,來一番梳理,讓中國的地名更帶有歷史沿襲性,更具有傳統文化特色,讓新起的地名更能體現中文之美,更能有豐富內涵。 當然,還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氣面對過去的錯誤。譬如徽州,將這種改錯的著名地名重新恢復,這才是對歷史、對文化的真正珍愛與敬重。 寄希望於安徽! 徽州,徽州,歸來吧!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慎重更換地名,就在於對地名有情感。這種情感,是個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與豐富,才構成一個民族的文化自尊。 前不久,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北京召開了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暨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會議。民政部部長特別強調了地名的文化傳承和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尊重,點出了地名頻繁更換的癥結所在。 地名如人名,與生於斯長於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關。地名,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接續千百年的情感傳承,不會隨時間推移而消失。一個長期形成的地名,其實就是那個地方的符號,是那個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繫的標誌。即便遠在他鄉,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故鄉名字。我們常說珍愛鄉愁、尋找鄉愁,這鄉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聽某省的民政廳幹部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兵到了臺灣一直沒能回到大陸,身體不好不能回到家鄉,就讓孩子回來尋根,找他生活過的地方。孩子歸來,根據地名按圖索驥,卻難以找到,原來這個地名早已消失。最後,找到民政廳,翻閱檔案,才找到原來的地名。這位老先生寫信來感謝民政廳同志,並說︰「你們經濟發展得很好,建設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地名,我們回家的路。說得多好!地名,在海內外華人眼裏,在所有尋找鄉愁的人們心中,就是一條回家的路。即便不在這裏出生,那也是祖輩的根,後代依舊將心底的那份鄉愁,與那個遙遠的地名聯在一起。曾任文化部部長、全國文聯主席的周巍峙,他爺爺那一代逃荒離開徽州,雖然周巍峙沒有在徽州出生,但徽州一直在他心中。他的兒子周七月說,父親一直想找到徽州的家鄉,並且認爲徽州地名被黃山替代,是一大遺憾。他根據父親提供的堂號,前往徽州,找到了祖輩生活過的村莊和祠堂。去世兩年之前,周巍峙在妻子陪伴下,終於回到徽州祖籍所在地,了卻心願。踏上這條回家的路,他等待了90年。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遠?有多近?對於所有人,遠與近,在鄉愁中,在夢中。 地名的替換與取消,顯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爲中國文化的一部份,存在於史書、碑刻、文學經典之中。如果輕率地將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會被消解。陝西漢中的勉縣,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漢水稱作沔水,歷史上曾叫沔縣。上世紀50年代初,因考慮到「沔」字不好寫,便改爲「勉」。漢水流至湖北,一個縣叫沔陽,和沔縣的「沔」是一個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遠遠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陽三蒸、沔陽花鼓戲,可如今,一個「仙桃」,令「沔陽」失去了多少歷史內涵。 說到襄陽,會想到王維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想到杜甫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說到荊州,會想到「大意失荊州」;說到衡陽,會想到高適的「衡陽歸雁幾封書」;說到徽州,會想到湯顯祖的「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試想,如果將「襄樊」「荊沙」「黃山」在詩句中予以替換,今人與後人的感受,又該如何?幸好衡陽、泰安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經典詩詞,將從此失去地名帶來的歷史內涵和美感。 慎重更換地名,其實就在於對地名有情感。這種情感,是個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與豐富,才構成一個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換地名之際,我們需要敬畏文化,敬畏歷史,任何一個地名,都是在悠久歷史中形成。「邯鄲」這個地名,延續兩三千年,不是依舊與人們同在嗎? 當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須恢復舊名稱,但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無疑給了我們一次新的契機。通過普查,來一番梳理,讓中國的地名更具有歷史沿襲性、更富有傳統文化特色,讓新起的地名更能體現中文之美,更有豐富內涵。當然,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氣面對過去。 珍愛地名,回家的路,再遠,也很近。△ (略有修改)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6/5/63602.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文革徹底歇了吧!紅太陽下的悽風苦雨(多圖)
1. 文革徹底歇了吧!紅太陽下的悽風苦雨(多圖) (477,558次)

歷史回顧:「五·一六通知」和「二月提綱」(多圖)
2. 歷史回顧:「五·一六通知」和「二月提綱」(多圖) (466,341次)

馬國的非常離奇新聞與江澤民有關(多圖)
3. 馬國的非常離奇新聞與江澤民有關(多圖) (461,057次)

復興傳統文化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多圖)
4. 復興傳統文化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多圖) (380,928次)

德國製表業爲何再現曾經的輝煌(圖)
5. 德國製表業爲何再現曾經的輝煌(圖) (369,835次)

習近平兩個講話讓江繫個個抖抖(多圖)
6. 習近平兩個講話讓江繫個個抖抖(多圖) (219,836次)

人需反省!埃特納火山噴發爆閃電(多圖)
7. 人需反省!埃特納火山噴發爆閃電(多圖) (214,661次)

哭笑不得!江當政又一起情人節命案(多圖)
8. 哭笑不得!江當政又一起情人節命案(多圖) (194,868次)

韓春雨滴水穿石 一鳴驚呆地球村(多圖)
9. 韓春雨滴水穿石 一鳴驚呆地球村(多圖) (193,289次)

互爲手眼默默植樹 14年荒灘變密林(多圖)
10. 互爲手眼默默植樹 14年荒灘變密林(多圖) (192,618次)

三呆婊製造了一個酷刑冤案的時代(多圖)
11. 三呆婊製造了一個酷刑冤案的時代(多圖) (185,216次)

新西蘭唯美螢火蟲洞 璀璨如夜空(多圖)
12. 新西蘭唯美螢火蟲洞 璀璨如夜空(多圖) (181,421次)

習發驚人言論 科技界即將大地震(多圖)
13. 習發驚人言論 科技界即將大地震(多圖) (142,679次)

黨折騰!萬里公開真相 習登上黑瞎子島(多圖)
14. 黨折騰!萬里公開真相 習登上黑瞎子島(多圖) (125,772次)

折騰一年,最高檢還得乖乖面對終身追責制(圖)
15. 折騰一年,最高檢還得乖乖面對終身追責制(圖) (110,382次)

爭鳴雜誌編造的薄熙來離婚情節挺哏(圖)
16. 爭鳴雜誌編造的薄熙來離婚情節挺哏(圖) (109,738次)

逆邪黨而行 習近平一石激起千層浪(圖)
17. 逆邪黨而行 習近平一石激起千層浪(圖) (107,145次)

金三胖棄江 給習捎口信兒不折騰(圖)
18. 金三胖棄江 給習捎口信兒不折騰(圖) (104,726次)

奧巴馬提名同性戀任陸軍部長 參議院一致通過(圖)
19. 奧巴馬提名同性戀任陸軍部長 參議院一致通過(圖) (98,586次)

20. "誠信警鐘"不是敲給窮人的(圖) (91,023次)

四川孩子上學爬藤梯 多名村民摔死(圖)
21. 四川孩子上學爬藤梯 多名村民摔死(圖) (88,547次)

歷史之謎:林彪究竟是不是叛逃了(圖)
22. 歷史之謎:林彪究竟是不是叛逃了(圖) (87,322次)

丹德拉神廟地下室的驚人祕密(圖)
23. 丹德拉神廟地下室的驚人祕密(圖) (80,363次)

塔羅牌占卜抓到殺人犯 英國警方大驚(多圖)
24. 塔羅牌占卜抓到殺人犯 英國警方大驚(多圖) (69,150次)

老人房子借褓姆住 14年如今要不回來(圖)
25. 老人房子借褓姆住 14年如今要不回來(圖) (46,313次)

女生被舎友打到裝死 潑醒接着打(圖)
26. 女生被舎友打到裝死 潑醒接着打(圖) (45,917次)

各地頻現
27. 各地頻現"甩老族" 道德下滑的產物(圖) (45,891次)

老人路邊賣花10年 收到假鈔直接燒掉(圖)
28. 老人路邊賣花10年 收到假鈔直接燒掉(圖) (45,092次)

老夫妻養雞還債 拒收捐款展現骨氣(圖)
29. 老夫妻養雞還債 拒收捐款展現骨氣(圖) (44,677次)

母親爲給病兒過兒童節 偷雞腿被抓(圖)
30. 母親爲給病兒過兒童節 偷雞腿被抓(圖) (42,348次)

離婚路上丈夫救人 妻子感動不離了(圖)
31. 離婚路上丈夫救人 妻子感動不離了(圖) (42,335次)

女子遭陌生男拖拽 4學生組人牆擋壞人(圖)
32. 女子遭陌生男拖拽 4學生組人牆擋壞人(圖) (42,120次)

中醫師一針 扎跑
33. 中醫師一針 扎跑"附體邪靈" (圖) (41,887次)

靈魂附體 馬說話解迷(圖)
34. 靈魂附體 馬說話解迷(圖) (39,508次)

古代魔術師會
35. 古代魔術師會"吐火穿心"的戲法?(圖) (39,409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