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二的民俗。
大年初三到初五的民俗。【人民報消息】中國的傳統新年是很有講究的。
按照民間習俗,除夕夜的「子時」要放鞭炮、吃餃子、辭舊迎新。由於除夕夜是兩年相交於「子時」,意寓「交子」。後來,人們就把「交子」時吃的這種美食,諧音稱為「餃子」。在不同朝代,餃子也有過不同的名字。
◎ 大年初一到初五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磕頭拜年。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女兒回娘家,歡喜大拜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舖,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
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板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相傳大年初四竈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 民俗專家:「破五」意為「送年」
2月12日是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專家表示,「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
據了解,「破五」的來歷至今眾口不一。據《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所以人們就在正月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馬上回去。
按照傳統文化,正月初五是一個具有多重習俗含義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為「送窮土」日,人們要將「窮娘娘」掃地出門。其二,為禁忌解除日,因傳統概念的過年是單指正月初一至初五這個時段,故之前一些過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鬆,如不能做新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其三,俗稱「潑污」,即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有些地方餃子裡還要包上錢、棗、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 正月初七「人日」:女媧造東方人
2月14日是農曆丙申年的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東方人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有吃七寶羹祈福納吉、佩戴「人勝」討好彩頭等習俗。
「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傳說。據說,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女媧決定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東方人。後來,古人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其他人類起源的傳說,另外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比如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人日」這一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現代的人對此已經一無所知了。
一位研究民俗的專家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天地人對應合一的理念素來被人推崇,古人相信正月的天氣的好壞會影響這一年的運程。初七也不例外。相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好、人事和悅,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人丁興旺、吉祥平安。
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所以古人對「人日」特別重視,並形成了眾多節日活動。
南朝的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在人日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意思是說,人們在初七要吃七種菜的菜羹,「羹」與「更」諧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象徵。
那時,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它又叫「彩勝」「華勝」「花勝」「巧勝」,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更高級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
除了食菜羹、戴華勝之外,古時還有登山、飲酒、求子、吃煎餅、吃生魚片、吃麵條等風俗。
以上是中華民族的一些傳統習俗和文化,擱置太久除了當作學問來研究的,已經沒幾個人知曉了。但是,並不等於被中共洗腦66年有餘的中國人不過年,不但過年而且有些地方過的非常激烈和火爆。這話怎麼說?
◎ 武漢歸元寺財神殿外 工作人員戴防暴頭盔
2016年2月13日,新華網有一個圖片新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解只有一段:「2月12日,湖北武漢歸元寺,數十萬市民前來給財神爺上香祭拜,場面火熱勝春運。中國民間有正月初五拜財神和財神爺巡遊民間送福送財的習俗。面對近在咫尺、下雨般越過頭頂飛進財神殿的硬幣,及飛舞的紙幣,工作人員不得不換上防暴頭盔以防被砸傷。」
正月初五,湖北武漢歸元寺,數十萬市民前來下雨般飛硬幣,說的好聽,說是給財神爺上香祭拜,其實是希望丟芝麻揀西瓜。真要是敬獻給財神,怎麼能用這種不敬的形式呢?再說,財神也不聽人的喝兒啊!
財神爺會給什麼樣的人送財寶啊?給德大的人,在「道德銀行」裡儲存「德」多的人,而且還在不斷儲存「德」的人。
這樣的人是什麼人啊?是對他人發出善念的好人。
如果,別說整個武漢,就是這數十萬給財神爺飛硬幣的市民能夠一起努力,做善對別人的好人,那武漢就一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正月初五,湖北武漢歸元寺,數十萬市民前來給財神爺上香祭拜,希望來錢。
財神爺不聽喝兒啊!
戴著防暴頭盔的清潔女工清掃硬幣,累壞了。
這些硬幣都是想丟芝麻揀西瓜的。敬獻給財神?可不能用這種形式。
點多少香都不算數兒,你心裡想的是什麼才算數兒。財神爺看的是這個!
(人民報首發)
資料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