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从隽永诗文 领略张三丰超然襟怀(图)
 
2015年1月18日发表
 
张三丰崇道、弘道,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不为物欲所牵累,及时修炼,追求永恒。 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时常处在危险之中。

【人民报消息】张三丰是一个传奇人物,《明史》记载他「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书经目不忘,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是以「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张三丰著述丰富,如〈大道歌〉等,创造了奇妙通玄的太极拳法,不仅武功盖世,而且擅诗书,文才出众。 他在〈正教篇〉中写道:「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儒、道、释三教的社会功用都是「行道济世」,都遵循天道而行,只是修炼的路径不同而已。 张三丰一生走遍天下,从他写的众多的云游诗中可以看到他修道、得道、弘道、随缘度众的过程。这些自勉诗也提醒世人认识尘世的苦短与空幻,勉励世人踏上修道、向善之正途。 张三丰曾自述曰:「幼年慕道,长岁求玄,识至人之奥旨,悟义理之深玄。识取梦中之梦,钩探玄上之玄。」又写诗云:「少年立志道心坚,跳出樊笼出水莲。散尽锦云空似洗,一轮明月挂长天。」可见其修道之志。 他云游四海,访真修道,「生平好善访仙翁」,其诗〈中州纪行〉云:「中州南北遍寻真,到处高歌吊古文」;〈河东诗〉云:「三年步履遍河东,戴月披星两袖风」;〈关中旅寺有怀〉云:「抛别家山处处游,塞去关月几经秋」;〈吴月吟〉云:「大江南北任浮沉,遍游苏杭道倚深」,由上举各句来看,大江南北,西蜀吴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不慕荣利 不趋炎附势 张三丰不慕荣利,不趋炎附势。从明初起,他便受到明朝诸帝的钦重。明太祖曾三次下诏访求他,而终不得遇;明成祖亦遣使屡访,张三丰终不应召。他隐迹山林,称其生平所钦慕者有汉代的严光、法真,晋代的陶渊明、戴逵,唐代的卢鸿、 轩辕集,宋代的陈抟、林逋等,表现出不慕世荣的隐仙精神。 张三丰行至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山泽清幽,松涛苍润,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之地,他便在此住下,也因此自号三丰。后又跋山涉水南行到武当山,结庐而居,修炼了九载。 他游武当诸岩,在〈两湖吟〉中写道:「化着渔翁荡小舟,湖南湖北任遨游。酒干直欲吞云梦,吟罢高飞过鄂州;万里遥看吴地月,一声长啸楚天秋。」使人感到诗人是没有任何世俗束缚和羁绊的得道仙人,轻举高飞,任意遨游;远隔万里,看过吴月之后,在楚天清秋中一声长啸,整首诗气势阔大宏伟。 张三丰后来走遍天下,其诗〈三十岁北游〉、〈西游〉和〈东游〉中都有记载。 张三丰一身仙风道骨,要求自我心灵时刻保持和道相通的状态,保持着内心世界的空明,「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 他在〈闲眺〉中云:「山借云霞藏峻骨,水将舟舫送行人。乾坤一览饶吟兴,造物原来各有因」,写出探究万物之成理的奥妙;他在〈上曲〉中云:「芒鞋独上尧峰顶,西望常山只白云」,登上峰顶,放眼西望,只见悠悠白云,多么澄静旷荡的意境和玄远超拔的精神境界! 超脱名利 不为物欲所累 张三丰崇道、弘道,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不为物欲所牵累,及时修炼,追求永恒。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时常处在危险之中,说「古今名利总尘埃」。 其诗〈晚步咸阳〉云:「天边飞雁排云表,我亦长吟咸阳道。咸阳古道草迷离,百代王侯尽枯槁。西行万里多感怀,人生岂若神仙好!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长不老。」唤醒迷中人,修身证道。 他在〈日观早起观日〉中云:「天鸡一唱海门开,日涌波涛出海来。万里眼光红不断,三山头脑绿成堆。遥闻笙鹤从空降,只见云龙带雨回。别有飞仙挥鹿麈,令人企首望蓬莱。」日出的场景在张三丰描绘中很美,笙鹤与云龙这两种祥瑞之物交替出现,飞仙挥动着手中的鹿麈,招引着得道之人踏上成仙之路。 他在〈琼花诗〉中云:「琼枝玉树属仙家,未识人间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长带古烟霞。」通过描写仙葩琼花的洁白无瑕,香远益清,令人为之神往,体悟到做人要一身正气,不染纤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古语说「诗言志」,诗是人心灵世界的映现,人们可以从张三丰的诗歌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他游遍天下,济世救人,化解危难,有许多神奇之事。他所倡导的修道人应具有的慈悲、仁心和化育众生的襟怀,展示道家文化的真精神,体现其高标立世、独立不阿的风骨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觉者风范。△

 
分享:
 
人气:30,87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