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網民能真正擁抱「臉書」嗎?
 
楊寧
 
2013年3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3月27日,中國信息產業網刊登了一則消息,稱緬甸最近宣佈對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解禁。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個國家仍將「臉書」阻擋在國門之外,即朝鮮、古巴、伊朗等。沒有人否認,這所謂的「等」指的正是中共國。大概是覺得與那三個聲名狼藉的國家爲伍實在不好意思,亦或是大環境不允許,所以只好曲筆了。

這則消息很快在網絡上引起震盪,有網友調侃這四個逆世界潮流而動且繼續維護專制政權的國家爲「新四大古國」。曾經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在中共的治下,憑藉着封鎖「臉書」及網絡的惡名,淪落爲讓人恥笑的國家,特別是被自己的盟友緬甸「背叛」,中共情何以堪?

2010年5月24日出版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曾刊登了其副主編喬舒婭基廷撰寫的文章,文章題目是《最讓中國尷尬的五個盟友》。這五個盟友是在國際上聲名狼藉的朝鮮、伊朗、蘇丹、緬甸和津巴布韋,但讓人奇怪的是,中共國卻與這些國家打得火熱。通過基廷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中共當局完全忽視這些國家政府在本國的倒行逆施,而是出於自身經濟、政治上的考慮與這五個被國際社會制裁或孤立的國家交往,併成爲他們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保護傘,甚至中共當局還向它們出售武器,助紂爲虐。

然而,自由民主乃是歷史大潮,上述國家中最先覺悟的是緬甸。曾經的緬甸,得到了中共的很多援助。比如,在1995年至2005年間,中共給了緬甸約2億美元包括殲擊機、艦艇在內的軍事援助;比如在安理會中,中共支持緬甸軍政府,儘管其大規模鎮壓國內的民主運動。而換來的是中共天然氣和礦產合同,2008年,中緬簽訂了一份長達30年的天然氣合同,過境緬甸的輸油管線也正在興建中。

不過,中緬在邊境上的摩擦以及中共對於緬甸資源的掠奪,讓緬甸民衆深爲不滿。2011年,緬甸「名義上的文官政府」上臺後,逐漸擺脫了中共的控制,轉而向西方示好,其採取的一系列舉措,比如新政府釋放了包括昂山素姬在內的6000多名政治犯,放鬆了對媒體和互聯網的檢查和控制,並聽從民意,停建了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由中國投資興建的有爭議的密松水電站等,使緬甸民衆和國際社會開始對其刮目相看。

緬甸在走向民主的同時,美緬關係也有了較大改善,美國取消了對緬甸的部份制裁,奧巴馬總統也於2012年底前往緬甸訪問,希望藉此在亞洲推行其民主模式和價值觀。今年2月,緬甸政府宣佈對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臉書」和「推特」(Twitter)解禁,同時解禁的國外網站還有BBC、VOA和Youtube。

如今,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下轄的中國信息產業網出人意外地報導了緬甸取消了針對「臉書」等媒體的禁令,而且消息的最後一段還引用了《Facebook效應》的作者大衛柯克帕特里克所言:「如果Facebook是一個國家,它就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國家。」這讓人在詫異之時,不得不揣測官方這一舉動背後的意味。

資料顯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部份職能是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也就是說,如果「臉書」想在中國落地,一定要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審查。2010年,「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第一次訪問中國,並低調與百度總裁見面;2012年他再度攜女友訪華;2013年,有消息稱,其要與百度合作,換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中國信息產業網刊登的消息就比較明晰了,或許意味着中共有條件讓「臉書」進入中國,這樣中共就可以從「新四大古國」的惡名中逃脫,而中國網民也可以近距離與「臉書」擁抱。只是「臉書」進入中國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是否要配合中共進行網絡審查,畢竟Google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那裏。也許,一位網友的調侃很有預見性,Facebook如若進入中國,中文名不妨改稱「非死不可」。

 
分享:
 
人氣:24,37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