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作者何清漣日前撰文道,3月4日人大開幕前夕,十一屆中國人大五次會議發言人李肇星在記者會上答記者提問時,首先肯定直選制的優點,但話鋒一轉,重申中國不適合一律直選,其理由是「中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一律實行直接選舉還有困難」,中國選舉制度採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這符合中國的國情」。 這一席話,頓時將前一向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寧要微辭,不要危機」激起的「政改想像」擊得粉碎。要知道,中國這種所謂直選只是在中共地方黨委嚴格控制下的一種政治遊戲,各地代表的參選資格必須經過地方黨委與政府認證背書。君不見上百獨立候選人只是想嘗試參選,就遭受當局各種花樣百出的打壓。既然連一黨專制下的一律直選,都因「中國的國情」而不能成行,更別說那通向民主之路的政治體制改革了。 但李肇星的話實在太過荒唐,荒唐到讓人懷疑這位中共黨內的洋務派——前中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號稱「鐵嘴」、「詩人外交家」,並集中國各名牌大學學銜於一身的政治精英是否具備常識。 世界上比中國土地遼闊的國家多得是,比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印度。這些國家都已實行了以全民選舉爲基礎的民主制度。俄羅斯民主制度的成色就算不足,因普京好玩些個政治小動作,民衆崇拜強權的文化傳統打了個大折扣,但人家的選舉制度可是認真實行了的。而且人家的氣候條件比中國要寒冷得多——說這點,是想要李肇星等類政府發言人將來別把天氣太熱或者太冷,選民不願意在日頭下曝曬或頂風冒雪投票拿來做中國不能直選的理由。 李肇星強調「有些地方交通不便」的困難時,顯然忘記了一點,即美國實行民主制度時,這個國家的交通工具還是時速不足10公里的公共馬車。在那個年代,美國的公共馬車曾擔當起了在西部和東部城市之間傳遞資金、金融文件,運載單身商旅的主要角色。直到電報和火車出現後的1861年,公共馬車才結束了其長達150餘年的歷史使命。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也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陸續建成,此前,鐵路是美國最主要的交通動脈。但這些都未阻礙美國民主制度的建立與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及各種選舉活動。 相比之下,中國現在交通狀況遠非百餘年前的美國可比。路網發達,且不說飛機航線與近幾年以「大躍進」速度建成的高鐵,僅說公路一項。截至2008年,全國縣道、鄉道(不含村道)里程達到142.46萬公里,公路密度爲19.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佔全國鄉(鎮)總數的99.58%。通公路的行政村佔全國行政村總數的92.9%。由此可見,李肇星所云「中國地域遼闊,交通不便,不適合一律實行直選」純屬權勢者的信口開河。 至於「人口衆多」的託辭,有印度作爲證明其荒謬的例證。印度人口現有人口12.1億,僅次於中國,該國早在1947年就實行了議會制民主,而且政府更替一直比較穩定,不像中國一樣,權力交接充滿了鬥爭與變數,政治人物個個成了陰謀大師。 李肇星還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拿來做爲不能實行一律直選的理由。這一點說明他這些年來的駐美大使白當了。要知道,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包括民主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各國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就以美國而言,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不平衡,以中國習慣的用語形容,北部是美國的「第一世界」,西部是美國的第二世界,南部則是第三世界。這三大地區的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具有明顯差異,有明顯的市場分工和技術分工。歷屆聯邦政府爲了調節區域經濟的差異,採取各種財政措施,收效甚大。其它如英國、加拿大、德國莫不存在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如果都要等到李肇星所說的那樣,等到「經濟社會發展平衡」的那天才能啓動選舉,當今世界上就沒有民主國家與全民選舉這套制度了。 文章道,是李肇星們真的不了解上述政治常識嗎?不是。從改革開放以來,爲了不讓政治體制改革動搖一黨專制統治下的利益格局,並保證利益順利傳遞給權貴的子孫後代,北京及其幫閒曾想了千萬條理由證明中國不適宜實行民主制,試列舉如下: 中國經濟基礎太薄弱,要等到經濟發展之後,實行民主制的條件才成熟──中國在本世紀前十年成爲經濟大國,後來還位居世界GDP老二了,這條理由不再提起。於是「民衆素質太低宜緩行民主」被再次搬出來做爲說辭,後又出來個什麼「中國人民未準備好」的託辭。此理由經一些人以美國、臺灣、印度實行民主制時,人均受教育程度遠低於今天的中國加以駁斥,於是又有人開始體恤黨情地說,要給這代領導人一點時間。如今到了這代領導人行將交班下車,就有了「鐵嘴外交官」李肇星這套說辭,「幅員遼闊、人口衆多」這一毛時代高調標榜的中國優勢,竟然成了今天中國不能實現一律直選的理由。由此可見,北京當局對不能實行政改真到了理屈詞窮的地步,即使換了「鐵嘴」出馬,也只能信口開河、隨意亂說了。 其實,中共不肯實行以民選、民治爲特點的民主制度,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條:民主制度會結束中共這一以自我服務爲特點的自利型政治集團的統治。一旦開啓民主化之門,中共權貴及官員將再也不能視國庫爲私庫肆意掠奪,將政治權力與經濟權力在黨內私相授受。只是這條「理由」無論如何太過醜惡,搬不到檯面上來,於是才有了李肇星在3月4日上演的這幕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