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美名遠播的《秦王破陣樂》舞
 
————漫談中國舞(三)
 
木木
 
2007年3月2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舊唐書· 志第八》記載,貞觀元年(626年),唐太宗宴請羣臣,席間演奏了秦王破陣之曲,這就是《秦王破陣樂》。它是在李世民尚爲秦王、征伐四方時,將士們爲讚頌秦王的輝煌武功,在舊曲《破陣樂》的基礎上創作的。當時的歌詞是:「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當唐太宗首次聽到這首樂曲時,對左右大臣說:「朕昔在籓,屢有徵討,世間遂有此樂,豈意今日登於雅樂。然其發揚蹈厲,雖異文容,功業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於樂章,示不忘於本也。」「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

貞觀七年,唐太宗讓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作歌辭,自己親制《破陣樂舞圖》,更名《七德》之舞,並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執戟而舞。根據該圖,樂隊的佈局是:舞隊的左面呈圓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戰車,後面擺著隊伍;隊形展開像簸箕伸出兩翼,做出打仗的態勢。舞者身披銀甲,手中持戟。(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陣之形。)全舞共分三折,每折爲四陣,以往來擊刺動作爲主,歌者相和。(凡爲三變,每變爲四陣,有來往疾徐擊刺之象,以應歌節。)舞隊舞動時,「抑揚蹈厲」,觀者無不「扼腕踊躍,凜然震竦。」

《秦王破陣樂》自此成爲唐代最著名的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宮廷樂舞。高宗時期,《秦王破陣樂》舞隊排列由原來表現戰鬥陣勢場面改成了祭祀儀式形式,從此該舞蹈成爲唐王朝保留的傳統祭祀節目。

《秦王破陣樂》的聲名甚至遠播印度、吐蕃、日本等。據說唐高僧玄奘大師到達印度後,在羯若鞠闍國,見到戒日王,他用十分欽慕的口吻與玄奘談到唐太宗與《秦王破陣樂》:「嘗聞摩訶至那國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鑑,長而神武……,平定海內,風教遐被……鹹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於茲久矣……」。玄奘行至迦摩縷波國,見到拘摩羅王。拘摩羅王曰:「善哉!……今印度諸國多有歌頌摩訶至那國秦王破陣樂者,聞之久矣,豈大德之鄉國耶?」玄奘答:「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

武則天執政時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日本遣唐使將《秦王破陣樂》帶到了日本,日本雅樂舞蹈中至今保存有《秦王破陣樂》。《新唐書·吐蕃列傳(下)》記載,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陣樂》產生195年時,唐朝與吐蕃結盟。當唐使者到達吐蕃參加結盟儀式時,吐蕃就演奏《秦王破陣樂》,以示儀式之隆重。

*************************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哇!新唐人舉辦全球中國舞舞蹈大賽


千載難逢的機會別錯過!


 
分享:
 
人氣:13,84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