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令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的狄仁杰
 
弘毅
 
2006年10月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通晓吏治、兵刑等典章及法律制度,武则天时任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点七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狄仁杰还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上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的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终于迫使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坚决反对,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四年,博州刺史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五千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建议特赦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狄仁杰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武承嗣显赫一时,他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后来武则天弄清楚狄仁杰的冤情,下令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在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刺史。狄仁杰到职后,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诵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将他招回朝中,恢复了宰相职务。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责任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后来张柬之被武则天升为宰相,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 “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久视元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

狄仁杰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刚正廉明,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分享:
 
人气:16,46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