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攻击美国虐囚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祸心?
 
刘青
【人民报消息】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经过媒体在全世界曝光,愤怒谴责美国的声浪铺天盖地、持续不断、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些谴责的声浪中,中国政府的声音尤为高亢、激烈。中国政府外交部对此多次表示震惊,呼吁立即对美军虐囚展开调查。中国的媒体和所谓非政府组织,更是表现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董云虎说,“美国一贯在人权领域奉行双重标准,即把自己当作人权标准的化身,动辄对别国横加指责,却从来不正视自己的人权问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田进说,美国每年发表国别人权报告,对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指责,却对自身的严重人权问题置若罔闻。也是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的北大教授陈志尚则说,虐囚事件仅仅靠道歉和处罚几个军官、士兵远远不够,美国应修正其人权政策,在国际上放弃人权双重标准,不要总想凌驾于他国之上。

美军虐待伊拉克囚犯,是国际性的严重人权侵犯,受到世界范围的谴责抗议理所当然。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领袖,担负着维护人类价值的重大责任,所以尤其应该在人权的维护上起表率作用。现在闹出虐待囚犯的丑闻,成为众矢之的备受指责还是小事,更严重的是对国际维护人权事业造成的伤害,对国际反恐战争和美国本身形象的伤害。已经有舆论警告说,这些虐囚的愚蠢行为,可能导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失败,甚至伤害美国在国际上大力推展的反恐联盟。从维护人权和国际安全的角度谴责美军虐囚,并为防范今后发生这类事情,为降低减轻对人权和国际反恐的伤害,促使问题得到足够重视和法律解决,谴责美军虐囚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这些批评应该客观、公正,从维护国际人权和安全出发,而不是别有用心和企图,实质上任何别有用心和企图的言行都不利于维护国际人权。中国对美军虐囚的批评,就是典型的缺乏客观、公正,而且最重要的是另有企图,这是不利于国际人权的监督和改善。首先中国对美国的批评就缺乏客观、公正,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说美国从来不正视自己的人权问题、对自身的严重人权问题置若罔闻等。这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攻击。美国一旦发生人权侵犯的严重问题,首先就是美国本身的高度重视,对侵犯人权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愤怒,并一定要对人权丑闻加以处理作出交代。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这次美军虐囚的爆发和处理过程,就足以证明中国对美国人权的批评何其不公正、客观。

美军虐囚丑闻是美国士兵率先揭发的,这说明美国社会有清醒人权意识和良知,民众在涉及人权问题上敢于挺身而出,视维护人权高于军队荣誉和国家名誉。而美军虐囚的丑闻一经揭发,整个美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就火力十足发动起来,整个国家都陷入猛烈讨伐的火海之中,没有任何国际社会公正、客观的批评,比美国本身的愤怒批评更为全面尖锐。在对于侵犯人权的讨伐声浪中,美国国家机构也不落人后,美国的众多国会议员不仅愤怒批评,而且大力推动问题的处理解决。美国政府也必须对此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等迫于舆论都先后道歉,而且社会支持和未来竞选已经大受损伤。从现在所有的证据来看,美军虐囚是一些士兵的个人行为,而这些个人和应该对此负责的官员,已经受到或即将受到行政的、法律的惩处。这样的声势和行动,依然被说为美国不正视自己的人权问题,那么什么才叫正视自己的人权问题,中国就应该给个定义了。

发生人权侵犯问题,这恐怕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可能出现的,即使在未来世界也看不到绝对不会发生的保障因素。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是随时可能发生侵犯人权丑闻的国家之一。重要的不是保证绝对不会发生,而是侵犯人权丑闻发生后,国家和社会机制保障有办法有渠道对此予以充分揭露,社会可以透明的了解知道这些情况,从而促使问题得到依法惩处解决,并为减少降低人权侵犯建立牢固基础。中国与美国等民主国家在人权上的区别,就是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机制,根本是掩饰压制人权侵犯的公开透明,从而纵容保护了人权侵犯的恶行。

对于两国之间在人权侵犯上的态度立场的区别,中国政府及所谓的人权专家并非不知道,但是为什么要对美国采取如此缺乏公正、客观的批评呢?实际中国政府和这些专家们在多次反反复复的攻击中,已经十分清楚直接的提出来了,那就是要求美国“应修正其人权政策,”放弃对他国人权的批评或他们所谓的干涉。将中国的这些话更直白直接的说出来,就是美国不要进行国际人权的批评和监督,最多也就是搞搞各说各话的人权对话。所以中国对美国激烈的、缺乏公正客观的人权批评,中心目的就是要迫使美国不再监督批评其他国家的人权,尤其重要的是不再监督批评中国劣迹斑斑的不良人权。人权状况的改善提高以致确立人权体制,都在于人权状况能否得到批评监督,处于公开化透明话的社会状态之下。当今国际的人权发展提高,更是需要国际性的人权批评和监督,形成国际上的影响和压力。中国对美国人权问题的批评,实际是逆世界人权的潮流而动,企图保护掩饰中国的不良人权状况,逃脱国际上的人权批评和监督。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中国民众已开始对伊拉克虐囚事件深思 2004/5/18 (17,062次)
把女兵干的事拉到自己身上 布什太傻 2004/5/17 (17,794次)
比美军虐囚更触目惊心 2004/5/16 (17,450次)
中国民众对伊拉克虐囚事件的不同反应 2004/5/15 (17,685次)
中共应立即向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发出10大呼吁 2004/5/14 (16,178次)
一张匿名小纸条悄悄塞进上司的门缝──监狱里正发生令人发指的事件! 2004/5/14 (17,736次)
什么时候发生在中国的虐囚案也能产生这种轰动 (多图) 2004/5/13 (23,473次)
温家宝也许是不想‘一百步笑五十步’吧 2004/5/13 (18,098次)
中共喉舌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2004/5/12 (18,969次)
幕僚透露:政治局不是铁板一块 新进军委的忐忑不安 2004/5/18 (24,464次)
一个逼近的危机!《黄祸》的预言在实现中 2004/5/17 (25,712次)
罗干的氰化钾带了没有?!女狱警陪吃陪睡 监狱劳改场骚乱蜂起(多图) 2004/5/16 (54,111次)
中南海惶恐不已!江罗给胡温留下好大一堆狗屎(多图) 2004/5/15 (33,607次)
张高丽仗势血口大喷姜春云 二千万农民揭竿愤起25省市(多图) 2004/5/14 (46,366次)
沾上晦气!去年被江泽民接见的印度总理落选(多图) 2004/5/13 (18,925次)
《暗杀陈水扁》果然与江有关!江氏嫡亲网如此愚弄读者(多图) 2004/5/12 (24,452次)
江使这毒招儿致胡死地 中国要出大事(多图) 2004/5/11 (44,942次)
感觉真好!一个历史故事让我从台湾大选中超脱出来(多图) 2004/5/10 (21,624次)

江氏父子露馅儿!四大商业银行爆致命内幕(多图) 2004/5/10 (41,182次)
黄菊召开温家宝批判会 江西省书记噎个大歪脖儿(多图) 2004/5/9 (59,891次)
陈良宇怒斥曾庆红演闹剧 胡锦涛警告民为生存而反(多图) 2004/5/8 (40,948次)
周正毅喂肥120多上海帮 中央社这消息让江氏父子焦虑(多图) 2004/5/8 (23,475次)
这两字改动非同小可 薄一波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图) 2004/5/7 (35,801次)
看了新华网!俺孩子娘信心大增:陈至立那角儿俺也能当 2004/5/7 (20,738次)
宋平和中央对着干 胡锦涛惊呼干部断层危机(多图) 2004/5/6 (37,444次)
瞧这图片!大头娃娃镜头前停止呼吸 官商麦地里铺红地毯(图) 2004/5/6 (23,376次)
瞧,笼子里的中国水兵去香港干了些什么(图) 2004/5/5 (24,343次)
曾庆淮香港给大哥捅漏子 新华社明示曾庆红渎职(图) 2004/5/4 (30,354次)
江泽民此时增加三军委委员的奥秘(多图) 2004/5/4 (25,208次)
一条惊人新闻!大陆电视台女主播台湾下海卖淫(多图) 2004/5/3 (38,574次)
黄丽满媚语导致老江智昏 曾庆红香港搞独立王国(多图) 2004/5/2 (27,185次)
为法轮功“针对个人,依法惩罚”的斗争方法喝彩! 2004/5/1 (18,006次)
重庆郊外发生数十万小蟾蜍集体“大逃亡”的异常现象 (多图) 2004/5/1 (18,376次)
图片新闻:今年首起SARS死亡 北京隔离医务人员 (多图) 2004/5/1 (16,746次)
江泽民倒吸一口冷气 2004/5/1 (21,342次)
小笑话:江泽民和王冶平的悄悄话 2004/4/30 (30,887次)
解心结的绝招!王军霞与马俊仁十年心结一朝解(多图) 2004/4/30 (32,370次)
江急了!对阿扁下终生刺杀令 对香港的忍耐过了时限(多图) 2004/4/29 (22,819次)
乍一看,我懵了!关于SARS的一条离奇新闻(图) 2004/4/29 (25,107次)
吴罗与曾庆红掐死架 胡锦涛解决矛盾有高招(多图) 2004/4/28 (39,136次)
江胡大战忽热忽冷 政治局西郊猛打摆子(多图) 2004/4/27 (39,090次)
一比吓三跳!卡扎菲笑迎欧盟主席 江泽民热脸贴冷屁股(多图) 2004/4/27 (24,880次)
挺好的文章一链接这文章能让人晕倒(图) 2004/4/26 (25,420次)
一段新故事!陈至立与江的“生死恋”(多图) 2004/4/25 (32,941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