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負債建設 物價狂飆 中國高GDP危機四伏 (多圖)
 
2004年4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王珍綜合報導) 兩會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投資規模過大、物價上漲,已成爲現屆政府的重大考驗。中國由於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導致能源、水泥、 鋼鐵及其他物資價格一路上揚,加劇能源短缺;另一方面,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呆賬壞賬高達5000億美元,比例約40%至50%。有專家警告,中國70%的私人儲蓄已化爲烏有,高GDP數字後面潛伏著深刻的金融和社會危機。

*原材料價格狂飆
  
中國商務部官員最近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隱患,排首位的就是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導致投資與消費關係失衡。由於大興土木,負債建設,使主要原材料水泥、 鋼鐵等價格一路上揚;另一方面,加劇能源短缺,電力不濟,使正常生產和生活遭受影響,安全隱患加大。中國2/3的城市嚴重缺水,大部份省份缺電,電力供應緊張在去年夏天導致中國大範圍限制供電。

據報導去年中國水泥消耗量已達到世界總消耗量的50%, 近幾個月內水泥的價格已上漲了將近15%, 達到了一噸260元(合31.40 美元)。根據中國統計局的計算,鋼價在一年裏上漲了三分之一,鋁價上漲35.1%。
  
同時資源、能源對外依存度加大。去年中國進口原油高達8200萬噸,今年原油缺口預計將進一步達到1億零700萬噸,對外依存度已達35%。由於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也使全球原材料價格猛漲,如鋼鐵價格已創30年來新高,原油價格上漲到每桶35美元的天價。




中國大興土木,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揚。
 
其他物資如生活必需品,運輸費用自然也要上漲,最後落到中國消費者的身上。物價高漲必然嚴重影響到貧困階層人們的生活,加上失業、下崗、貧富差距、官員腐敗、治安等問題,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威脅。有專家指出,中國的高增長隱藏著高危險。

*GDP數字後面的隱患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在2003年,中國經濟出現高速增長,GDP比上年增長9.1%。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這十幾年GDP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支撐。地方政府官員以此炫耀政績、貪官污吏藉此掠奪國有資產,這些項目投資後往往沒有產生任何效益,甚至造成巨大浪費。
  
被判處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在阜陽任職期間,在貧困的阜陽市耗資3.2億,建設國際大機場。由於客源嚴重不足,無法承擔鉅額的機場維護費用,在勉強營運了1年後,被迫關閉。這3億多的建設費用也被計入GDP。
  
在瀋陽,一年用於城建事業正常運轉的財政撥款據報不到10億元,而大貪官慕綏新在任3年間,在城建上投資超過1,000億元,給該市財政造成巨大的債務包袱。佔地1,476畝,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高達16億多元的瀋陽渾河大市場,隨著穆綏新的倒臺也荒廢了。如今又拆除建築平整土地、或是種田或是養魚。但這一建一拆的費用都會被計入GDP,爲國家GDP增長做「貢獻」。
  
這樣浪費國家鉅額資金的工程在中國到處都是,而各級貪官污吏從這些項目建設中,撈外快、賺回扣,掏空了國庫。
  
從國家政策上,至今中國老百姓對政府如何使用納稅錢仍無知情權。據報導,今年3月29日廣州人大代表陳雪質疑當局對預算情況的保密規定和納稅錢的去向。她說,每次開人大會議,預算草案均作爲機密材料,會前才發,會後很快又收回。代表很難深入了解,納稅人更無從知曉其中內容,而自相有矛盾的是這些議案最終還要提請人大代表會通過。有關負責人回答:國家保密局的有關條例明確提到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草案的問題需要保密,我們職能部門完全是按規定辦事。
  
由於片面追求高GDP,中國出現了對資源的破壞性掠奪問題。今年兩會期間,中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表示:「中國的GDP數字裏有相當一部份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




今年兩會期間, GDP被要求請下神壇。

「中國每創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中國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鐵礦石、鋼材、水泥,創造出的GDP卻不足全球的4%。」「就是說,2003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不到4%,對鋼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金融危機
  
另一方面,盲目投資也與中國的金融體制息息相關,至今中國政府在控制信貸和投資規模上仍然依賴行政力量,機構無法建立一套有效制約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投資的機制,以致其可以不計效益、不計後果地盲目建設,市場卻無法對他們作出「制裁」。
  
滙豐銀行研究指出,中國去年固定投資佔國內生產毛額(GDP)高達47%,放款對GDP的比重較亞洲金融風暴前的泰國還要高,爲中國金融危機已埋下兇險伏筆。
  
經濟學家章家敦指出,中國之所以能夠維持經濟高增長,是因爲政府不斷地在國有銀行裏投入資金,然後任有這些資金變成壞賬。「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說,由於巨大的壞賬呆賬,實際上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裏70%的私人儲蓄已經化爲烏有了。
  
目前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呆賬壞賬高達5000億美元,據估計比例約在40%至50%之間。而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承保的美國商業銀行第三季的貸款,僅有1.24%的貸款是壞款。今年一月遠東經濟評論刊文認爲中國國有銀行壞帳纏身,已經病入膏肓。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從2007年開始,外國銀行將可以直接進入中國,經營所有業務。許多外國觀察家認爲,到了2007年,這四家國有銀行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有被這些壞賬拖累而發生危機的可能。
  
臺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認爲中國現在金融體系還能維持,主要靠的是私人高額儲蓄、外資大量流入和資訊封閉。他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問題拖到最後,銀行即使沒有遭遇擠兌也支撐不下去,最後會倒閉,但銀行倒閉的後果不堪設想,政府可能會印鈔票借錢給銀行,結果將以高度通貨膨脹的方式收場。

 
分享:
 
人氣:14,4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