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熔基与江泽民形成强烈对比 (图)
 
2004年2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据亚洲时报田镜2月26日报导) 中国一份党刊介绍了卸任总理朱镕基的生活近况。值得注意的是,据报朱镕基“为官清正廉明,官风务实严谨,平日鲜有为人题词者”,又指朱镕基绝不利用特权提拔自己子侄;为了避嫌,朱更加拒绝为自己母亲修坟,而这一切,刚好和还未退任的中央军委会主席江泽民形成强烈对比。

最近一期《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转载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信息报》,披露了朱镕基的淡泊生活。

据报导,2003年9月9日,朱镕基堂兄朱经冶老人九十大寿时,朱镕基在共和国总理卸任前夕于百忙之中写给他九十生辰的两幅贺联,一联为“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另一联为“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

这篇报导令很多人联想到,江泽民在春节到深圳考察时,也曾吟了一副对联助兴,而该给深圳民俗文化村的对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海外评论指江泽民“俗气”,这和朱镕基的对联强调诚信廉洁,恰成强烈对比。

可圈可点的是,报导引述朱经冶说:“熔基为官清正廉明,官风务实严谨,平日鲜有为人题词者,故此两联手迹弥足珍贵,殊堪留传后世也。”而江泽民相对则较为“随和”,例如他就曾在参观河北东方大学城时题词留念,但该城最近爆发了欠债22亿的风波,有人更为此企图自杀。

据指出,朱经冶原名叫朱熔墨,是朱镕基三伯父朱宽浚之子,比朱镕基大十多岁。他20岁出头离开湖南老家,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上世纪40年代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深造,回上海定居后,曾任上海市长宁区工商界政治学校教务长。虽然有当国务院总理的堂弟,但夫妇俩仍住在上海虹口区的老式石库门楼房里,在那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

据报导,朱镕基到上海当市长时,当着朱经冶夫妇的面,对他们时任上海纺织局党委副书记的儿子朱匡宇说:“匡宇,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升官。”朱镕基果然说到做到,在上海的四年里,朱匡宇没有动过职务,也没动过职位,从一个纺织机械厂的一般工人,靠自己的努力直到成为局领导,与朱镕基一点关系都没有。

和朱镕基避嫌形成对比的是,江泽民的儿子江绵恒,却在去年成为中国载人航太工程副总指挥。有一种意见认为,这和江泽民作为中央军委会主席的影响力有关。

报导又指,朱经冶的兄弟姐妹准备将父母的坟墓修整一下,询问朱镕基是否也将他母亲的坟墓顺便修整一下。朱镕基很快就复信:“接到来信,关于为我母亲修坟之事决不可为,传扬出去影响更坏。顾念之情,心领不尽。”

相对之下,较早前有报导指,在江泽民安徽家乡江村,江氏祠堂建得美轮美奂,江泽民的题词、江泽民视察安徽时坐过的椅子和用过的茶杯更被当地官员和商人看作重要资产,“奉为圣物”。当地官员更把江村同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韶山相比,使用在传统上象征帝王的龙图案。

虽然报导指朱镕基很在意避嫌,以致家中及外头有人说朱镕基六亲不认,但报导也又述朱经冶指出,“朱镕基是性情中人,他对国民关怀,对自家的亲人非常亲切。朱镕基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只要知道有本房亲戚,都会尽量抽时间安排与亲戚见面,调北京工作时,还把上海所有朱家本房的亲戚都请到他家里。”

《党史信息报》指出,刚刚在北京过完75岁生日的朱镕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有说有笑非常精神”。兄弟俩在一起非常亲热,不谈政治拉开了家常。

据指出,不少中国退休领导都喜欢写些书,但朱镕基什么都没有写。朱匡宇带了一套“唐诗、宋词、元曲”送给朱镕基,朱镕基很喜欢。朱镕基说过,不看别人写他的传记,认为都是东拼西抄去卖钱的。不久前,朱经冶的亲弟弟写了一本与朱镕基有关的书,写成后要送一册给朱镕基。那时正是非典时期,朱镕基见都没见。弟弟生气了,拂袖回了长沙。

报导说,朱经冶问朱镕基,弟弟要给他看书,为什么不见。朱镕基还是回答说:“我不要看。”朱镕基讲,他们去发言讲话,“想显示我同他们的关系”。那天他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大家有很多话说,朱镕基很风趣地表示,“你高兴,肚子不饿多留一会儿我不反对,但我不会留你们吃饭。”

刚在去年退休的前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就在去年推出回忆录《外交十记》。曾担任中国国务院两届副总理的李岚清,也在去年接受访问出版了一本《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分享:
 
人气:16,99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