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經濟發展代價沉重
 
2004年11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的轉型和成長經常與它所帶來的新挑戰及新危機相提並論,代價沉重。

* 都市化

據BBC盧亞德報道,中國人口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但是中國國土卻只有7%是農耕用地,而且農耕面積每年縮小100公畝。

一位上海居民說,「出了上海,你也找不到鄉村,只看得到更多的都市。」

中國重點發展城市,一望無際的灰色水泥叢林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的鄉村人口往都市遷徙。

在未來的25年間,預估有4億人口將從鄉村遷移到都市,這些龐大的人口流動將需要新的道路、住宅和其他基礎設施,從而更促使農耕面積減縮。

* 環境問題

狂熱的經濟發展讓一度自給自足的中國現在需要從外國進口物資,除了糧食,還包括其他原料。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銅、鋁和水泥消費國,石油進口也僅次於美國。

中國深不見底的資源需求除了讓人擔心這對全世界原料供應的長期影響之外,還帶來了其他結果:中國本身的自然資源--例如空氣、土壤及水源,也受到污染所苦。

專家預估,在未來30年之內,中國可能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

根據調查,全中國有一半以上人口面臨缺水或者是水污染的嚴重問題。

* 弱勢族羣

中國傲人的經濟改革讓許多人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好處,與此同時,在經濟起飛中屈居弱勢的族羣受到的忽略也令人擔憂。

數量龐大的勞工族羣就是一個例子,工人經常擠在狹小、濃煙密佈的工廠裏工作,情況有點像18世紀的歐洲工人。

環境工作者說,跨國公司和本土企業都在濫用寬鬆的環境及勞工法規,靠走漏洞來賺取利潤。

在都市化及環境問題之外,在經濟發展中被犧牲的人們也越來越成爲外界關注的話題。


 
分享:
 
人氣:16,24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連續4年乾旱 北京水荒制約經濟發展 (圖)
中國經濟發展已籠罩在空前未有的巨大陰影之下
和平解決法輪功問題對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圖)
當人們都對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普遍看好的時候
世貿中心慘案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江綿恆撈錢急需理論基礎:中共總書記讚歎非公有制經濟
反真善忍:江澤民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都賠上
喜歡「講政治」的江澤民開始擔心美國經濟嚴重衰退了
貧富懸殊已成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的重要變數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