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中共牢控媒體瞞天過海 中國人生活在虛幻中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彙集精英透視中共對媒體的控制 11月5日是歷時兩天半的「資訊時代的族羣關係」國際研討會的第一天,來自兩岸三地及北美的四十餘位中國問題專家學者,彙集在楓葉紛飛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校園。詳盡的第一手資料和精闢的分析,曝露了中國媒體現況,指出外界對此認識上的誤區,展望中國媒體未來。 * 中共新洗腦宣傳戰術 實由中共控制的鳳凰衛視,以臺灣廣播員給觀衆「海外媒體」的錯覺。即使時時關注依拉克戰爭的觀衆,在薩達姆被擒幾日後還渾然不知,並在了解真相後,還不肯相信自己會被騙。此爲中共在信息時代,改變洗腦宣傳戰術,並使中國人心甘情願地認可的事例之一。 現任加拿大維克多利亞大學中國和亞太中心主席和教授的吳國光,根據中共對媒體的政策文件及官員的講話,結合實例分析了中共如何巧妙加強其對媒體的控制。 雖然中共不再說「社會主義就是好」了,吳博士說,中國的媒體仍嚴格遵循「江澤民新聞思想」,即「媒體是黨的喉舌」。黨性是所有中國媒體都必須具有的,在與黨保持一致的基礎上,中共允許其「核心媒體」以下的「子子孫孫」有一定自由。而這一自由恰恰又可被黨再利用來包裝其宣傳,給中國及海外觀察家以「中國有新聞自由」的假象,吸引讀者並創造收入「養活」黨報。 * 新聞工作者的「自律」 與樂不思蜀
吳國光教授更揭示了中共在信息時代採用的新手段-新聞報導與記者專業化。這又是一箭雙鵰:專業化使媒體宣傳加強競爭性、吸引力與說服力;順應了新聞工作者尋求專業化的心理,在業務上給其更大遊刃的空間,使其不想挑戰黨的領導,報導「敏感」消息,因此便更自覺「自律」了。 「世界改變中國」是神話? 信息時代是否可以改變中國?學者精英在此問題上更是見仁見智。何清漣教授首先指出了西方國家企圖借交流改變中國的兩個「神話」:「世貿組織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結果是,所有與中國打交道的外國人,不但沒能使中國按國際法辦事,反而難保自身潔操,「適應」了中共;互聯網亦沒能促進中國民主化,反而觸發了中國勞民傷財的網絡控制,給中共進一步控制人民各方面的自由創造了機會。 耗資幾十億美元的所謂金盾工程,已開始爲中共通過監視網絡,達到控制每一位公民思想的目地。而包括美、加、英在內的西方國家的幾家大公司,唯利是圖地爭搶中國這塊佔全世界四分之一電訊產業的大蛋糕,完全背離了道義,致使一些參與這一項目的人後來一直受良心的譴責,並寫書揭露了這些內幕。 吳國光教授舉例說明國內媒體根本不能對政府起到任何監督作用:中宣部在薩斯病(SARS)過後,表示它對媒體在此期間的工作「高度滿意」,這明顯是滿意其對黨員在災情中表現的宣傳;孫志剛案普遍認爲媒體報導引起中央於2003年6月18日取消收容制度,其中可能另有原因,因國務院又於2003年9月26日再次討論了收容制度,其間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也可能促成了一變化。 網絡雜誌《觀察》主編、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席陳奎德認爲,網上的民間維權和海外輿論的支持,使得中國政府最近不得不「悄悄讓步」,對一些因言論而被逮捕人士「從輕處理」。吳國光教授則指出,先抓後放並不代表中共進步了,它根本就不應該抓,況且被放的人境遇已大不如前。而它之所以,也並非完全因外界壓力,它應該早就該料到外界的反響,這其中可能另有原因。 * 還媒體於人民 從我做起 儘管中國媒體處於紅色鐵幕嚴密籠罩下,陳奎德說他仍滿懷希望。 香港七一大遊行的召集人的孔令瑜小姐,將今年港人提出「董建華下臺」歸功於媒體對其的揭露。孔小姐說,事實上,港人應該在6年前就提出這一要求,因董那時就已犯了足夠多的錯誤,而因爲媒體沒有報導,人民都不知道。 主攻中國政治的三一學院教授蘭夢林(Patricia Thornton)特別提到了法輪功學員在通過網絡交流信息方面的成績。下午的討論還涉及網絡在藏人文化中的作用。北美致力於突破中國網絡封鎖技術的兩位電腦工程師先生,何傑克與夏比爾,談了信息不可阻擋的前景。 因《討伐中宣部》一文被停職的北大教授焦國標,介紹了被要求「不得見外媒記者」自身經歷。他分析中國言論與政治不自由的根源,在於狹隘的小農觀念意識。不說話、不交流並不能解決社會存在的問題,要打破中國媒體不敢言的無形隔膜,必須每個人都從內心不承認此種不正常的現象。他決定從我做起,此次美國之行,他就是要見「敏感」的媒體,並採訪「敏感人士」。 所有的努力應該會有收穫,今日晚與會者將觀看反思文革記錄片《八九點鐘的太陽》。主辦此次研討會的美國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學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早上的歡迎詞中說,他希望中國媒體將如八九點鐘的太陽。 研討會還從中國邀請了範亞峯、張耀傑等研究中國民間維權的人士,他們將繼續在今明兩天討論這一題目。《大紀元》副主編鹿青霜在6日介紹《大紀元》的情況。據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執行主席宋永毅先生介紹,這樣大規模的研討會每兩年一次。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