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法文化年封杀文化
 
作者:刘晓波
 
2004年1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春节期间,为庆祝中法文化年和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也为胡锦涛访法作铺垫,大陆媒体高调报导了中法文化年的活动,特别是对巴黎著名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巡游表演,更以「北京风情动巴黎」的大字标题,给予浓墨重彩的报导。同时,采访参加巡游表演的各类人员和旅法华人,背景衬托大都是「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凡是接受采访的,几乎众口一腔和千篇一律地感叹:「祖国的强盛,我们的自豪!」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为保证中法文化年的各项庆祝的「政治正确」,宣扬中国文化活动却在棒杀某些中国文化的作品。不仅巡游表演拒绝法轮功参加,而且巴黎将举行的「中国文学」主题书展,当然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及海外的所有华语作家,但被邀请者的名单中,独独排斥著名作家高行健。众所周知,高行健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这显然是出自中共政权的压力和法国政客的利益考虑的合谋。高行健的法文翻译杜彻(NoelDutrait)也表示,在法国庆祝中国年开端,便有来自外交部的讯息,要高行健不要公开露面。封杀高行健,肯定不是中共当局不在乎诺奖品牌,也决非因为高行健的作品不够中国化,而仅仅是因为其人其作有违于当局的政治正确。

事实上,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能否获得诺奖,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的话题:一方面,每年诺奖得主的名单出炉后,大陆都会有「为甚么中国人得不到诺奖」的讨论,藉机宣泄对西方文化霸权不满者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如果有外籍华人获奖,也必定要以此作为煽动民族主义的素材加以大肆炒作:看,中国文化多伟大,中国人多聪明!但在这类煽动中却很少提及,为甚么外籍华人能够获奖,而大陆华人却至今无一人获奖?因为这显然与大陆文化专制密切相关。

照理说,近些年,已经患有「诺奖综合症」的中国,对高行健的获奖理应大肆炒作才是。因为,高还有不同于其他获奖华人的优势:他不是早年就定居海外的华人,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走出国门的大陆人,;他的获奖作品《灵山》,也不是直接用外语写出的作品,而是用汉语写作的、带有强烈「寻根文学」色彩的文学,也算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的获奖,也就更能用于民族主义的造势。虽然,对高的获奖及其作品的评价有著巨大分歧,但在华人世界引发过轰动效应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尽管高本人的出国和不归与政治高度相关,但他获奖后的言论已经相当低调,基本回避谈论大陆的政治和人权。

然而,即便如此,高行健及其作品仍然被他的故乡当局彻底封杀,不但要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封杀,还要将扼喉之腕伸到自由之都的巴黎。其原因,无非是高行健本人他曾触犯过中共当局:1989年六四大屠杀后,高行健公开宣称与中共官方决裂并取得法国籍,他获得2000年的诺奖,流亡作家身份显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中共当局极为尴尬,因为这决不是中国官方希望得奖的人选。

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学书展,却封杀具有诺奖头衔的法籍华语作家,岂非哆哆怪事!但对中共政权来说则是常态行为。为了党权利益,中共政权不惜耗费巨金,一方面向在国内外宣扬党所钦定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内外打压党所厌恶的中华文化。所以,无论是法轮功还是高行健,只要中共当权者不高兴,就统统在封杀之列。

如此荒唐的政府行为,再次凸现了大陆官方的虚弱和蛮横,也凸现西方政客精于利益计算的机会主义,更凸现出中共政权高倡民族主义的虚伪性:对于大陆当局来说,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仅仅是政治装潢而已,在祖国利益或民族利益之上,真正至上的是中共政权的利益,所以,当民族主义的政治正确和党权主义的政治正确发生冲突之时,为了党权利益而封杀民族利益就是必然的。

2004年1月26日于北京家中

 
分享:
 
人气:15,45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