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永远也绕不过去的马六甲海峡
 
作者:郑义
【人民报消息】不久之前,中华工商时报刊载文章说,旁观伊拉克战争,有两点值得中国特别关注:第一点是军事上的,此战所彰显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军事革命,将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其二是中国石油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动荡不宁,美国影响增大,中国毫无干预能力,令人不安。

这两点看法不能说没有见地,但见地各有不同。

这第一点是什么意思呢?是要追撵赶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军事革命”吗?如果要以美国为第一假想敌,过去的经验是越赶超距离拉得越远;教育、经济上不去,今后怕也脱不出这种格局。所谓“学生超过先生”什么的,大抵是豪言壮语,认真不得的。如果要对付老百姓,坦克机枪已经足够了,实在用不著再搞什么“新军事革命”了。

作壁上观中不喜欢打仗的人,所关注的则是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某种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斩首战术”意义之深远,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以往历史上所有战争,都是普通士兵处于第一线,而指挥者躲在远离战线的后方,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也不甘罢手。特别是那些发动战争、指挥战争的战犯,你不把城市夷平,军队打光,是拿他莫可奈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一直打到本土,还扔了原子弹;德国则炸成一片废墟,几乎打到最后一兵一卒。我们说战争残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指士兵和平民的大量伤亡。现在好了,精确制导的炸弹直接瞄准独裁者打,想把士兵和平民当“人肉盾牌”再无可能。这种打法好,再这么打上一两仗,说不定也就把战争打绝种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我们要说的是还是石油。过去中共总骂美国日本,说他们烧别人的油,骂了几十年,现在悄悄闭嘴了。因为中国后来居上,变成了一个纯石油进口国。前些年,中国还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二。目前中国年产原油1.6亿吨,年需求量2.2亿吨,进口量仅2002年就达7000万吨。中国对进口石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日益深重,这已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但是,我仍然弄不懂,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增大对中国石油安全有何负面作用?“不安”什么?

中东当代史告诉我们:无论中东局势如何动荡,哪怕烽火连天,但从未影响到石油生产与支配的格局。换句话说,中东石油始终是中东诸国的,不是“美帝”或任何“帝国主义”的。石油价格波动是存在的,其主要原因还是欧佩克的成员国没有严格执行产量配额。即便在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期间,两伊以及科威特的石油生产遭受重大破坏,其他产油国把龙头拧大点,天下也就太平了。让我们用明白的语言说:就中东石油市场而言,所谓“石油危机”是不存在的,最多是价格波动。美国在中东的角色是国际警察,绥靖地方治安,保护石油生产交易秩序。最简单的证明是:美国两度武装干涉中东,只要美军一动,全世界的股票市场就欢声雷动。钱、票子、MONEY,这是最真实的反应。股票市场只讲利益而不宣扬意识形态。世纪之交,美国两度在中东用兵,国际社会莫不有兵出兵有钱出钱。除去美国站稳了道德高地,更实在的原因,是美国在为大家维护石油安全与秩序。当然,美国也从中东买油,但中东石油仅占美国石油总消费的15%左右。——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不像中国日本那样深。

说完中东,深谙地缘政治的专家们就该侃马六甲海峡了。中国无论从中东、非洲或亚太地区进口石油,都绕不开这条咽喉水道。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把住了中国石油的开关龙头。“谁”是一个假设或虚指。但对于中国不存在任何假设与侥幸。——铁的现实是:这个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谁”正是美国,正是中共及“愤青”们刻骨仇恨必欲与之拚个鱼死网破的美国。

于是,中国只有把目光转向北方的俄罗斯,试图在那片广袤的远离马六甲海峡的土地上建造输油管线。1994年,漫长的谈判开始。2003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时达成初步协议:两国共同建造长达2400余公里的“安大线”(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北岸的安加尔斯克到大庆),从2005年起,俄国每年向中国出口2000万吨石油,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年5000万吨;在25年内,输送石油7亿吨。遗憾的是,几个月后这个协议被俄国政府否决。退一步说,如果“安大线”没有被否决,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势态是否会有重大改善呢?让我来说,百分之零点一的改善都没有!如果存心以美国为敌,以为绕开马六甲海峡躲过了美国海军就万事大吉,那实在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我欺骗。真正大打起来,美国空军是吃素的吗?不用说几千万吨,就是一滴石油,也没法从炸断了的输油管里流过来!

真不知那些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们是怎么思考的!

所有的谬误集中到一点,就是战争狂热。近半世纪来,总有那么一些政客在煽动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美国的仇恨。他们在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脑海里建立起“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可怕战争噩梦,把中国人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愤怒引向外部。揭破这种骗局其实很简单,古巴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近在咫尺一弹丸小岛,只要不发动战争,再是反美,再是专制,美国也没动它一根毫毛。随著苏联东欧共产主义崩溃与冷战结束,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来临。在这种崭新的国际秩序下,只要中国不打算与美国兵戎相见,马六甲海峡就永远是安全的。相反,成天谋算著要埋葬美国,“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什么的,马六甲海峡就是永远也绕不过去的。

作者为中国独立作家,现居美国

《观察》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刘荻:中国人的权力主义人格 2003/1/22 (14,133次)
江泽民:美国亡我之心不死,联邪反美乃国策──从美国制裁中国公司说起 (图) 2002/5/23 (13,695次)
十二国西方人士违反了江泽民的“不准示威法” 2001/11/22 (13,525次)
幽默:交大党委向上级检讨招生泄密事件的经验教训 2001/8/28 (12,738次)
江泽民下绊儿!瞧胡锦涛出访法国的乐子(多图) 2004/1/26 (38,478次)
江包庇贺国强的秘密!二十二亿美元大生意的背后(多图) 2004/1/25 (31,732次)
朱熔基有机会再趟地雷阵 众高官不必再给胡锦涛面子(多图) 2004/1/25 (55,177次)
诸葛亮预言惊人!《马前课》详解(12-14)(图) 2004/1/24 (29,369次)
新华网上有一篇各省市诸侯必读的文章 2004/1/23 (22,828次)
江核心的豆渣长城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多图) 2004/1/23 (22,237次)
江派人紧盯!胡锦涛年三十农家包饺子都捏不住褶(图) 2004/1/22 (37,912次)
张高丽搭戏台胡拒不捧场 李长春越挨告唱得越高(多图) 2004/1/21 (46,413次)
江被美国冷屁股冰得龇牙咧嘴 核心被李登辉阿扁两次破相(多图) 2004/1/21 (30,396次)

我真服了!教育界用这样的插图来搭配陈至立的讲话(多图) 2004/1/20 (23,744次)
新华网今天证实了一个恐怖消息的传言(多图) 2004/1/19 (32,836次)
新华网捅个大漏子!泄露江泽民的一次军事机密(图) 2004/1/18 (30,483次)
陈至立终于露头了!嘻,在这种情况下(图) 2004/1/18 (27,545次)
江胡内斗老江惨败!军民迎新春晚会上的蹊跷内幕(图) 2004/1/17 (55,179次)
出庭打擂!阿扁无保镳只身前往 老江关键时刻成了囊踹(图) 2004/1/16 (20,768次)
看看谁是会谈坐陪!江泽民和迈尔斯谈判不能不挨噎(图) 2004/1/15 (20,042次)
您看看这条新闻!当新华社记者拍摄真相的时候(图) 2004/1/15 (34,527次)
江泽民破袜子不扔垃圾箱!王雪冰今日判决书泄露秘密(多图) 2004/1/14 (28,779次)
吓,看了才知道!人民网这张照片想告诉咱什么(多图) 2004/1/13 (34,623次)
冰山难靠!江泽民要杀大批警察抵法轮功血债(图) 2004/1/13 (26,140次)
人民网这篇文章有来头!怎样监督“第一把手” 2004/1/12 (15,350次)
谁透露出去的?李肇星暴跳如雷限期破案 2004/1/11 (25,012次)
一张蹊跷的照片!美国对香港多嘴 中共回拳有绝招(多图) 2004/1/10 (31,244次)
一件说出来能让江罗被暗杀的消息(多图) 2004/1/9 (27,169次)
我睁圆了眼睛!一张令人目瞪口呆的照片(图) 2004/1/9 (38,697次)
小金库排行榜黄丽满第一 陈良宇扣压检举信被责令检查(图) 2004/1/8 (23,689次)
曾庆红占山为王!挤胡耍江 渐成气候(多图) 2004/1/7 (27,761次)
铡二炮!老军头军队考察满眼烂渣 迟浩田拒开会不听老江检查(多图) 2004/1/6 (41,468次)
薄熙来香港招商趣闻!命彪形大汉将记者拎起转180度(多图) 2004/1/5 (36,932次)
国歌伴艳舞!薄熙来管辖区歌颂江泽民有绝招儿(多图) 2004/1/4 (37,743次)
江办主任贾廷安挂上军衔 两集团军长明升暗降(多图) 2004/1/3 (35,568次)
军事专家新年力驳政治局 江父子篡权计划大半已完成(多图) 2004/1/3 (28,629次)
人民网这篇文章是点江泽民还是点江绵恒? 2004/1/3 (19,374次)
神秘话筒!数百万元过把瘾 海军最大的头儿是宋祖英(多图) 2003/12/25 (55,813次)
杨白冰动真的了!陈希同出狱上告江泽民 薄一波杀手锏已用到尽头(多图) 2003/12/24 (97,372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