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胡江推手 中國政壇格局悄然起變 (圖)
 
【人民報消息】去年11月15日,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大上從江澤民手中接過中共總書記一職,無數的目光在關注着這位中共新一代領導人能否坐穩這把交椅。一年過去了,政治評論家驚奇地發現,中國政壇在不知不覺中已悄然起變。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共高層權力結構已出現微妙轉變,在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支持胡錦濤或立場中立的,已佔絕大多數,顯示江澤民對中共高層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消減。

據大紀元記者尚古青報導,最初胡的內斂和低調作風,讓人懷疑他是否會成爲一個傀儡書記。尤其江澤民還留任中央軍委主席,在中共最高權力核心的九名政治局常委中,也大部份是江系人馬,包括被喻爲江澤民管家的曾慶紅。看上去勢單力薄的胡錦濤與溫家寶,以忍爲重,不爭不火,處處小心謹慎。胡溫走的是另一條親民之路,做事低調,儘量表現平和誠信。胡溫二人外事及國內視察活動的媒體宣傳報導,曾受到曾慶紅直接的壓制與干預,但兩派並未就此起表面衝突。

然而不久人們便看出,胡錦濤雖外表內斂可鋒芒暗藏。在中國,路人皆知毛澤東的名言: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所以江澤民死活也不讓出軍委主席的位子,想着靠250萬人民解放軍的武裝掌控着生殺大權。然而,胡錦濤一招集體學習憲法看似文弱實佔理的太極,讓江澤民渾身不自在又無從發作。下令學習憲法,雖表面上是強化法治,但亦可視爲高明的政治鬥爭手段,因爲憲法將中央軍委置於全國人大和共產黨領導之下,通過學習,人人加強對黨指揮槍的認識。在道理上,胡這招是佔了上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江派勢力的作用。

不過,真正使胡錦濤建立起新形象的是他經受了SARS疫情以及香港七一大遊行這兩次危機考驗。SARS爆發,胡果斷地撤換了隱瞞SARS疫情的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既贏得了民心,又不動聲色地除掉了一江系重臣。他還在SARS肆虐時主張信息公開化,如實報導潛艇失事一案,這多少給中國人帶來了對內改透明化的期盼與幻想。而對香港七一大遊行的溫和處理,也給外界造成了一種務實的印象。北京一位匿名的政治學者評論說:胡已贏得了擁護,除非他犯了嚴重錯誤,否則江澤民很難趕他下臺。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國人與國際社會都留意到,胡江二人在領導作派上有明顯不同。胡給人質樸平和的外觀,與江澤民搔首弄姿一會兒唱京劇,一會兒在美國說些鬧笑話的英文的形象形成鮮明對照。例如在對待臺灣問題上,胡好象沒有對臺灣的選舉作出干涉,這和江在1996年的臺灣大選之際,又試導彈,又搞軍備戰的激烈表現大相徑庭。但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寇健文分析說:胡和江的戰術也許各有不同,但戰略方向絕對一致。

胡溫上任後,不斷給人一種實施「新政」的表現,在推行媒體和法制改革等些方面與以前似有諸多變化。例如電視臺、報紙等傳媒沒有從前那種鋪天蓋地污衊法輪功的宣傳報導,但中共暗中卻未放鬆一天對法輪功的打壓,據了解,目前各地拘捕關押、迫害致死法輪功學員之事有增無減。同時,在對待政治異見人士以及其它一些社會問題如下崗失業、強行拆遷、言論自由等,仍舊是外鬆內緊。

胡江推手一年,表面不溫不火,私底下卻一直在暗自較勁。胡通過反貪倡廉,肅清了一批部級和省級江系高官,旁敲側擊地削弱了黨內江系勢力,並同時在高官要職上培養同盟,以此來架空其主要對手副主席曾慶紅。

今年60歲的胡錦濤雖然已成功淡化了江澤民的權力陰影,但他的權力並未全面穩固。許多人認爲胡錦濤不會主動與江澤民及其人馬直接衝突,但臺灣中國專家寇健文認爲,胡錦濤只有在2007年的十七大上再度當選,曾慶紅才不再構成真正的威脅。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1/25/2888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