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这样为了国家舍身的英雄在当今的江氏御林军中是再也找不到了。您现在要是想找舍身堵枪眼的没有,舍身堵钱眼的、舍命喊“万岁”的军官们,尽管遮遮掩掩,但到新华网、人民网、CCTV上还是不难找到的。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1931─1952年) 生平 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死去。从小割草放牛、扛长工。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2月,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朝鲜五圣山前的781高地。黄继光想,这下可有仗打了。可是,越想打仗,越没仗打,领导上让他跟副指导员吴保生一起随连后勤转移到五圣山后面去。黄继光在副指导员的帮助下懂得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从此,他不再要求留在前方了。 默默无闻做好事 黄继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了6个月的后勤工作,很出色。 他除了送信,整天不闲着,拾柴、挑水、切菜、烧锅,成了炊事班的一员。别的同志让他歇一会儿,他说:"我比杨根思、董存瑞、刘胡兰差远了,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咱干这点活还累着啦!" 每次给前沿分发弹药,黄继光都抢着去。别人一天送两趟,他一天送三趟。他还跑到机炮连帮着打坑道,抡起大锤来,一口气就是一百多下。人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说就跑了。 连里有个打铁组,黄继光经常从外面拾来炸弹片、汽油弹壳,有一回还背来半截坦克车上的炮筒子,有空还跟着学打铁,他打的菜刀、锅铲、斧头,还正经不错呢。 黄继光用肥皂特别费,每回都买好几条。 有一回,司务长问他:“你买那么多肥皂干嘛用?吃也吃不了那么快啊!”他说他不会洗,所以使的多。后来才知道,黄继光买那么多肥皂,是给前沿的同志洗衣服。 黄继光踏踏实实做好后勤工作,心甘情愿做一颗螺丝钉,大家都非常赞佩,一致选举他做代表参加团里的庆功会,领导给他记了三等功。 关键时刻显英雄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他牺牲时年仅21岁。 正直善良的人民不会忘记 (左图: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雕塑像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在朝鲜战场失去长子毛岸英的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毛主席与英雄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