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馬英九的幾番話讓江澤民更不敢下臺了(圖)
 
楊奇
【人民報消息】


馬英九在法輪功創始人寫的《論語》前發言支持法輪功

23條立法的醜劇是香港「一國兩制」的最好註腳。對於無可奈何的臺灣,中共派特務滲透,腐蝕利誘臺灣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尤其是商界的知名人士,比如王永慶等人,利用自己的名聲給臺灣政府施行政治壓力,並用400顆對空導彈威脅臺灣人民迫政府就範。最讓江澤民咬牙的是,臺灣的總統陳水扁和副總統呂秀蓮明確表態支持法輪功。

江澤民對走到哪裏都能在當地引起一陣「馬英九旋風」的英俊瀟灑的馬英九寄予希望。 中國時報2月12日報導,香港出生的馬英九2月12日上午抵達香港訪問,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正式接待,包括中國駐港代表張良任和香港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都到機場迎接。馬英九所到之處,不但香港和國際媒體爭逐採訪,港人也爭睹他的風采。香港政策所行政總裁李正儀表示,馬英九在香港有高知名度,很受香港人歡迎,他在香港參加任何選舉都會當選。

馬英九回答問題時說,法輪功在臺灣不是邪教,法輪功在臺可以正常的活動和正式的組織。這句話與江澤民的所作所爲是背道而馳的,不知此話一出,臺北市長馬英九是否在香港參加任何選舉都會當選,因爲臺灣是民選,而香港是江澤民「欽定」。


馬英九先生
5月6日,在美國西雅圖臺灣僑界和臺大校友歡迎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先生的晚餐會上,一位法輪功學員應邀出席。當馬英九市長給大家10分鐘提問開始後,該學員被第一個允許發言。她問:「請問市長,您對大陸鎮壓法輪功是怎麼看的?」市長拿起話筒,用親切的口吻回答道:「法輪功在臺灣是受到支持的,也是自由的,我家門口就天天有人在煉法輪功!!」他一邊說,一邊模仿著作了一個煉功動作,說:「就是這樣的。挺好!」從市長的動作,這位法輪功學員馬上知道他在做法輪功的第三套功法──「貫通兩極法」 。

最刺激江澤民的是,中央社2002年12月29日報導,臺北市長馬英九今天上午前往2002年法輪大法臺灣修煉心得交流會致詞時指出,臺灣是尊重結社、宗教自由的地方,只要不妨礙他人、社會秩序,都不會給予限制,他也希望大陸方面對法輪功可以寬容態度,重新思考尊重法輪功。

如此看來,江澤民更不敢下臺了,怪不得他鬧着說要兼管臺灣問題呢!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BBC:馬英九呼籲中國寬待法輪功 (圖) 2002/12/29 (23,138次)
呂秀蓮接受採訪不肯認中共爲母(圖) 2002/10/2 (14,220次)
人民網這是罵還是誇呂秀蓮? 2002/8/16 (13,965次)
江澤民的氣急敗壞 2002/8/2 (14,676次)
臺灣副總統呂秀蓮致詞聲援法輪功 2002/7/27 (11,853次)
呂秀蓮今天不讓江澤民過好日子! 2002/7/21 (13,562次)
馬英九:六四不平反 兩岸統一無條件 2002/6/2 (14,752次)
爲哈佛大學校長捧場 江澤民「美」中不足 (圖) 2002/5/16 (13,509次)
法輪功跨越海峽兩岸 市長馬英九親臨圖片展 2002/2/27 (13,335次)
老江,人代會還做報告不?我教您個絕招兒!(圖) 2003/1/1 (26,303次)
小曾政治局越權稱霸 老江欲聽政簾後跺腳(多圖) 2002/12/26 (32,323次)
卡斯特羅一封信搞定百姓 老江一縮頭傳言四起(多圖) 2002/12/26 (25,631次)
祝善良的朋友們聖誕快樂!(圖) 2002/12/25 (16,112次)
江簽訂賣國條約!斷絕子孫向俄國討還領土之路(圖) 2002/12/25 (28,404次)
歷史將記載!朋友,到這裏來投下您反對23條立法的神聖一票(多圖) 2002/12/23 (21,867次)
十六大失意說真話!李鐵映說三個代表有缺點(圖) 2002/12/7 (24,100次)
爲何九常委公開亮相推遲38分鐘? 2002/12/7 (31,896次)
得到35美元的報酬就是爲歡迎這個人 (多圖) 2002/12/3 (31,663次)

綁架政治局!江澤民張萬年搞一場驚魂破膽的軍事政變(多圖) 2002/12/3 (61,875次)
江澤民賣國大追蹤 2002/10/2 (26,770次)
看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江澤民最怕的!(多圖) 2002/9/16 (52,660次)
小笑話:江澤民和王冶平的共同語言(圖) 2002/3/9 (24,548次)
一個神奇的故事和幾張令人震撼的圖片(多圖) 2002/1/7 (30,232次)
小笑話:江澤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話:張愛萍教訓江澤民 (圖) 2001/5/20 (39,19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