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着肚皮「唱大戲」:江澤民「歌舞治國」要不得 (圖)
 
朱新美
 
2001年8月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7月23日《中國青年報》有一消息說,寧夏西海固地區是全國有名的貧困地區,而這個有名的貧困地區中的海原縣關莊鄉又是最貧困的鄉之一,日前已經是持續4年乾旱,人均年收入僅有427元,農民主要依靠出外打工和國家救濟維持生活。但是2000年6月,關莊鄉卻將縣政府下撥給該鄉的11000元救濟款和抗旱款用來請了甘肅靜寧縣的戲班子爲當地羣衆唱大戲,把縣政府撥給老百姓的「救命錢」花了,爲此,該鄉黨委書記楊景春受到了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爲了讓老百姓有一點的精神上的享受,可是他們恰恰背離了當地的實際,現實是要解決肚皮問題,看戲能填飽肚皮嗎?是不是唱了幾天戲就把精神文明搞上去了呢?


江澤民贈卡斯特羅詩一首!

這些年熱心表面文章是大有人在。不管是窮得叮噹響,還是欠一屁股債沒法還,有人總是忘不了歌舞昇平的表象,彷彿經濟建設的加快經濟實力的增強,是靠舞臺動作,靠詩詞歌賦,靠唱唸做打,一句話,靠的是用歌舞來治國,好像人們一看到臺上高歌好日了,臺下掌聲一大片,就是形勢大好。其實這只是個誤區,熱鬧不是富裕的象徵。


瞧江澤民這樣兒能」以德治國「嗎?


苦難中的縴夫們哪有江澤民這般瀟灑!

看戲重要還是吃飯重要?發展重要還是演出重要?這本來是不難取捨的,但有人總有將困境變喜慶、將艱難變坦途的戲劇化本領。今年第2期《南風窗》有一篇題爲《官場經濟:危險的信號》文章中說,南方一座沿海城市,曾有無數專家學者認爲「其區位在中國尤其是大西南的發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各方人士在參觀考察這座城市之後,都由衷地發出過「走遍了中國的沿海城市,還從來沒有見到過資源條件這麼好的地方」之類的感慨:原先沒有鐵路,現在有了;原先沒有高速公路,現在有了;原先沒有航空港,現在也有了;原先沒有立體交通,現在也有了。不知什麼原因那裏的經濟卻落後了,一是在整個「九五」期間增長幅度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農民手裏還握有大量白條,政府因資金的緊缺而無法兌現,三是當地政府已欠外債達20多億元,到了再也無法舉債的地步,明年有可能再也發不出工資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陷入困境的城市卻始終也忘不了歌舞昇平,市政當局居然坦然地從財政中拿出100多萬元用來開展一次聲勢浩大的、據說由此可「唱出正氣、唱出一片反腐新天地」的歌詠比賽。這是不是對黔驢技窮這一成語的最好註腳?


30億的大劇院與他有關嗎?

如果只看電視不看現實,只看臺上臺下不看田頭地角,只看重點城市不看鄉村僻壤,誰都會相信我們已經進入到不是「小康」而是「大康」了,戲劇掩蓋了本質,表面覆蓋了內涵,虛假埋葬了真實。我就是不明白,爲什麼這些年來有的藝術團體總是喜歡往老區跑,往窮貧地區跑,往艱苦的地方跑,越窮的地方他們就越是要去。當然,那裏的人們確實也需要歌聲,也需要舞蹈,也需要詩歌,甚至需要主持人的煽情,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生活的不斷提高,國家在財力上的支持,而不是演出,因爲每一次藝術團的到來都給演出地帶來的巨大支付壓力,對原本發不出工資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也許由於我們習慣於講造勢不講成本,講政治不講經濟,講明天會更美好不講享受每一天,所以也就不會有人算經濟帳算現實帳。試問,有誰算過這樣一筆帳,你一個藝術團到人家一個貧困縣演出一次,那個貧困的縣政府要動員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嗎?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這些錢如果切實用於解決實際問題,該有多少百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呢?該比看一兩個小時的歌舞強多少吧?


國家主席江澤民與澳門賭王四太太同臺獻藝!


希望不再有西海固關莊鄉這樣的貧困鄉餓着肚皮「唱大戲」,更希望歌舞不要成爲某些不幹實事之人的治國之策。


 
分享:
 
人氣:12,22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