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軍方鼓動退役軍人暴動 中國共產黨死期將臨
 
【人民報消息】去年河北省發生的兩千多名老兵武裝暴動事件,無論從組織上、規模上、操作技巧上乃至交通工具的安排上,都說明整個活動是預先經過沙盤推演,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的。

事前老兵武裝暴動的組織者向參加者說:「我知道武裝暴亂是犯死罪的事,但大家不要怕,我們後面有軍方的支持。河北省軍區及各軍分區、縣人武部在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上都會給予支援和協助。更重要的是軍委和三總部的某些領導事先就知道、同意我們的行動計劃。中共中央是絕不會下令鎮壓的。沒有把握,我絕不會讓兄弟們跟我去死的。」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武裝暴動,實際上是軍方與中共間矛盾不可調和的激烈反映,而且是軍方對中共的一次警告性的威脅。

有人對此事件有強大的軍方背景表示懷疑,但觀察家卻有如下分析:

一、這些復轉軍人還遠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社會上比他們悲慘的人有的是。他們爲什麼敢於搶槍,敢於聚集二千多人,敢於揚言要打到北京去。這些都是犯死罪的行爲。沒有強大的軍方背景,是不敢這麼幹的。  

二、面對二千散兵遊勇的武裝暴亂,中共中央毫無疑問應該鎮壓。光北京周圍就有三十八軍(駐軍保定,正好在北京和石家莊之間)、二十七軍兩個王牌軍,北京有兩個武警總隊,一個獨立師,還有其他部隊,對付二千散兵遊勇(手中只有很有限的槍)綽綽有餘。光石家莊的軍隊和武警就足以對付了這些老兵了。但爲什麼中央沒派軍隊鎮壓呢?原因只有一個,即江澤民受到軍方威脅性警告,如下令鎮壓,軍方將拒絕執行命令。那麼如果江不顧警告採取鎮壓,後果不堪設想。

觀察家道,利用軍方與中共的激烈矛盾,在推翻中共統治的鬥爭中,使軍隊倒戈,或者至少是保持中立,是完全可能的。目前,由於江澤民在軍中已無威望可言,故重演第二個「六四」悲劇的可能性幾乎爲零。如果發生大規模推翻中共暴政的行動,軍隊象東歐劇變時那樣,站在人民的一邊卻幾乎是無可置疑的了。

附:老兵造反事件始末  

2000年3月24日、25日,兩千多名來自河北省九個地區的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經過預先串聯、嚴密籌劃,一舉佔據了河北省軍區大樓,並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保障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合法權益,並立即予以兌現。

復員、退伍、轉業軍人武裝暴動的消息震驚了中南海,江澤民等相繼緊急致電河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司令,要求立即接受造反老兵提出的一切條件,務使已經激化了的矛盾緩解,更不得令事態擴大傳染其他地區。  

3月16日老兵請願被扣上「造反」帽子  

3月16日,河北保定、衡水、邢臺、張家口、承德等五個地區共四十多名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代表到達石家莊,向河北省安置辦公室請願,要求當局立即落實黨和政府文件明文規定的有關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安置事宜。

出面接待的河北省辦公廳副主任不但不承諾解決問題,而且趾高氣揚地用語言相威脅:「政府機構本身要精簡,本屆政府原則上不增加新人編制;國有企業、單位正在改革、扭虧,不會吸納新職工,否則對下崗工人不公平,會引起動亂。」「政府要求你們立即返回原地等候,你們的情況政府已經知道,搞串聯、有組織地進行上訪,政府是不贊成的,從事非組織活動是要承擔責任的。」  

在省政府辦公廳裏真刀真槍肉搏戰  

在中國,任何人都怕扣反革命帽子,現在雖然反革命罪取消了,但要扣上個「動亂」帽子,秋後算起帳來也是活罪難熬、死罪難免。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代表聽見那個省府官員張嘴就用「非組織」活動相威脅,全都怒火攻心。

有人立即衝上前去,揪住這傢伙的脖領質問:「你坐在辦公室裏舒服,一手拿公家的,一手拿私人的,說話不知道牙痛!可我們還得養家,還得吃飯,逼到老子們沒路走了,就只好拼命啦!」代表們吵嚷著「見省委書記、見省長!」「這個狗官誰也代表不了,讓他滾蛋!」  

很快,該官員招來了武警,想用槍桿子鎮住請願者。可這些老兵又誰沒見過真槍實彈,幾個武裝警察的槍立馬就被下掉了。雙方在省政府辦公廳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肉搏戰,當場受傷的有11人,其中五人是武警。  

副省長再逼反、事態惡化升級  

3月22日,事態進一步擴大,河北省九個地區八百多名復員、退伍、轉業軍人趕到石家莊聲援。儘管省委、省政府提前獲得情報,派員趕赴各交通路口、車站「勸阻」、攔堵,但請願隊伍最終還是闖進了省軍區大樓。

中共河北省委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安排一名省委常委、副省長出面接待,美其名曰「聽取意見」。請願老兵都集中到了軍區禮堂。

官架十足的副省長意見還沒聽進完,就給請願行動定了性:

一、這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非法上訪集會,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政治影響。會後必須立即解散,今後絕對不允許搞類似非組織活動;

二、要警惕上訪代表中有別有用心的人制造事端、激化矛盾,其矛頭是對準黨和政府的,是有意挑撥軍隊同政府的關係;

三、要求請願者相信黨、相信政府是能夠解決安置問題的,不得再做出有損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的事。  

副省長的一通官腔和一頂「動亂」大帽子,立即激怒了上訪的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他們當即將這個省領導人團團圍住,質問他:「這是中央的意見還是省委的意見?」「憲法哪一條規定不能上訪、不能集會?」「你們是不是想官逼民反?」已經領教過老兵動刀動槍架式的河北省的官員們,這次不敢招武警逞威了,他們趕緊簇擁著副省長夾著尾巴逃跑了。  

聲言「打到北京去」、嚇壞了江澤民  

3月24日、25日,從河北省九個地區,分乘旅遊車、軍車到達省軍區大樓的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一撥接著一撥,最後聚集了兩千多人的聲勢浩大的造反大軍。他們在軍區禮堂開會,宣佈3月27日從鐵路公路雙路並進進軍北京,誓要從黨中央國務院那裏討回公道。  

消息十萬火急地傳到了中南海,嚇壞了的江澤民。江哪裏還趕怠慢,趕忙緊急致電河北省黨政軍領導,責令:「省委、省政府、省軍區主要負責人星夜趕赴現場了解情況,控制事態發展,立即緩解已經惡化了的矛盾」。面對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不解決就造反的堅決態度,中央屈服了。中南海指示:「立即答應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一切要求,要認真、切實解決、落實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安置問題,不能拖,不能把問題上交到中央,更不能讓事件風波擴大到其他省去。」爲此,中央有人還專門電話叮囑共產河北省委書記:「你要親自下去處理,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放下架子,絕對不準把矛盾上交到中央。」  

黨政軍領導齊出動、接受投降條件  

3月26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河北軍區黨委書記同從北京匆匆趕來的國務院副祕書長一道來到了河北省軍區,向復員、退伍、轉業軍人明確宣佈,接受他們的全部要求,其內容是:  

一、省委、省政府責成安置辦,按中央有關政策,在九月底以前,基本安置、落實好今年二月以前復員、退伍、轉業軍人的工作;  

二、切實、妥善解決復員、退伍、轉業軍人家屬團聚、居住、工作、子女學習及戶口問題;  

三、省委、省政府承認,請願、上訪、集會是合理的,是省政府工作上有問題才激化了矛盾,今後不會對參與請願、上訪、集會的同志搞秋後算帳,也決不會搞黑檔案;  

四、凡復員、退伍、轉業後到地方報到未獲安置妥當的,其間生活費由省政府按當地職工平均收入支付,省政府辦公廳設立專職工作組,接待對工作安排有意見的上訪者。  

這裏,省委書記耍滑頭、搞了個緩兵之計,數千名上訪老兵豈有不懂得他那「在九月底以前基本安置、落實好」的奧妙,他們當即跺腳喝倒彩,高呼:「不要搞鬼!」「解決問題要拖半年,省委是幹什麼吃的?」「沒有誠意解決,還是打到北京去!」  

面對衆怒難犯,加上擔心中央弄不好拿自己當替罪羊開刀,省委書記等小聲嘀咕了一會兒,就宣佈徹底投降了:「九月」改成了五月,「基本」變成了全部。  
3月28日,國務院就河北省「3.5」事件發出通知,強調:「各級政府必須以全局利益、穩定壓倒一切、維護軍隊士氣和軍政高度團結爲準則,從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安置好復員、退伍、轉業軍人。」該通知接著筆鋒一轉,給出了緩解矛盾、找替罪羊的原則:「對尚未給予安置或安置復員、退伍、轉業軍人不利的部門,要進行調整,失職、瀆職的應予撤換。」  

中共內部資料表明:1999年復員、退伍、轉業軍人因對安置問題不滿而上訪、鬧事的就有七萬三千二百多人次,其中包圍、衝擊地方政府的有七十三次,而導致流血衝突的多達二十七次。由此可見,復員、退伍、轉業軍人正在覺醒,這批懂得「槍桿子裏出政權」的老兵一旦投入反抗行列,肯定會成爲推翻中共暴政的極具威脅性的力量。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5/3/1338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