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史鱼尸谏与朱云折槛 直臣留名青史(图)
【人民报消息】西汉的《素书》有言「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意思是君王听到谄媚的话就开心、听见劝谏就生气和怨恨,后果很严重,是以臣子的谏言对于君王非常重要。 《论语》则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身为臣子,为国为民,尽忠职守,劝谏君王,是为臣的本分。古代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臣子直谏君王、君王虚心纳谏的故事,流传最广的是魏征屡谏唐太宗并被太宗视为「一面镜子」的佳话,而史鱼尸谏与朱云折槛的故事,在历史上也颇为有名。 史鱼尸谏 春秋时期,卫国有位贤人蘧伯玉,他是孔子的朋友,也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开创者。然而,卫灵公却不肯重用这位为人忠恕、德才兼备的贤人,反而对容颜俊美但德行不够的弥子瑕青睐有加,委之以重任。 作为卫国大臣的史鱼十分忧虑,屡次向卫灵公谏言,请其重用蘧伯玉,但卫灵公根本不听。 后来,史鱼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嘱咐儿子道:「我活着时不能让君王任用贤德的蘧伯玉并远离弥子瑕,是我的过失。既然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不当成礼。我死后,把我的尸体放置在北堂(古代妇女盥洗之处),这样足矣。」 史鱼去世后,他的儿子遵照其遗言,将其棺木放置在北堂。卫灵公前去吊唁,问这是何故。史鱼的儿子将父亲之言转告。 卫灵公很惊愕,脸色都变了,马上说:「这是我的过失啊。」遂马上召见蘧伯玉并重用他,同时罢免弥子瑕,并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棺木转放到正堂,依照礼仪安放。卫国自此得到更好的治理。 孔子听说后,赞叹道:「古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但到死了谏议便也结束了,从未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以后,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诚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这难道称不上是秉直之人吗?」 朱云折槛 汉元帝、成帝时期有一位大臣朱云,他出生山东,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魁梧有力。年轻时性情就相当豪爽,喜欢结交豪侠,还想着要像侠客一样劫富济贫、施展抱负。四十岁时,他师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后又跟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并学有所成,擅长辩论。 朱云的谈吐和才华折服了汉元帝,他被授予「博士」之职,其后,又前往杜陵县(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任县令。他与朝中同样保持高尚气节的御史中丞陈咸交好,不依附于专权的中书令石显,还多次上疏指出丞相韦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进退。 韦玄成心怀不满,遂在元帝面前诬告朱云和陈咸,两人被下狱,直到元帝驾崩后,两人才被放出来。出狱后,声名在外的朱云又被荐举为方正,做槐里县县令。 当时的汉成帝即位后,提拔自己的老师张禹做光禄大夫,拜为关内侯。其后又将他升为丞相,赐爵安昌侯,成帝对其甚为尊重。不过,张禹表面看起来忠厚谨慎,但实则为人圆滑,政绩没有多少,却敛了不少财。 一直忧国忧民的朱云遂上书求见成帝。当着成帝和诸位大臣的面,朱云上陈道:「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皆是尸位素餐之人。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希望陛下赐臣尚方宝剑,斩佞臣一人以警戒他人。」 成帝问:「你要杀的人是谁?」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区区下臣敢诽谤上臣,当庭侮辱朕的恩师,罪当处死,不可饶恕。」随即命人将他拿下。 豁出去的朱云双手紧紧地抓住殿前的栏槛,坚决不松手。在挣扎中,居然将栏槛给拉断了。即便如此,朱云仍高喊道:「微臣能到地下与关龙逄、比干在九泉之下同游,已经心满意足,只是不知道朝廷的前途会怎样。」(龙逄,夏朝末年贤臣,因夏桀暴虐,其多次直谏被杀;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忠臣,因劝谏纣王,被剖心处死。) 在朱云被拖下去后,左将军辛庆忌站了出来,他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殿前石阶上叩头谏道:「臣平素就听说朱云以狂直闻名于世。如果他说得对,就不可以处死,如果说得不对,也请陛下宽容。臣愿以一死担保。」说罢,不断叩头,竟把头叩出血来。 早已为朱云之语震惊的成帝听了辛庆忌的话,怒气稍稍平息,于是赦免朱云的死罪。 后来宫中要修理断了的栏槛时,成帝阻止道:「不用换新的,照原样放着就行,以此表彰刚烈正直之臣。」 自此,「朱云折槛」成为典故,后世常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代颂臣子敢于直谏。 (参考数据:《新序》、《汉书.朱云传》)△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