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时事】大战假新闻 川普火烧连营(视频)
【人民报消息】最近,美国媒体圈和政坛接连爆出大新闻。脱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尔(Jimmy Kimmel)因为在自己的深夜秀节目中因不当言论引发争议,不仅未澄清或道歉,还强硬辩解,导致舆论强烈反弹。其节目最终被迪士尼旗下美国广播公司(ABC)无限期停播。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向《纽约时报》提起诽谤诉讼,索赔150亿美元,虽然法官驳回了第一份诉状,但同时允许修改后再提交。
这些事单拎出来,可能有人觉得是娱乐圈和政坛的小插曲。可放在一起,就能看清一个更大的背景:川普正在对假新闻全面宣战!
上周川普在白宫办公室面对记者时,再度对全国主要电视网开火。他宣称这些媒体对自己报导的内容「97%都是负面的」,并扬言应该取消它们的广播执照。对左媒来说,可以说是火烧连营!
说实话,川普和主流媒体的对抗,从他上一任期那天起就没停过。但这一次火力更猛,矛头更直接。川普这次能否战胜假新闻呢?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川普起诉《纽约时报》
我们先来说说这场法庭大战。
9月15日,川普在佛罗里达联邦法院对《纽约时报》提起诽谤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50亿美元。他指控《纽时》以及几名记者,还有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在2024年大选前,发表了三篇文章和一本书,恶意散布不实报导,目的就是要抹黑他、干扰选举。
结果到了19日,负责审理的联邦法官史蒂文.梅里戴(Steven Merryday)给出了回应。他说,这份长达85页的诉状写得太冗长了,不符合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因为没有简明扼要地说明川普为什么该赢。于是法官要求,必须在28天内提交一份更专业、更简洁的新诉状,篇幅也要缩短到40页以内。
不过,法官没有说这案子没戏。换句话说,川普团队只要按要求改写,就可以继续推进。川普的律师也马上表态,说他们会依照程序要求提交新版诉状,把这场诉讼继续打下去,让假新闻承担责任。
其实川普这几年,已经多次把主流媒体告上法庭,包括《华尔街日报》和CBS新闻。这一次对《纽约时报》出手,等于是把战火直接烧在了「假新闻」的主要目标之一。
所以这不只是川普和一家报纸的官司,而是关乎整个媒体生态的较量。新闻自由没错,但自由必须伴随责任。如果报导失实甚至恶意捏造,那就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吉米深夜秀》翻车!坎摩尔被停播内幕
接下来,我们说说另一场风暴。
9月17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突然宣布,无限期停播《吉米.坎摩尔直播秀》,引发了舆论震动。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15日晚上,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在节目开场独白中,谈到保守派运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案时,把川普的支持者称作「MAGA帮」,还暗示他们正「拚命想把凶嫌描述成不是他们中的一员」。问题是,随后公布的起诉书和媒体报导都确认,凶嫌其实是左翼激进分子。
不同于其它因鲁莽言论后会公开道歉的人,这次坎摩尔不仅没澄清,第二天还继续火上浇油,说「MAGA世界」在利用事件捞好处。结果舆论彻底爆炸。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CNN,坎摩尔原本打算在17日晚的节目中直接回应反对声,还准备了一段「非常火爆」的独白,矛头直指MAGA阵营。
但就在17日下午,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上了一个保守派广播节目,警告如果ABC继续播出这种误导性言论,可能会面临吊销牌照的风险。
这话一出,事情彻底升级。美国两大电视加盟集团Nexstar和辛克莱(Sinclair)立刻宣布不再播出这档节目,广告商也纷纷撤资。对任何节目来说,这都是致命打击。
迪士尼和ABC高层紧急开会,最终高层拍板,为了保护公司和品牌形象,节目必须无限期停播。然而,迪士尼22日又表示,吉米·坎摩尔的深夜脱口秀将于23日恢复播出。
被宣布无限期停播时,也有人替坎摩尔叫屈,比如前总统奥巴马等人说这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就是那种公众人物或机构因某些言行引发争议,而在舆论压力下被迅速抵制、赶出公众舞台的做法。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他自己言行不当的后果。《酒吧凳体育》(Barstool Sports)创始人戴夫.波特诺伊(Dave Portnoy)就说,坎摩尔只是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媒体研究中心主席大卫.博泽尔(David Bozell)也在福克斯新闻撰文强调,这不是「取消文化」,而是基本的公平。《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确保障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等于你能永远占著黄金时段。广播牌照的前提是服务公众,如果电视网反复用公共电波去制造假新闻、去抹黑半个美国,那就是失职。
博泽尔还指出,这场风波其实反映了「双重标准」。过去很多左翼媒体人随意诋毁保守派,可一旦轮到自己承担责任,就立刻高喊「取消文化」。他说,他们所称的「取消文化」,本质就是让不同声音噤声,逼所有人都得服从自由派的议程。
更讽刺的是,在2000年代初,坎摩尔当年凭借「政治不正确」的幽默走红,2003年主持《吉米.坎摩尔直播》以来,在好几年里,他基本避免卷入争议。但从2017年开始,他的节目越来越政治化,无论是全民医保、控枪,还是疫情与大选,他都用独白传达明确的立场。在2020年大选,他更是为拜登、贺锦丽、桑德斯等民主党人提供平台,节目成了民主党的舞台。
这种转型的代价,是收视率的大幅下滑。过去十年,节目观众减少了40%,在广告商最重视的25到54岁人群中,跌幅更是达到72%。这意味著节目早已失去稳定的商业支撑。政治化表达叠加收视率下滑,本就让节目处于危险边缘。这一次查理.柯克遇害的错误言论,成了压垮节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节目停播后,9月18日,川普在和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的记者会上也回应了这事。他说:「坎摩尔被解雇,主要是因为收视率太差,而且他对查理.柯克这位伟大的人说了非常糟糕的话。」川普还在「真相社交」上发文,恭喜ABC终于有勇气做了正确的事,并呼吁其它电视台也该认真考虑节目质量和责任。
《纽约邮报》的社论则指出,这不是偶然的事故,而是长期政治化、收视率下滑、加上这次未能及时道歉的连锁后果。节目命运,其实是由自己一步步决定的。
从百日报导到移民议题:媒体如何围攻川普
聊完坎摩尔事件,我们把视野拉大,看看主流媒体是怎么整体报导川普的。
媒体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Center)做过一个统计,川普第二任期上任头一百天里,三大电视台(ABC、CBS、NBC)一共播出了899条相关新闻。结果呢?其中92%是负面报导,只有7.8%是正面。可拜登在2021年上任百日,三大台的报导却有59%对拜登总统是正面。
你看,这差距是不是太明显了?再看具体议题。
这近900条新闻,在关税上,报导时长361分钟,负面比例高达93%。CBS记者反复强调关税会「伤害消费者」,ABC甚至在川普宣布扩大关税后的第二天播出长篇新闻,说一个四口之家一年最多要多花7,200美元。可是他们几乎没提川普为什么要加关税,比如要保护制造业,保障产业链安全,把工作机会留在美国。
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改革,报导时长310分钟,负面更夸张,97%。镜头几乎都在渲染裁员、机构关闭,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混乱」、「震荡」。可DOGE的设立,本来就是为了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正面意义,几乎没人说。
在移民政策上,三大台用了233分钟的报导,负面比例是93%。即使NBC和CBS承认非法越境人数下降很大,他们也只花了三分多钟提一下。剩下的时间,全在放大个别故事,制造焦虑感。
而在「百日总结」环节,差别更明显。川普的百日总结,CBS是用街头采访放大民众担忧,营造「阴云密布」的氛围;拜登的百日总结,却是铺天盖地的正面报导,好像「政绩满满」。
更离谱的是,媒体还多次出现假新闻。2025年4月底,白宫和国土安全部都分别罗列了许多假新闻的案例,以「川普执政100天,和假新闻战斗」这样一个主题发布。
比如,CNN否认拜登政府花数百万美元「让老鼠变性」的研究,结果后来不得不承认是真的。
有媒体说国防部把科林.鲍威尔将军(Colin Powell)的名字从阿灵顿公墓的「杰出美国人」名单里删掉,事实是名字根本没有被删。
移民问题更是「假新闻重灾区」。有报导说,伊利诺伊州州长和芝加哥教育官员曾声称,移民执法人员在一所小学搞「突袭」,媒体迅速跟进。但后来证实,那是美国特勤局在调查一起与移民无关的威胁。
媒体虚假声称移民局(ICE)正在驱逐非法移民的美国公民子女。实际情况是,母亲自行决定带著孩子一同返回洪都拉斯。
还有媒体把非法移民、MS-13帮派成员阿布雷戈.加西亚(Kilmar Abrego Garcia)包装成「马里兰父亲」,暗示他被不公正驱逐。但移民法庭早已裁定他是帮派成员,甚至有家庭暴力案底。他并不是无辜受害者,而是依法被遣返的危险人物。
国土安全部还澄清过一个谣言:有人造谣说最高法院命令川普政府把加西亚送回美国。事实是,最高法院只是推翻了一名法官的判决,根本没有要求他返回。川普在宣布MS-13为恐怖组织后,这类人早已丧失任何移民救济资格。
媒体还喜欢制造「受害者叙事」。比如,布朗大学助理教授阿拉维耶博士(Dr.Rasha Alawieh)因为承认参加过恐怖组织真主党的头目葬礼,被驱逐出境。但一些媒体却刻意淡化她的背景,把她描绘成「合法移民」遭不公待遇。
还有哈佛大学的俄罗斯研究员克谢尼娅.彼得罗娃(Kseniia Petrova),因走私未申报的实验材料被拘留。调查发现,她甚至计划故意规避入境检查。但媒体炒作的角度却是「她可能研究癌症疗法」,完全避开违法事实。
今年3月,一名法国科学家被拒绝入境美国。他在电子设备中携带了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机密信息,这明显违反了保密协议。他承认自己未经许可带走并试图隐瞒。主流媒体却宣称,这名科学家是因为社交媒体上批评川普总统的帖子而被拒绝入境。
更小的事也能被炒作。《纽约时报》曾暗示,川普在教宗葬礼上穿蓝色西装是「独一人」,社交媒体上就出现贬低川普不懂礼仪的炒作。可现场照片显示,几十位领导人同样穿了蓝色。
还有报导称,教师工会领袖兰迪.温加滕(Randi Weingarten)指控川普削减教师薪水,并把钱给「亿万富翁」。而事实上,教师薪资不是联邦政府支付,而是由州和地方决定。川普还多次公开表示教师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应该加薪而非减薪。
在执法数据,也存在严重误导。国土安全部点名前任政府在ICE的逮捕数字上动了手脚。他们把很多仅仅登记处理后释放的人,也算作「逮捕」。数字看起来比川普时期更高,给人一种执法更严厉的错觉。但其实,这只是统计口径的改变。川普时期强调的是「真逮捕、真驱逐」。而不是数字游戏。
这些零零碎碎的「错误报导」,叠加在一起,最后就在观众心里种下了一个长久的负面印象。
所以总结下来,主流媒体对川普的套路有三点:
第一,选题上只放大负面,把正面压到最小;
第二,叙事上营造焦虑,让观众记住的不是成果,而是争议;
第三,就算报导错了,澄清和更正也总是小声到几乎没人注意。
这样的操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极不利于川普的舆论环境。观众被长期灌输的,是一个被过滤过的片面现实。
「法西斯」帽子还能戴多久?川普被贴标签的真相
我们刚才讲到,媒体常常用假新闻和带倾向的报导,来塑造公众对川普的负面印象。而在所有这些标签里,「法西斯」几乎成了媒体和左翼最爱用的武器。
长期担任共和党政治顾问的基思.诺顿(Keith Naughton)在《国会山报》撰文说,民主党人随口把川普和支持者叫「法西斯」,其实只是暴露了他们对法西斯主义的无知。
真正的法西斯是什么?权力集中到行政机关,取消制衡,搞计划经济,让私人资本服从政府,还常常伴随著种族主义和排外。对照一下就知道,川普完全对不上号。
诺顿说,川普虽然发布了不少行政命令,但全部在法律框架内。更重要的是,他依然通过国会推动法案。法院判他不利时,他虽然会批评,但该遵守的照样遵守,走上诉程序,而不是无视裁决。
至于选举,他任内一次都没取消过,民主党照常参选,几十次选举照办。这和真正的法西斯政府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经济上,川普政府的方向恰恰是缩小政府,减少监管,而不是集中控制。反倒是很多大喊「川普是法西斯」的进步派,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跑去法院,要求扩大联邦权力。
再看移民和种族问题。左派说川普排外,可数据摆在那里:他第一任期合法入籍人数将近300万,比奥巴马两任期加起来还多!而且大多数是来自拉美和亚洲。
川普真正针对的,是非法移民和有犯罪记录的人。这跟「排外」根本不是一回事。
诺顿也提醒,左派之所以爱喊「法西斯」,背后是因为川普在少数族裔选民里突破太快。2024年,川普在黑人和拉丁裔男性群体的支持率,是共和党自1972年以来最好的表现。这才是真正让民主党焦虑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作家亚当.科尔曼(Adam B.Coleman)最近在《纽约邮报》撰文,讲述了他的转变经历。
他说,自己曾经痛恨川普,全是因为主流媒体反复告诉他川普是「法西斯」,川普是个腐败的人,会摧毁美国的民主制度。直到2020年,他去看了川普在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的完整讲话,才发现川普明确谴责白人至上主义者。可媒体却把一句「双方都有好人」的话断章取义,硬是解释成川普称赞新纳粹。
科尔曼说,当他看到原话时,非常震惊。因为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媒体反复操弄,被种族议题牵著走。他说,如果他们能在这样重要的事件上撒谎,那他们还会在多少别的事情上骗我们呢?
这类事情越来越多,美国人对媒体的信任也一路下滑。盖洛普的调查显示,到去年,美国人对媒体的信任度只有32%,回到了2016年的历史最低点。即便是民主党人,也只有58%的人说他们还信任媒体。
他说,川普并没有命令他去怀疑媒体。而是媒体自己,用针对川普的失实报导,暴露了自己不值得信任。当他从这种「媒体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时,看到的川普就是一个普通政客,有缺点,但远不是媒体所描绘的「魔鬼」。
所以说,把川普叫「法西斯」,短期能博眼球,但长远只会让公众看穿套路。等人们发现「天没塌下来」,这些震撼词汇就彻底失效。到那时候,谁才会被打脸?
谁在街头制造恐怖?揭开「安提法」的黑色面具
说到「法西斯」标签,媒体和左翼最喜欢扣在川普和保守派头上。可如果真要找一个在美国街头横行霸道的群体,那恐怕非安提法莫属。
《纽约邮报》的一篇评论就指出,也许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案的悲剧,反而让全美更清楚地看见这个问题。川普总统已经公开表示,他愿意把「安提法」列为「重大恐怖组织」。文章也说,这一步越早越好。
为什么?因为凶手本身就是个例子。他不是所谓的「MAGA共和党人」,而是一个彻底转向激进左翼的年轻人。他同居的伴侣在接受变性激素治疗,他自己则声称「受够了柯克的仇恨」。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开枪时用的子弹上,还刻著安提法的口号。
这说明什么?说明安提法的极端文化,早已在网路和亚文化圈里蔓延。年轻人天天泡在Reddit等论坛里,把美国描绘成所谓的「法西斯地狱」,把保守派等同于「纳粹」。甚至连有人坚持「只有两种生物性别」,他们都能说成是「对跨性别群体的种族灭绝」。
难怪凶手会觉得自己要采取极端行动。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疯子,而是安提法激进生态的产物。
看看他们在街头的表现就更清楚了。作者回忆说,自己在2020年大选前卧底调查过波特兰的安提法。他震惊地发现,短短几年,这座城市就被安提法活动者搞得像第三世界。他们夜里封路、吼叫、砸东西,甚至建立所谓的「自治区」,甚至还朝所谓「MAGA商铺」开枪。他们穿黑衣、蒙面,活脱脱就是他们口中要对抗的「法西斯」的翻版。
有一次,作者亲眼看到他们聚集在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设施前,投掷杂物,辱骂探员,试图点燃垃圾车,把它们卡在大门前,企图把探员活活烧死。这样的场景,在一个第一世界国家几乎难以想像。
选举之夜,他们又出现在华盛顿白宫附近,穿著准军事制服,公然挑衅。就像在宣告:街道是他们的,他们已经占领了波特兰、西雅图和其它城市,现在还要把暴力带到首都。
问题是,安提法长期被当成「不可触碰」。他们袭击联邦建筑,殴打记者吴安迪(Andy Ngo)打到进医院,但问责几乎为零。有人辩解说,把他们定为恐怖组织可能侵犯言论自由。但文章提醒说,当年民主党当局也曾动用国税局打击右翼组织。既然可以动用权力对付正常的保守派,为什么不能制衡暴力的安提法?
文章呼吁,遏制安提法完全有理由,方式可以讨论,但绝不能再任由他们横行。如果放任下去,这股暴力毒流只会继续扩散。
新闻还是武器?媒体偏见如何动摇美国信任
讲完假新闻和安提法,我们再把目光放到更深层的问题:媒体的偏见。
这可不是说哪一条新闻写错了,而是系统性的。它体现在报导方式、公共资金的使用,甚至直接影响到大选结果。
举个例子,《福克斯新闻》报导称,《PBS新闻一小时》一年里用了54次「有争议的」这个标签,其中45次是套在川普和共和党人身上。你说这还能叫中立吗?
再看公共媒体。《每日电讯》报导,报导,7月8日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纳税人掏钱支持的PBS节目《Washington Week》,关于共和党的讨论有83分钟,其中93%是负面的;同一时间段,谈民主党的内容只有61秒。纳税人资助的媒体,本应在争议性议题上保持平衡,可现实情况几乎完全失衡。
更讽刺的是,《福克斯新闻》5月31日报导,当川普政府提出削减NPR和PBS的联邦拨款时,NPR立刻说这是「侵犯言论自由」,以「侵犯第一修正案」为由提起诉讼。可宪法保护的是你有说话的权利,不是强迫纳税人替某种政治立场买单。
再看看NPR内部。长期任职的NPR编辑尤里.柏林纳(Uri Berliner)调查过,87个新闻员工登记为民主党人,登记为共和党的,一个都没有。这样的编辑部,怎么可能有平衡报导?
这些偏见可不是空谈,它们真的影响选举。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2020年12月报导称,媒体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Center)针对2020年11月在摇摆州投票支持拜登的选民所做的调查,发现17%的选民在投票时,根本不知道一些关键信息。
比如,2020年6月到10月,美国新增了创记录的1,100万个就业岗位;8.9%的选民不知道拜登曾被助手指控性侵;亨特.拜登的笔记本丑闻,更是很多人完全没听说过。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这些选民知道真相,有相当一部分会改变投票选择。而在关键摇摆州,这个比例足以改变大选结果。
更深层的问题,是新闻从业者本身的心态。ABC记者特里.莫兰(Terry Moran)6月8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骂川普和他的顾问斯蒂芬.米勒为「世界级的仇恨者」。甚至在「罗伊诉韦德案」(Roe vs.Wade)被推翻时,他称川普为「希特勒一样的独裁者」(Führer)。他因此被停职。
《福克斯新闻》的评论文章说,他被停职,但这不是因为他的观点特殊,而是因为他说出了编辑部里很多人心里早就有的看法。如果他在公开场合都敢这么说,那你可以想像他们在ABC新闻内部私下说些什么。
莫兰自己也承认,在ABC新闻工作近28年,ABC新闻的确对川普存在「偏见」,编辑部充满了自由派声音,缺乏「观点多样性」,几乎没有支持川普的人。记者去川普集会采访,常常是抱著「参观动物园」的心态,而不是认真了解真实的美国人。
这种心态,决定了报导基调。报导不再是客观记录,而是带著先入为主的眼光去挑镜头、写标题。
当偏见成为常态,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自然下滑。所以,这已经不仅是川普个人形象的问题,而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被动摇。当连「基本事实」都没共识时,美国社会的撕裂只会更严重。
问题来了,当媒体长期展现出单一立场,当公共资金被用来维持这种偏见,当选举结果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时,你觉得,美国人还应该继续为这样的媒体买单吗?那么川普做的是不是正确的呢?假新闻挑战美国的信任,川普的宣战能否改变现状?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