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4月25日发表
分享:
|
|
中国航司停收波音飞机:关税战背景下的自损之举(图) |
|
鸿飞
|
|
【人民报消息】4月24日上午,一架未交付的波音飞机从浙江舟山波音完工与交付中心起飞,飞往关岛,最终目的地为波音公司(NYSE: BA)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工厂。这已经是第三架因关税被拒收而返航美国的波音客机。
2025年4月15日,中共当局下令中国航空公司停止接收波音公司飞机及相关设备零件,作为对美国对华145%关税的报复措施,中国对美商品加征125%关税。随后,五天内三架原定交付中国航司的波音737 MAX飞机从浙江舟山返美,抵达西雅图波音场。波音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表示,中国航司因关税环境停止接收飞机,波音计划将约50架原定交付中国的飞机转卖他国。中国三大航司(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原计划2025至2027年接收179架波音飞机,现因关税战受阻。此举被外界视为中共在关税战中的商业报复,但分析认为,这一举动非但无法重创波音,反而可能自损中国航空业,暴露出中共决策的本质缺陷。
中共下令中国航司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并在五天内退回三架737 MAX,表面上是对美国145%关税的强硬回击,实则是一场愚蠢的商业举动,不仅难以伤及波音,还可能削弱中国航空业的竞争力。这一决策的短视与本质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剖析:
首先,波音飞机的全球抢手程度让中共的报复效果大打折扣。波音737 MAX是全球最畅销的窄体客机,市场需求旺盛,尤其在亚太与欧洲低成本航空市场。波音首席财务官布莱恩·韦斯特表示,其他航司正积极联系波音寻求额外飞机,显示转卖这些飞机毫无压力。中国航司退货的飞机不仅未影响波音销售,反而因没收定金(每架约1亿人民币)让波音白赚一笔。
波音2024年交付334架飞机,中国市场仅占2%(130架订单),其全球订单储备达6319架,显示中国市场对波音的战略重要性有限。相比之下,欧洲的空中巴士(Airbus)因产能限制无法迅速填补中国需求,国产C919飞机又因技术与产能瓶颈难以短期内替代。中共的飞机禁令实际上让波音毫发无损,凸显其商业报复的无效性。
其次,中共的决策损害了中国航空业的长期利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2024年国内航空客运量达6.8亿人次,对新飞机需求强劲。中国三大航司原计划接收179架波音飞机,以满足国内航线扩张与老旧飞机替换需求。关税战导致的飞机交付中断,可能迫使航司推迟扩张计划或依赖高成本租赁,增加运营负担。更严重的是,中共要求航司停止购买美国飞机零件,可能导致现有波音飞机维修困难,影响飞行安全与运营效率。中国航司的波音机队占比约40%,零件断供将直接削弱其竞争力,损害乘客利益。这种自损行为暴露了中共在关税战中的短视,优先政治姿态而非经济理性。
中共这一举动的本质原因在于其僵化的决策机制与政治优先的思维。首先,中共高层将关税战视为意识形态对抗,试图通过「硬碰硬」展示强硬姿态,掩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共将波音飞机作为报复对象,意在转移内部压力,将经济困境甩锅给美国。然而,这种政治化的商业决策忽视了波音的市场优势与中国航司的实际需求,导致「搬石砸脚」。
其次,中共的官僚体制与信息闭塞加剧了决策失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控制航司飞机交付,显示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市场化考量。中共高层可能低估了波音飞机的全球需求与转卖潜力,也未充分评估对国内航空业的长期影响。X平台上,民众质疑此举是「自残式高级黑」,认为中共在经济压力下以损己方式报复美国。这种决策失误反映了中共体制内的信息不对称与缺乏独立思考,导致政策偏离理性。
中共下令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并退回三架737 MAX,是关税战中一场愚蠢的商业闹剧,非但无法伤及波音,反而自损中国航空业竞争力。波音飞机的抢手程度与全球市场需求,让中共的报复沦为笑柄,暴露其决策的短视与僵化。本质上,这一举动源于中共将政治姿态置于经济理性之上,试图以「硬碰硬」掩盖国内危机,却因官僚体制与信息闭塞导致自伤。中国航司面临运营困境,民众承担更高票价与安全风险,而波音则轻松转卖飞机,毫发无损。中共的关税战策略如断崖上的殒地,无力改变其经济与外交的颓势,崩溃的阴影已无处遁形。 △
(人民报首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5/90269.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