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1月7日發表
人氣:7,460 分享:
|
|
新的一年睜大眼睛看清紐時 |
|
Jeffrey A. Tucker撰文/原泉編譯
|
|
【人民報消息】過去五年,公眾文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大型媒體的信任度下降。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報導是錯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自己被操控的目的,其中很多報導都帶有精心編造的敘事,旨在塑造公眾的思想,以服務於特定利益。這種情況比過去明顯得多。
37年前,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和愛德華‧赫爾曼(Edward S. Herman)合著的《製造共識》一書出版時,我讀了該書,並表示讚賞,幾乎沒有什麼可反對的地方。但不知為何,該書並未改變我的思維習慣,似乎有點言過其實,而且肯定不是日常現實。我依舊像以前那樣閱讀並相信媒體。
(譯者註:《製造共識》於1988年出版,書中指出在美國,大眾傳播媒體是有效且強大的意識形態機構,其宣傳模式的特點在於通過市場機制、內化的假設和自我審查,但儘可能避免使用脅迫來完成政治宣傳的目的。)
確實,我與《紐約時報》建立了一種依賴關係,自以為找到了從這家媒體中獲取有用價值的解碼鎖,即使它有明顯的偏見,這家報紙顯然是「自由派」的,但我將其視為正常的意見分歧。
總的來說,我認為該報的報導有公民意識,總體上是公平的,當然沒有反映出一些邪惡的議程。我曾自以為有足夠的智慧看透其中的糟粕,取其精華。此外,坦白說,通過閱讀該報,我將自己與渴望歸屬的階層聯繫起來。是的,這很可悲,但我自己也曾涉足其中,我理解其中的動機和觀點。
即使在2016年之後的「通俄門」鬧劇期間,當《紐時》與川普(特朗普)的對手通力合作,拼湊出一個旨在將新政府捲入各種混亂的虛假敘事時,我也沒有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直到疫情敘事的開始,我才明白強加給我們的胡說八道的全部內容。
對我來說,2020年2月27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每天忠實收聽的播客利用病原體的存在煽動公眾恐慌。我確信《紐時》在以往的疫情中沒有這樣做過。在愛滋病危機、2009年的H1N1憂慮、2003年的MERS,一直追溯到1968-1969年和1957-1958年,《紐時》一直建議民眾保持冷靜、理智,這一次顯然不同,我知道《紐時》肯定錯了。
我在震驚中關閉了播客。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也不知道會帶來什麼後果嗎?他們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幾週後,真相顯而易見。他們自願成為徹底破壞的代言人,所有這一切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那就是將川普及世界各地的民粹主義領導人趕下台。
那天對我來說一切都變了。這已經是將近五年前的事了,我對主流媒體的看法再也不一樣了。我也不認為這只是我個人的問題,由媒體企業主導的新聞市場份額正在下降﹐許多人開始看清真相,人們不再相信,這相當令人震驚,但卻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在那之後,《紐時》全力迎合現在看來像是預設好的敘事,盲目追隨政府機構的指令﹐每一次接觸都被視為感染,每一次感染都被稱為一個「病例」,從而抹去了至少存在了100年的語義界定。接著是大量使用極不準確的方法進行的檢測,然後是錯誤的死亡分類,讓一切看起來比實際情況嚴重得多。
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全國范圍內的瘋狂恐慌,背後是復雜的政府機構網絡,從最高層一直延伸到人們的家鄉,並且這一切都得到了媒體精英的強烈支持,任何與主流觀點相悖的聲音都被指控為傳播虛假信息,並在社交媒體上遭到禁言。我們這些察覺到問題的人感到孤立無援,好像沒有專家認同我們的疑慮。
在這一切的背景下,投票規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排隊投票被視為過於危險,因為這樣做會傳播疾病。美國疾控中心很早就宣布,選舉必須通過郵寄方式進行,儘管幾十年來人們知道,這種方式容易出現欺詐行為。
這一切的發展完全符合預期和計劃:數百萬選票憑空出現,法庭維護他們的立場駁回了挑戰。時至今日,人們對2020年的選舉仍普遍存疑。我這樣說冒著被禁言的風險,但最好還是面對公眾的懷疑。主流媒體全力配合,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們不喜歡時任總統﹐這真令人憤慨。
我接著講,人們都知道這個故事。接下來是強制打疫苗,以保障公眾安全為由,極力誇大多針疫苗的作用。同時,人們對一系列沒有科學依據的防疫措施感到困惑,從口罩到空氣過濾再到保持社交距離等等。
經過這一切,敘事創作者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正如喬姆斯基和赫爾曼很久以前指出的那樣,也許這種可信度從一開始就不應當被賦予。公眾現在已經看透了這一游戲,我們知道其運作方式,下次不容易上當。
總會有下一次。《紐時》的最新行動是針對廣受歡迎的文化團體——神韻藝術團,神韻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都有演出,是為數不多幾個規模最大的藝術團體之一,不接受任何政府資助,也沒有任何大型基金會的支持,但仍能盈利。
《紐時》進行了大量的攻擊性報導。我閱讀了所有這些報導,它們都有「俄羅斯干預大選」和新冠疫情報導的特徵:大量缺乏真實內容的虛張聲勢,我們很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請注意,神韻多年來的贊助商一直是《大紀元時報》,是《紐時》的業界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紐時》在多個領域的公信力受到了重大打擊。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媒體的主要驅動力是按照政府機構和企業贊助商的腳本報導新聞,那麼它就無法假裝獨立或自由。現在我們知道這一直是《紐時》的運作方式,因此更容易看透這一切。
人們不再被動地接受所傳達的信息。此外,我們進入了公民新聞的新紀元,大眾傳播媒體的權力受到持續的監督。這種現象前所未有,再也回不到過去。
因此,在進入2025年之際,我們要睜大眼睛,對川普第二屆政府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充滿期待。這不僅僅與川普有關:在美國和世界上,有一股真正的決心,要在廣泛而分散的基礎上,根植於對真理的渴望,進行真正的文化復興。是時候了,這讓我對未來充滿樂觀。
我們都經歷過關於世界如何運作的研究生水平的課程。經歷這一過程充滿痛苦,但結果是我們都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雜誌《米塞斯之最》(The Best of Mises)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並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發表演講。
原文:A New Year With Eyes Wide Ope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7/87831.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習近平張又俠內鬥激烈 殃及陸軍司令
(44,687次)
2. 中南海捅馬蜂窩了 傳丁薛祥被停止工作
(37,973次)
3. 習再度換將一臉晦氣 傳軍權已由「他」掌控
(37,636次)
4. 多個跡象顯示習軍權不穩(圖)
( 34,811次)
5. 陸軍司令李橋銘被抓?張又俠吹響倒習集結號
(34,682次)
6. 習在海南計劃的陰謀被揭穿(圖)
( 33,997次)
7. 反腐風暴突變反習浪潮 張又俠怒砸習夫妻店
(32,514次)
8. 傳韓衞國上將被抓 習嫡系再折將
(31,644次)
9. 對臺動武苗華另有打算 習派發生了顛覆性鬥爭(圖)
( 31,177次)
10. 中國巨變已現端倪 張又俠正祕密策劃重大驚人行動?
(31,168次)
11. 陳輝新晉上將與陸軍政委 再佐證習軍權旁落
(30,900次)
12. 讓習變成光桿司令!「討習反共」賦予 《推背圖》新解讀(圖)
( 28,811次)
13. 國防大學安全學院表忠很敷衍 軍報如此排版
(28,451次)
14. 為何張又俠王毅不陪習去澳門?
(28,366次)
15. 王毅近期露面有點怪 傳被習怒斥
(27,814次)
16. 溫家寶親筆信釋放何種敏感政治信號(圖)
( 27,717次)
17. 中共如此斂財將逼各省鬧獨立
(27,247次)
18. 李強提「維護」無「堅決」 丁薛祥露面兩度給鏡頭
(27,221次)
19. 習近平,天堂有路你不走!(圖)
( 27,131次)
20. 退休常委家族恐被倒查 習近平要「武統」中南海(圖)
( 26,652次)
21. 習近平致新年賀詞時 背景無照片不尋常
(25,887次)
22. 兩名中將為何突被罷免人大代表
(25,256次)
23. 2025年中共幾大厄運預測(上)
(25,094次)
24. 年終生活會上習近平對委員們耳提面命 佐證大權旁落
(25,047次)
25. 年底黨官死亡多 大陸驚傳不明病毒 三退迫不及待(圖)
( 25,030次)
26. 年底爆發討薪潮 中共公安部緊急要求八個不能再發生(圖)
( 24,961次)
27. 漢武帝《輪臺詔》令習惱羞成怒 經濟學家被禁言(圖)
( 24,786次)
28. 2025年中共幾大厄運難料(下)
(24,556次)
29. 軍隊一號命令又不見 張又俠排在何衞東之後是假
(24,151次)
30. 離滅亡不遠了!黨魁被嗆「死無葬身之地」(圖)
( 23,798次)
31. 對習近平的吹捧降調透信息
(23,720次)
32. 習2025年下臺 英國著名預言家特別談到法輪功和神韻
(23,603次)
33. 丁柯:他們為何如此結局
( 23,592次)
34. 世衛要再次「新冠」溯源 敦促中共不要繼續掩蓋信息
(23,375次)
35. 政協蹊蹺舉辦一座談會與國防科工局高官落馬
(23,20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