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和房产开发从业者人数锐减 昔日黄金产业人才艰困求「上岸」(图)
2025年1月1日发表
资料图:2021 年 10 月 18 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恒大武汉文化旅游城建设工地停滞不前。(Photo by Getty Images) |
【人民报消息】中国一项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从业人数大幅减少。这两个曾被誉为「黄金产业」的行业,如今裁员频繁,许多从业者被迫转型至自媒体、国企或其他领域谋求生计。尽管中共官方表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专家指出,这反映了失业率上升及行业萎缩所带来的深层危机。
37岁家住新疆的田小姐以「金融业中年失业」为标签,开启了自媒体职涯,这是她11月被裁员后的「重生之路」,此前,她在证券商从业14年。
据美国之音报导,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不少失业金融从业者分享类似经历。
10月刚被上海投行裁员的博主「Cheer up」经历两个月券商、新创产业求职未果,最终选择返回河南老家。他发文「行业动荡、入不敷出,再人性化的企业也要裁员……要竭尽全力地与人沟通链接资源的岗位去做。」
而自称「30岁北大金融硕男」北京博主「喜人不妙夜」也发文失业逾100天,经历超过30场面试,最终回归国企,对转行后腰斩的薪资和更远的通勤距离「妥协」,他发文感叹「而立之年,从零开始」。
他们只是数百万金融业失业者的缩影。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12月26日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2.64亿人,自2018年以来增长了25.6%。然而,金融业成为唯一从业人数减少的行业,从业人数为1235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32%,锐减逾580万人。
金融业裁员潮:从巅峰到转型求生
许多下岗的金融业从业者在小红书上以「金融人失业」「裁员转职」等标签分享转职困境,社交媒体上弥漫著浓厚的焦虑氛围。
相比之下,被券商裁员的田小姐对转职做好充分准备,失业后一周投入自媒体平台,以「重启人生」分享新生活。
田小姐对美国之音说:「从券商的行业一个巅峰时期、躺赢的时代到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你现在很努力很努力,可能都不及以前的那种收入了,能慢慢地去接受这一个事实,因为行业在走下坡路。」
田小姐早在2017年就察觉到佣金收入逐渐下滑,由于缺乏有效工具帮助客户实现正收益,客户拓展变得困难,存量客户的收益率也持续低迷。意识到行业的变化,她开始多方发展,在主业之外利用自己的特长开拓副业。周末兼职教授舞蹈课程成为她的一个收入来源。即便在公司以「合同到期」为由裁员后,她仍能依靠副业维持收入,同时通过经营自媒体,开辟了裁员后的新赛道。
田小姐指出,相较一二线城市几年前就开始的降薪裁员浪潮,人口仅十几万的县城今年才感受到波及。尤其是中小型券商业务模式单一,交易佣金利润持续下滑,许多像她一样的一线从业者正面临裁员危机。而头部券商由于客户群体规模较大,主要采取的是降薪策略,尚未波及裁员。
她分析,主要两大群体面临裁员压力,一是缺乏资源背景的行业新人,业绩考核不达标;二是年龄和年资较高者,合同到期就依照公司战略缩编。
金融行业转职并不容易,田小姐以行业观察举例,高学历的投行研究员有机会转往企业任职分析师;银行理财经理优先选择转行券商;若是年轻、年资浅的金融从业者更多转向证监局等政府单位「考公」。但像田小姐担任营业部的一线投资顾问,要转职「上岸」就充满挑战,多数转往销售或保险行业。
田小姐直言中国金融业正经历洗牌阶段,券商行情直至今日仍处震荡形势,行业首要任务是转型,或提供更好的公私募产品,才能形成正循环。但头部券商未来将并购重组中小型券商,可预期人事持续缩编,再加上很多大学生前几年看中行业前景优先选择金融专业,年轻新血不断涌进业界,就业竞争会更激烈。
房地产开发转行困难
除了金融行业外,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房地产业整体从业人数增长了14%,其中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职位分别增长了34%和18%,成为行业增长的亮点。然而,房地产开发经营领域从业人数为271万人,五年内减少了27%,而建筑业从业人数也下降了11.9%,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彭博12月26日的一篇报导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趋势背道而驰,反映金融企业受金融监管调查,政府反腐、减薪政策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遭遇中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低迷时期,迫使开发商陷入违约困境。
在上海一家外资商业地产物业公司任职的施小姐表示,外资企业通常采取人事冻结策略,这使得相比中国本地房地产公司大规模裁员或人才流失的情况,外资企业的人员流动相对较为平缓。然而,她坦言,过去两三年间从业人员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升职和加薪机会大幅减少。
施小姐直言,自疫情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再是「含金量高」的领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小型开发商首当其冲,转职人数最多。而在商业房地产和资产管理领域,包括酒店和公寓租赁等业务类别,相较于住宅开发,其现金流更稳健,因此人员流动也较为稳定。此外,上海等大城市及靠近市中心的项目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乡镇或郊区的项目。她补充道,城市房产项目在面临运作困难时,政府通常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协助。
她对美国之音说:「不管是哪一个行业,转行都挺困难的,除非你有专业对口,中资的这些企业是有(人才流失)的,他只有两条路,要不他就是不做了,不然继续留在这个公司,接受这个降薪。他去外面企业,在这个经济环境下,他就必须也是接受降薪、然后降职。」
施小姐表示,房屋销售若转职其他产业销售比较容易,但土地开发人员转业难度很高,薪酬条件也会下滑。
房地产就业分布出现两极化趋势,物业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数增长,但开发经营者大幅下降。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表示,房地产开发企业接连倒闭,中国三四线城市房屋的供给远超过需求,对建造新房的开发人员需求势必降低。相反的,买卖房屋越来越困难,在需求大于供给下,中介行业必须增加雇员。
中国正面临严重人才流失
史鹤凌指出,中国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吸纳大量劳动力,从业人员减少意味失业人数增加,这将是中共政府最棘手到难题。
《自由亚洲电台》12月26日的一篇报导引述了经济学者司令的说法,指出金融业企业和从业者数字双下滑,除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也突显业界失业和人才流失的严重性。
针对经济普查结果,中共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2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国雇佣市场的变化解释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稳中有增,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就业还面临著一些困难挑战。」他说。
但史鹤凌指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最多的是批发与零售业,人数成长32%,反映了中国网上销售发展快速,劳动者大量进入快递行业,但这同时突显了大学毕业生失业,多数选择就业门槛低、工作条件较差的快递工作。
史鹤凌分析金融从业者下降的原因,首先与中共政府出台「限制最高薪水」政策有关,导致精英人才离开金融业;其次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房地产开发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供过于求;第三,数据显示金融从业者下降最多的是保险业,减少32%,这与大量外国金融企业撤离中国密切相关,因为外资有很高比例包含保险业务。
史鹤凌指出,曾经被视为中国经济引擎的行业如今面临人才流失,而中共政府尚未建立类似西方的就业支持服务体系。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下岗者只能通过「自救」另谋出路。
他分析,大量失业者选择涌入工作稳定、收入相对不错的公务员系统;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大城市失业后返回生活成本较低的老家县城,依靠父母的养老金维持生计。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转向自媒体行业,近一年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出许多财经频道,这些频道往往由拥有金融背景的博主主持。
史鹤凌告诉美国之音:「现在可能谈对他们的将来的职业的发展更有利的这样的行业,可能这个还不是合适的时间,对他们失业这些人的话,能找到一份工作就是不错了。」
史鹤凌说,中国金融业仍「非常不发达」,金融业整体萎缩是中国宏观经济萎缩的结果,这波下岗的金融人要先自寻「过渡性」工作求生存,等待宏观经济回回暖正常运行,对金融需求增加后,重返金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