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三中全會後的經濟憂慮:內外雙循環均熄火?
 
2024年8月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共三中全會後,例行性出版了相關輔導學習材料,112題的「學習輔導百問」也透露出中共的憂慮。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內外雙循環兩部引擎同時熄火,讓國家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都沒辦法很好地去支撐其所想要推動的「新質生產力」,是中共最大的擔憂。 中共三中全會落幕,但中共中央的宣傳腳步沒有停歇。除了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出席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的動員會外,也有相關文件和輔導材料出版。 根據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在7月24日出版了5種文件讀物,包括《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單行本、全體會議公報單行本、全體會議文件彙編和「決定」輔導讀本,以及「決定」學習輔導百問。根據出版社介紹,「輔導百問」著重圍繞「決定」中的重要改革措施,以112個問答的形式進行解讀,「是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的權威輔導材料」。 這些讀物與材料的發行可以說是中共的「例行公事」,但從中也能窺探出中共的一些憂慮是什麼。 兩大憂慮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梁書瑗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比較大的擔憂還是在於它整體國家的經濟制度沒有辦法給「新質生產力」一個很好的支撐;另一個憂慮則是消費不振的問題。一個供給,一個消費,就是中共經濟兩個最大的憂慮。 梁書瑗表示,在供給面上面,中國的國家產業沒辦法在國際上具有好的競爭力,而消費端也因為國家經濟發展放緩,導致民眾消費保守,儲蓄率依舊很高。消費萎縮也影響到整體產業升級,因為即便做出很好的產品,但消費端沒辦法去負荷,還是會成為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中共政府自己都很清楚。 中國證券時報指出,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輔導百問」上發表的題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署名文章,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方法得當,防止走偏。他提出了「五要」和「五不能」,包括一是要堅守實體經濟,不能忽視或放棄傳統產業;二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三是要穩紮穩打,不能急於求成;四是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不能越位或缺位;五是要堅持開放創新,不能閉門造車。 五個困難 梁書瑗表示,中共推動新質生產力,面臨各種困難。首先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發展的條件並不均衡,每個地方的勞動力素質也不一樣,不盡然都能匹配新質生產力所需的條件。 她說:「第2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其實他很怕各個地方重複地投入太多資源,導致產能過剩。」 梁書瑗表示,這背後歸因於幹部的考核標準,如果還是跟過去一樣,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指標,那麼大家就會很有政治衝動,將手上的資源全都投入在所謂「新質生產力」的產業上面。但如果比如大家都一味投入到太陽能產業,將會大量排擠到一些可能勞動力水準還沒辦法匹配太陽能板工廠的勞工,就會造成地方上很多失業的問題。 梁書瑗表示,此外,產業轉型不只需要花錢,還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如何引導銀行去支持產業轉型,以獲得資本去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另一個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在三中全會的「決定」全文裡面,有提到要鼓勵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以及發展耐心資本的緣故。 梁書瑗說,還有一個挑戰就是管理方式,產業越複雜,管理方式也要改變,比如各個國家對於人工智慧(AI)的發展都面臨到一個很大的倫理問題,就是如果都餵給AI一些不好的內容,像是偏離人權的內容,那之後的人可能會得到一些很奇怪的答案。 梁書瑗說:「最後一個就是消費的問題,新興的產業所生產出來的比較高單價的產品是誰要去消費它,這個就是個問號了。」如果消費端不能去負擔這樣一個產品,就代表生產是有問題的,或者如果生產的都是沒有辦法消費的東西,產品也賣不出去,最後工廠也無法營運。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中共地方官員其實對於什麼是「新質生產力」根本摸不找頭緒,但就是要一窩蜂地去展現政績。他說:「那這個也是現在中共中央執政遇到的問題,因為地方他的執行,要麼就是不做,要麼就是做過頭,那他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輔導材料)去統一官員的思想。」 經濟怪圈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怪圈,就是上面一句話,下面全部動了,而且是盲動,我相信這個中共的高層一定很憂慮說,這樣搞下去,結果就是一窩蜂地往那邊去做,讓它本來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優勢都不見了。」 他說,這個就跟中共政府在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時,各式各樣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來申請補貼製造,但到頭來發現十之八九都是空殼公司、都是假的一樣,所以「學習輔導百問」中談到「為什麼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時指出,當前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和國有企業承擔的重要使命還不相適應,並點出部門間統籌協調不夠、合力發揮不充分,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進而影響了結構優化調整的實施和成效。 王智聖表示,中共除了擔心又會形成新一批的空殼公司外,也擔心在「國進民退」的風向下,地方政府與國資國企就開始「盲動」起來,試圖去並購一些民企,造成民企欲振乏力。他說:「國企吃下來之後,卻也沒有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跟經營,導致兩頭落空,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某種說法就是要想煞車。」 他認為,從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決定」輔導讀本撰文《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開宗明義就強調市場的重要性,可以看出中共對於「市場」有很大的憂慮。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中國媒體《大公報》說,張國清在文中表示,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是中國發展的巨大優勢和應對變局的堅實依托。他要求重點抓好5方面內容,包括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強化統一的市場監管、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完善流通體制、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 王智盛表示,張國清的文章其實是更精準地描述了中國過去這段時間內需市場積弱不振的狀況;另一方面也想回應外界對於習近平上任後,越來越不注重市場經濟,走回過去社會主義經濟的疑慮。 王智盛說,中共政府現在舉著市場大旗,有點像是想要效法當年鄧小平打破「姓社姓資」的疑問,試圖告訴大家,國家還是期待市場活絡,政府會提供更多提供市場開放的措施等等,希望鼓勵民眾投入內需市場,提振經濟。 為了激發內需,張國清說,當前以發布新品、開設首店等為代表的「首發經濟」成為激活消費新動能的重要形態,並透露國家下一步將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推動各地招商引資從比拚優惠政策搞「政策窪地」,向比拚營商環境創「改革高地」轉變,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但王智聖認為,在習近平過去的嚴整之下,中國的小規模民營經濟其實已經被壓縮得喘不過氣來了,很多人乾脆自願放棄,另外也有很多民營經濟被迫轉移到國營經濟或是共同富裕的案例,讓民眾更看不到民營經濟的未來,擔心哪一天開了店,或者店做大做強之後,莫名其妙就被收歸國有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 內外循環熄火 王智聖說,中共政府談及的「市場」有兩個概念。講好聽一點,是共產黨決定重新回歸到市場運作的規律上面;第二種雖然說是市場,但市場的規律掌握在共產黨手上,「我比較擔心的是後面這一點」。他說,如果是後者的情況,無論是首發經濟也好,低碳經濟也罷,或是小規模經濟等,都還是用共產主義的規範去管理市場,那就不會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民眾就都不會有信心,內循環難以活絡。 他說,在內需不振下,中國老百姓對於民營經濟的前景一片模糊,不敢把手中的財富或者是積累的儲蓄拿出來進行投資或消費。但對外資來講,即便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亦在「決定」輔導讀本撰文說,要有序擴大商業市場,持續放寬外資市場准入,但過去幾年北京用各種國家安全的理由和規範將手伸入外資當中,已經讓外資心生畏懼而紛紛逃離。此時中共政府想再回過頭去迎接外資,其吸引力和可信度都會大打折扣。 王智聖說:「這個也是中共現在他所謂要推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上面面對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兩部引擎同時熄火。」 他說,只要中國的市場還是按照中共的指導來進行,而不是真正由自由市場的規律來運作,那麼新質生產力最終也只能在過猶不及之間擺盪。△(轉自美國之音)
 
分享:
 
人氣:13,10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國失業潮洶湧! 中年男子找不到工作 身無分文 在大街上崩潰大哭!
中國失業潮洶湧! 中年男子找不到工作 身無分文 在大街上崩潰大哭!
習近平在2021年初提出「東升西降」,今年三中全會後,
習近平在2021年初提出「東升西降」,今年三中全會後,
「一個村莊只逃出三個人」湖南洪災觸目驚心 !村莊淪為廢墟
「一個村莊只逃出三個人」湖南洪災觸目驚心 !村莊淪為廢墟
為什麼秦剛受到的處罰比李尚福輕?三中全會公報沒有亮點
為什麼秦剛受到的處罰比李尚福輕?三中全會公報沒有亮點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