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歐美擴大生產 中國稀土不再「稀有」
 
【人民報消息】中共近年增加稀土産量被指欲用來作外交籌碼,即使稀土價格已跌至3年低位,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與儲量國,中共並未「放軟手腳」,令外界對中國供應過剩的情況更加擔憂。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日經亞洲》引述評估機構Argus Media的數據指出,稀土17種元素之一的「釹」(Neodymium)價格較去年7月底已下跌23%,另一元素「鏑」(Dysprosium)更是跌了24%;中國稀土產業協會公布的稀土價格指數也下跌約20%。 物料只要添加小量稀土就能提高效能,故稀土又被稱之為「工業維生素」,主要用來製造電視、雪櫃等基本家庭電器的永久磁鐵,後逐漸應用到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機械人等方面,然而,儘管綠色能源轉型可望帶動稀土需求,但自2022年初以來,稀土價格卻呈螺旋式下跌。 多元供應格局已經形成 《中國基金報》報道,去年仍有獲利的稀土上市公司第一季業績全面崩塌,包括「中國稀土」虧損約2.89億元(人民幣,下同)、「廣晟有色」虧損3.04億元、「盛和資源」虧損2.16億元,僅「北方稀土」小幅獲利5205萬元。 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稀土供過於求是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當局透過採礦配額擴大生產,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配額,國營礦業公司生產13.5萬公噸的稀土,較去年同期增加12.5%。 另一方面,歐美國家亟欲擴大國內稀土生產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北方稀土」坦言,地緣衝突加劇,稀土是各國競爭的戰略資源之一,隨着資源勘探和產業開發加快,以美國、澳洲、緬甸、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為代表的稀土多元供應格局已經形成,中國稀土產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遭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華爾街日報》早前引述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卡斯提魯斯(Ryan Castilloux)指出,中共寧願在某些環節出現嚴重虧損,也要幫助實現下游目標,例如把電動車出口到外國,做法跟不顧經濟效益壓低「鋰」價格如出一轍。另有意見認為,中國生產過剩稀土,可能是為了擠壓國外生產商的利潤空間,阻礙開發稀土替代品。△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1/8424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