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加拿大反外國幹預法對華人有何影響?(圖)
 
2024年6月27日發表
 
資料圖:加拿大國旗
【人民報消息】加拿大的反對外國干預的C-70法案,於2024年6月20日獲得代表英國國王的總督御准。此前一日,加拿大參議院投票通過了該法案。而加拿大眾議院則在6月15日三讀通過該法案:317票贊成,0票反對。加拿大各政黨在此問題上達成一致。 據美國之音報導,這一法案包括對《加拿大安全和情報服務法》(CSIS Act)自1984年首次生效以來最大幅度的更新,也包括對《信息安全法》與《刑法典》的修改。該法案還對《加拿大證據法》進行了修訂,以建立在行政訴訟中處理敏感信息的標準化制度。對《加拿大安全和情報服務法》的修改立即生效,而對《信息安全法》、《加拿大證據法》等的修訂將在御准60日後於2024年8月19日生效。 C-70法案規定了新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框架。相關登記處將由獨立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專員(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Commissioner)管理。《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與問責法》(FITAA)的生效日期將由總督會同樞密院在未來數月間確定。 法案意義 加拿大女王大學歷史系兼職助理教授賴小剛博士指出:「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移動通信時代、全球化時代,移民隨時暴露在原住國各種媒體影響之下。這種情況下,加拿大有必要更新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民主制度。其實這個法案至少10年前就該有,從移動通信一出現(甚至從20年前Internet普及時)就該有。」 賴博士強調指出在新媒體時代通過該法案的重要性:「華人(主要指中國大陸移民)的原住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列寧主義國家,它在價值觀方面與西方民主國家水火不相容。列寧主義國家就與宣傳有關係。中共也辦報紙,報紙是把大家凝聚起來的『根據地』。到了西方國家,辦報紙較難。但華人有個特點,全世界都有華人聚居區,都有華文報紙,許多都帶有北京色彩。引入新媒體後,成本就更低了,傳播速度就更快了。尤其社交媒體出現後,北京方面做了相應調整,那就是『大外宣』。以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入籍公民不間斷地受到中共新媒體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新媒體時代,北京可以通過新媒體影響新入籍的公民,從而影響加拿大的選舉結果。」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雒亞龍先生也認為加拿大以前就應制定與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相關的法案:「在成熟的體系之上針對頻發的具體問題打補丁,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法案侷限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教授、加拿大麥克唐納.勞裡埃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納吉(Stephen Nag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C-70法案像其他法案一樣,在試圖減輕外國干涉加拿大挑戰方面也存在缺陷。首先,保密行動本質上是秘密的,難以監控。通過使領館實施外國干預的國家,可能會使用其他工具來避免受到新法案的束縛,例如通過網際網路或優先投資渠道部署的虛假信息行動。」 他具體分析了微博以及推特(現稱X):「舉例來說,微博是一可用普通話進行外國干預的空間。它更難監控,且用戶更易受到影響,尤其是老一代(考慮到其年齡及缺乏英語能力)。推特(X)也是虛假信息及外國干預的途徑,知名參與者如俄羅斯外交部長、該國安全部門及中國五毛黨等都在積極散佈有關中國、俄羅斯、加拿大、以色列、哈馬斯等的虛假信息。」 斯蒂芬.納吉教授進一步對這些外國干預相關方展開批評:「他們的目的不是真相,而是破壞或沖淡信息與真相,或放大負面敘述,從而在加拿大這樣的開放社會中製造分裂。」納吉認為,加拿大推出該法案,對於監控微博與推特等平台上的「不良信息」尚有不足之處。 渥太華大學科學、社會與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格麗特.麥奎格-詹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依據新立法,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將被允許在獲取某人受到威脅的情報時,通知被威脅者。不過該立法也保護了信息隱私,「因此CSIS可以通知相關人員,但必須保護個人信息的隱私。這是我的一個擔憂:加拿大人或在加拿大的個人或加拿大公司的名字在披露這些威脅時不能被泄露。如果威脅是來自像華為或TIKTOK這樣的公司,那麼被威脅者可能不會被告知該信息。而在不能告知誰在威脅的情況下,通知被威脅者其實沒什麼用。」 麥奎格-詹斯頓還指出了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的另一侷限,諸如「對華裔加拿大人的回國壓力」這類情況不在登記範圍內。她認為,「隨著時間推移,登記將不得不擴大範圍,以顧及跨國壓制的情況」。 她還提到去年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兩位未登記的中共政府代理人——他們企圖阻止他人支持中國民主。她指出加拿大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將非常關注政治或政府程序,例如候選人提名及選舉,或政府中某種決策程序,但不會關注普通公民及其面臨的跨國壓制及其家庭受威脅問題。因此,我認為將來登記需要擴展,以涵蓋那些情況。」 實施效果疑問 C-70法案實施效果如何將與外國影響力透明度專員人選有密切關係。加拿大麥克唐納.勞裡埃研究所、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查爾斯.伯頓(Charles Burton)指出:「人們對這項立法的實施感到擔憂。法規必須通過樞密院令(由總理及其內閣批准)來澄清一些條款,尤其是有關《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與問責法》部分。內閣對負責執行及實施該法案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專員的選擇將至關重要。政治性地選擇一位弱勢專員,削弱C-70法案反外國影響力的意圖,通過模糊法規來侵蝕加拿大民主過程,可能會進一步鼓勵目前對加拿大主權與安全構成威脅的敵對外國個人或組織。」 對選舉的影響 關於該法案對下次選舉的影響,斯蒂芬.納吉教授指出:「現在談新法案對下次選舉會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還為時過早。我以為邪惡個人或組織會力圖放大保守黨反華及反移民的論述,設法讓自由黨以微弱的授權當選,以減弱他們實現有意義公共政策的能力。」 阿爾伯塔省克雷莫納(Cremona)前議員石清先生認為,該法案對下次大選會有影響:「儘管該法案可操作性存疑,但是中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有所顧忌,下一次中共干涉大選的動作會比以前要隱秘一些,不會那麼公開了。經過這次法案的通過,全社會看到了中共在(加拿大)政治上的深度捲入,這讓以後中共再捲入時效果會打折扣」。 對移民的影響 安大略省賴小剛博士指出了該法案對華人中年輕一代的影響:「C-70法案的通過,首先是保衛加拿大的民主制度、自由價值觀念,這是早應該做的事情。我們這一代經歷過文革與六四的人,對共產黨宣傳有天然的抵抗力。對於不知道文革、六四的年輕人,該法案是『高壓線』。加拿大有民主制度,但也有相當發達的執法機構——尤其是認為對自己制度造成重大威脅的時候,它有另外一面。」 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王立博士重點談到第一代移民可能會受到該法案的影響:「加拿大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國家,除了原住民之外的加拿大人,都是移民來的。其中第一代移民的數量佔比高於20%,為G8國家之首。根據外國干涉公聽會委員會的文件可知,一代移民被認為容易受祖籍國的政府影響。那麼,五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屬於『容易被祖籍國征服影響』的範圍。所以,立法的行文一定要嚴謹,否則會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阿爾伯塔省石清先生談到了這一法案對親共僑領等的影響:「該法案顯示了加拿大一個態度,這個態度對某些一直公開活動的人會有震懾作用」,「對於那些親共僑領、親共僑團在加拿大社會上興風作浪,讓加拿大主流社會對我們華人側目相看,這種情況會改善些。對華人整體我覺得有好處,某種程度上減少主流社會對華人的誤解。」他還認為,該法案總體來說對華人的權利「是好事,不是壞事」。 負面影響 加拿大聯邦參議員胡元豹談到了C-70法案的負面影響。他認為法案的通過,會使僑民社區面臨「危險」,並對加拿大公民(尤其新公民)參與政治帶來寒蟬效應。 「我擔心希望為加拿大民主做出貢獻的加拿大人將因其公民行為而被定罪,因為一項法案可能會將他們標記為秘密或欺騙地這樣作為——理由是他們被視為與外國實體『有聯繫'。由於這一罪行的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許多加拿大人——尤其是新加拿大人——可能會被阻於公民參與之外,」胡元豹說。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王立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指出該法案存在問題:「現在的C-70在描述什麼行為需要登記時並不清晰。我認為需要改進,否則很容易加深及引發更多的系統性歧視,妨礙包括華裔社區在內的多個少數族裔社區參與加拿大民主制度。這一點對新移民(定居加拿大不到10年的第一代移民)特別嚴重,因為新移民與祖籍國的關聯和來往更密切。」 「當法條界定不明時,任何一種行為都可以理解為『in association with』,任何一個非加拿大的機構(政府、NPO組織、企業等)都可以理解為『foreign entity』。這將容易讓人因為擔心被牽連而乾脆不參與加拿大的民主政治,比如不去參選、不去投票,」王立博士告訴美國之音。 不過,對於該法案是否存在「人權疑問」,北京公共政策學者雒亞龍認為:「人權和法治是一整套體系,而不是單靠一個法案。在警察國家這種法案有被濫用的風險,甚至制定法案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濫用。在真正的民主國家,被濫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分享:
 
人氣:13,49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西瓜崩盤 ,牛肉崩盤,養牛的哭,養豬的哭,……中國農民虧慘了|
西瓜崩盤 ,牛肉崩盤,養牛的哭,養豬的哭,……中國農民虧慘了|
彭麗媛老鄉張建春被查,中共宣傳部刮審查風暴,軍頭罕見赴延安祭旗,
彭麗媛老鄉張建春被查,中共宣傳部刮審查風暴,軍頭罕見赴延安祭旗,
中國經濟蕭條到處可見 商場門庭冷落!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 人都去哪了?
中國經濟蕭條到處可見 商場門庭冷落!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 人都去哪了?
中國會發生大事!英國派克預測世界迎來偉大的蘇醒時代;前世今生大有關係
中國會發生大事!英國派克預測世界迎來偉大的蘇醒時代;前世今生大有關係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